張田餅印

張田餅印

廣東新豐“張田餅印”備受僑客外商青睞。廣東新豐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田餅印”的展位備受關注。,“張田餅印”始於明末清初,由新豐縣張田村張姓祖先所創,並世代相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新豐張田餅印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也是新豐縣民間手工藝的瑰寶,由張田村張姓先祖所創,世代傳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刻制的餅引數不勝數,收錄進博物館的餅印200餘塊,收集的餅印資料、史料也有100餘件。
據現存資料考證,明末清初,擅長手工活的張田村祖先為了營生,到惠州、河源一帶給大戶人家的祠堂雕龍畫鳳,因手工精細,頗受歡迎。一次,一位修建祠堂的大戶人家恰逢六十大壽,想做大餅賀壽,但卻苦於附近沒有大型餅印,見張田村先人手工精細、心靈手巧,便要他試做“福”、“祿”、“壽”3個大餅印,酬勞為一擔谷。張田村先人答允下來,不出3天就做好了,領到了酬勞。嘗到甜頭的張田人回到家鄉後,開始了雕刻餅印的事業。
餅印又稱餅模,是生產月餅和各式禮餅的主要工具。餅印的圖案題材有人物、動物、花卉或文字。張田餅印畫面印紋清晰、圖案美觀大方、線條均勻、立體感強。張田村手藝人先後創作了龍鳳伴月、雙龍戲珠、壽星麒麟等幾十種中秋月餅印和魚、龜及卡通公仔等一系列禮餅印。
張田餅印的整個生產過程一般分為九道工序,主要包括:選料、斷木、切塊、陰乾、做餅模、打氣眼、雕刻、打磨、包裝。
選料:在選料上,過去大多以山楂木為主要原材料,隨著時代發展,用塑膠作原材料的不斷多了起來。這樣做既節約了木材減少了森林砍伐,保護了生態環境,雕刻起來刻刀又不受木紋左右,進刀更快,效率也更高。
工具:張田餅印在雕刻中所使用的工具有平鏟、圓刀和直刀三大類。
平鏟類,主要是用於平整餅模底部和切斷從邊牙上削下來還連著底部的木屑,操作上以推、削橫向用力為主。
圓刀類,由各種孤度不等的刀具組成,圓刀的刀口孤度因所雕刻的圖案要求來選用,其主要作用是起邊牙、雕刻圓形、孤線或曲線線條,操作上以垂直下削或下鑿為主。
直刀類,是雕刻張田餅印時最常使用又最為靈活的工具,直刀刀面平直,刀口傾斜,整個刀口既有刀鋒又有刀尖,使用起來既可以從平向、垂直向、斜向等不同方向和角度削割木料,刀尖又可用於細小部位的精雕細琢。
這三類刀具的尺寸都大小不一,要根據雕刻作品的大小和線條的粗細選擇適合的刀具,這樣做既保證線條的質量,又提高工作效率。
雕刻
餅印雕刻前一定要對作品先有構思,作品的圖案、比例、線條的深淺粗細要瞭然於胸,特別是對於中軸線不對稱的作品或文字,因為雕刻時圖案是反面的,這樣列印出來的月餅所體現的圖案和文字才是正面的。張田村的餅印雕刻藝人由於長期從事餅印雕刻工作,熟能生巧,一般都在心中打好腹稿才下刀雕刻。初學者都是先在模上畫出圖案才下刀雕刻。
雕刻順序:一般採用由外向里,由邊到中的順序雕刻。即按照起邊牙、到底部外圈圖案再到中間文字的順序。對於特殊的作品和中軸線不對稱的作品可根據自己的構思,制定雕刻順序。
起邊牙。選定一個適當孤度的圓刀,在已經鑽好圓孔的餅模木料上,沿著圓孔邊,用圓刀垂直向下削出圓孤形的凹槽,注意每個圓孤凹槽的距離、深度要相等、勻稱,形成邊牙花紋,再用平鏟削去邊牙底部殘留的木屑和毛造,邊牙完成。
雕刻底部周邊的花紋圖案。張田餅印的花紋圖案大多數是由孤線和曲線組成,並多數以中軸對稱的形式出現在構圖中。因此,雕刻底部周邊花紋時同樣要保持每一邊的花紋大小,線條粗細要均勻對稱;雕刻時先用圓刀垂直或稍作小角度傾斜,以錘擊的方法在餅模底部鑿出圓孤線或曲線的形狀,再用直刀以適當傾斜角度削割的方法,挖去圓孤線或曲線旁邊的木,加粗加深圓孤線或曲線的線條,增強線條的立體感。線條的粗細、雕刻的深淺度隨圖案的整體布局要求而定。

直刀雕刻文字。文字的線條多為直線組成,無論是橫筆還是豎筆,力求一刀削刻到位,以減少接刀的痕跡和毛糙,再變換傾斜角度下刀削去木屑,加粗線條,增強立體感。
雕刻技藝是張田餅印製作工藝的靈魂,一個餅印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這些餅印做工考究,一天只能做三到四個,較為簡單的餅印能在半個小時內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