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珂敏烈士

張珂敏,10歲後在家鄉讀國小,1926年考進汕頭市南強中學。1928年被父親接到泰國,僑居三年多後回國。

幼時喪母,父親到泰國謀生,由姑母撫養。10歲後在家鄉讀國小,1926年考進汕頭市南強中學。1928年被父親接到泰國,僑居三年多後回國。回鄉後,與學友張聲文(中共地下黨員)等創辦寄廬國小,專收窮人子女上學。1933年又與張聲文等發起創辦“新文藝研究社”,傳播革命思想。1936年春,參與創辦泥溝鄉民眾學校,任訓育主任。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學校為據點進行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擔任普寧三區組織委員,以在塗洋鄉義方國小當教員為掩護。1939年調任澄海縣隆都區區委書記。以在隆都後溝國小任教作為掩護,發動民眾開展各種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動。1940年初,國民黨頑固派反共逆流席捲到普寧,中共領導的抗日救亡團體被迫解散,轉入隱蔽鬥爭。中共潮普惠揭中心縣委決定在普寧三區開辦“集源書店”作為黨的活動據點,派他負責籌備並任書店“老闆”。為籌集經費,他把家裡的1.2畝田地和愛人嫁妝的一雙金耳環出賣,加上黨員集資,終於將書店辦成。同時,在書店秘密開辦印刷廠,印發黨的檔案和革命報刊。1941年2月,中共普寧縣委決定成立“中共里和特區委員會”,由他任書記,領導和安、里湖四社及南陽山區的黨組織,以加強揭陽、普寧、惠來邊區的革命工作。1944年11月中旬,他們被國民黨頑固派逮捕,旋因日軍竄擾普寧,獄中臨時看守人員逃跑,因此,安全逃脫。1945年3月,他加入新成立的潮汕人民抗日游擊隊,負責軍需工作。6月,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潮汕人民抗日游擊隊改稱)第二支隊軍需處主任。他雖經營部隊的大批軍需給養,但卻無暇顧及自己家庭,致使妻兒經常缺吃少穿,四個孩子先後在貧病中天折。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內戰,派軍隊進攻包圍韓江縱隊,軍需給養被切斷。1945年10月,部隊派他率兩名戰士到普寧和潮陽交界的鹽嶺鄉偵察,為開闢新區做準備,不幸,被當地反動武裝逮捕,10月16日遇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