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南開話劇
南開學校自1909年起即由張伯苓親自主持和編導了新劇《用非所學》,這是中國北方最早的話劇活動。張彭春主持南開新劇團後,引入歐美話劇的演出體制,建立正規編導制度,一方面繼續上演中國劇目,如1918年由他編導的《新村正》;另一方面陸續按原本或改編演出多種世界名劇,如《巡按》(果戈理)、《娜拉》、《國民公敵》(易卜生)、《爭強》(高爾斯華綏)、《財狂》(莫里哀)等。這些劇目的演出以及排練方法,對中國話劇發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張彭春還熟諳京劇,曾於1930年和1935年兩次作為藝術指導參加梅蘭芳劇團訪美和訪蘇。
求學生涯
1904年張彭春成為私立中學堂(南開學校前身)第一屆學生,與梅貽琦同班。1910年張彭春考取清華第二屆“庚款”留學生,同胡適、竺可楨、趙元任等71人赴美深造,1915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及教育學碩士學位。他課餘的興趣是研究戲劇,最喜歡挪威劇作家易卜生。他說,恰是由於易卜生,才使他這個學哲學的年輕人愛戲劇勝於愛哲學。1919年南開大學創立。為適應未來更高的教學要求,張彭春再次赴美深造,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教育家杜威。
張彭春對於中國戲劇的影響,陳省身先生有語:天津值得驕傲的,在戲劇的萌芽時代,產生了彭春先生和弘一大師李叔同。
“新月社”由來
1923年9月,張彭春受清華學堂誠聘,攜帶妻女遷居北平,任清華教務長。11月,他的次女誕生。張彭春一向崇拜印度詩歌泰斗泰戈爾,熱愛他的詩歌。因泰戈爾著有詩集《新月集》,所以張彭春為二女兒取名“新月”,英文名為“露絲”。其時,張彭春正同胡適、徐志摩、梁實秋、陳源(西瀅)等文友籌備組織文學社,社名尚未確定。張彭春便把“新月”二字推薦給朋友們,大家欣然接受,於是就產生了“新月社”。
人物履歷
(1892年-1957年),字仲述,天津人,張伯苓的胞弟。中國教育家、外交家。
1892年生於天津。1904年入天津敬業中學(即天津南開中學前身),1908年畢業。同年,考入保定高等學堂。
1910年考取北京游美預備學務處(清華學堂前身),作為第二屆庚款游美生入讀克拉克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15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教育學碩士學位。
1916年回國。1916年至1918年任南開學校專門部主任兼代理校長。
1919年赴美攻讀哲學,192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1922年7月至同年12月間應中華教育改進社之邀赴歐考察各國教育制度。
1923年至1926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兼教務長。1926年任南開中學主任、南開大學教授。
1929年赴美,1931年任教於芝加哥大學。
抗日戰爭開始後,從事國民外交活動。
1938年代表天津出席第一屆國民參政會。1940年起,正式擔任國民政府外交官。1946年聯合國大會期間任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中國代表。1947年7月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國代表。1948年任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副主席,參與起草《世界人權宣言》。
1952年初退休。1957年7月19日因心臟病發作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終年65歲。
話劇導演
話劇導演作為把劇本搬演到舞台的總負責人,是當然的話劇文本的詮釋者,也是做一名話劇排練演出的指揮者和藝術風格的創造者。下面我們就來盤點國內著名的話劇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