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賞

張延賞

張延賞(726年-787年),原名寶符,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人,唐朝宰相,中書令張嘉貞之子。 張延賞出身於河東張氏,早年以門蔭入仕,歷任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關內節度從事、太原少尹、給事中、御史中丞、中書舍人、河南尹、御史大夫、淮南節度使、荊南節度使。 大曆十四年(779年),張延賞調任西川節度使,致力於蜀地恢復建設,並在涇原兵變時大力支持朝廷。貞元元年(785年),唐德宗召張延賞回朝,欲拜其為相,但在李晟的干涉下,只加虛銜左僕射。 貞元三年(787年),張延賞與李晟和解,被授為同平章事,卻又唆使德宗罷免李晟兵權。他為減輕財政負擔,建議裁減官員,結果引起朝野不滿。張延賞去世後,追贈太保,諡號成肅。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張延賞自幼喪父,在開元末年得到唐玄宗的召見,被授為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他博覽經史、通曉吏治,受到宰相苗晉卿的器重,得以娶其女為妻。

累任要職

至德二年(757年),張延賞隨唐肅宗前往鳳翔,被擢升為監察御史,獲賜緋衣、魚袋,又改任殿中侍御史,後被關內節度使王思禮闢為從事。乾元二年(759年),王思禮改任河東節度使,張延賞則任太原少尹,兼行軍司馬、北都副留守。

廣德元年(763年),吐蕃入侵,唐代宗逃往陝州。張延賞被授為給事中,後改任御史中丞、中書舍人。大曆二年(767年),張延賞被拜為河南尹、諸道營田副使。河洛久經戰亂,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張延賞在治政上崇尚簡約,大興水利,修建宮廟,全力恢復生產,使得流民歸附,中原一帶重現繁榮。

大曆五年(770年),唐代宗撤銷河南、淮西、山南等道副元帥之職,命其所屬部隊鎮守東都洛陽,並由張延賞暫代東都留守。他政績突出,在各地牧守中位居第一,被召拜為御史大夫。

大曆六年(771年),成都司錄李少良彈劾權相元載。元載黨羽參奏李少良狂妄,將他交付御史台審訊,要給他安加罪名。張延賞因不肯配合,被外放為揚州刺史、淮南節度觀察等使。在張延賞的請求下,朝廷改以長江作為江南道與淮南道的邊界。後來,張延賞因母喪守孝,期滿後被起復為檢校禮部尚書、江陵尹、兼御史大夫、荊南節度觀察使。

節度西川

大曆十四年(779年),張延賞改任檢校兵部尚書、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觀察使,仍舊兼任御史大夫。當時,蜀地屢經兵亂,百姓疲敝,制度蕩然無存。張延賞到鎮後,輕徭薄賦,依法辦事,使得蜀地逐漸恢復繁榮,後被加為吏部尚書。

建中四年(783年),西山兵馬使張朏作亂,攻入成都,張延賞逃奔漢州。不久,鹿頭戍將叱乾遂討平張朏之亂,張延賞得以返回成都。涇原兵變後,唐德宗逃往梁州。張延賞向梁州運送大批物資,給朝廷予以支持。唐德宗將劍南蜀川倚為根本。

擔任宰相

貞元元年(785年),唐德宗因宰相劉從一患病,征拜張延賞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張延賞因此前曾與鳳翔節度使李晟發生矛盾,在拜相任命上遭到李晟的阻撓,最終只被授為尚書左僕射(虛銜),未能成為宰相。

貞元三年(787年),李晟入朝。唐德宗意欲拜張延賞為宰相,便讓浙西觀察使韓滉居中調解,化解李晟與張延賞之間的矛盾。韓滉宴請二人,盡歡而散,並讓李晟表薦張延賞為相。唐德宗遂任命張延賞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久,李晟請求與張延賞聯姻,卻遭到張延賞拒絕,憤恨不已,認為張延賞只是表面和解。張延賞則在謀劃罷免李晟的兵權。

此前,吐蕃將領尚結贊侵犯鳳翔,卻不劫掠,只道:“召我來,何不以牛酒犒勞?”然後撤軍而回,以此離間李晟。尚結贊在撤軍途中遭到李晟伏擊,險遭生擒,因此遣使求和。李晟入朝後,以“戎狄無信”為由,反對許和。韓滉表示支持,建議調撥糧草,讓李晟攻擊吐蕃。唐德宗卻疑心將帥求取邊功。

不久,韓滉病逝。張延賞揣知唐德宗的心意,宣揚和親之益,提出李晟不應久握兵權。唐德宗便削去李晟兵權,改任他為太尉、中書令。張延賞不顧宰相主持三公冊禮的慣例,故意讓兵部尚書崔漢衡主持,以此輕慢李晟,受到輿論的非議。同年五月,吐蕃果然在平涼會盟時背約,謀劃劫持唐朝大將渾瑊。

裁官招怨

此前,韓滉入朝,曾推薦宣武節度使劉玄佐,建議讓他收復河湟,劉玄佐也有建立邊功之意。張延賞便上奏朝廷,建議裁減官員,減輕財政負擔,以供軍費,得到唐德宗的批准。這時,韓滉已經病逝,劉玄佐又稱病不肯應命,張延賞便欲改用李抱真。但張延賞因私怨罷免李晟兵權之事,引起武臣不滿,李抱真也推辭不應。

裁官命令下達後,當年便裁減官吏一千餘人,引起輿論譁然,非議不斷。 張延賞憂懼不已,又建議對裁減的官員酌量保留。侍中馬燧、太子少保韋倫、浙西觀察使白志貞等人都上奏皇帝,認為裁減官員招人怨恨,請求全部恢復。此時,張延賞病重,在家養病,新任命的宰相李泌便將裁減的官員全部恢復。

同年七月,張延賞病逝,終年六十一歲。唐德宗廢朝三日,追贈太保,賜謚成肅。

軼事典故

錢可通神

張延賞曾命獄吏審理一樁冤案,並限期十日,次日便在書案上發現一張帖子,上寫:“出錢三萬貫,請你不要再過問此案。”張延賞大怒,要獄吏加大查案力度。第三日,書案上又放了一張帖子,上寫:“出錢五萬貫。”張延賞更加惱怒,命獄吏兩日結案。第四日,帖子上寫著:“出錢十萬貫。”張延賞嘆道:“出錢至十萬貫,連鬼神都可以買通,沒有不能挽回的事。我害怕災禍,不敢再管此事。” 後人便以“錢可通神”比喻金錢的魔力和誘惑極大。

不識女婿

張延賞家世顯赫,經常舉行宴會招待客人,想要從客人中挑選一個女婿,可是沒有他滿意的。妻子苗氏是太宰苗晉卿的女兒,有識別人才的能力,挑選了秀才韋皋。她說:“韋皋將來的尊貴,無人能比。”便將女兒嫁給了韋皋。過二三年,因為韋皋性格清高,不拘小節,張延賞有點後悔,以至於對韋皋非常無禮,家中的奴婢們也逐漸瞧不起他。只有苗夫人對他一直很好,其他人對他都不好,他心中的愁悶和氣憤不能控制。妻子張氏哭著說:“韋皋是個七尺男兒,又文武全才,怎么能長期呆在我們家中,讓家裡人和奴婢瞧不起。大好年華,怎么能夠虛度?”韋皋向張延賞家裡的人告辭,獨自準備東遊,妻子張氏將自己的嫁妝首飾全都送給了他。張延賞對於他的出走很是高興,送給他用七匹馬所馱的物品。每到一個驛站,他就叫一匹馬馱著物品返回家中,經過七個驛站,所送的物品,又全回到家中,韋氏所帶的東西,只剩下妻子所送的首飾和一個口袋以及一些書籍。這些是張延賞所不知道的。

後來韋皋代理隴右軍事,同德宗巡視奉天,立西面功勞之最。德宗回到京城以後,韋皋以金吾將軍之職鎮守西川,以接替張延賞。這時韋皋改了姓名,將韋改作韓,皋改作翱,沒有人敢叫他原來的姓名。他到了天回驛站,距離西川府城還有三十里。有人特意報告張延賞說:“接替你的,是金吾將軍韋皋,而不是韓翱。”苗夫人說:“如果是韋皋,必然是女婿韋郎。”張延賞笑著說:“天下同名同姓的人何其多,那個韋皋早已經死在水溝里了,怎么會來繼承我的位置?女人說的話,不會準確。”苗夫人又說:“韋皋雖然貧賤,但是英雄氣概沖天。當時同你說話,從來沒有說過一句奉承話,因而可以看出,成事立功,必然是他。”第二天早上新官入城,才知道苗夫人說的沒錯。張延賞非常難堪,不敢抬頭觀看。他說:“我不會識別人。”說完從城西門走了。凡是當初對韋皋無禮的奴婢,都被韋皋派人用棒子打死,扔到了蜀江中。只有苗夫人無愧於韋皋,韋皋對待岳母超過了當初沒有當官的時候。從此全國當官有錢的人家,不敢輕視貧賤女婿。郭圓作了一首詩說:“孔子從周又適秦,古來聖賢出風塵,可笑當日張延賞,不識韋皋是貴人。

人物評價

李肇:張氏嘉貞生延賞,延賞生弘靖。國朝已來,祖孫三代為相,惟此一家。

劉昫:延賞以私害公,罷李晟兵柄,使武臣不陳其力矣;惡直醜正,擠柳渾相位,致賢者不進其才矣。象恭僝功,皆四凶之跡也,雖以蔭繼世,以才進身,蹈非道者,實小人哉!延賞歷典名藩,皆稱善政,及登大位,乃彰飾情。

宋祁:① 延賞更四鎮,所至民頌其愛。及當國,飾情復怨,不稱所望,亦早不幸,未及有所建明。然帝待遇厚,稱其奏議有宰相體,專屬以吏事,而以軍食委李泌,刑法委柳渾,時以為任職。② 張氏三世宰相,然器有所窮,嘉貞窮於俗,延賞窮於忮,弘靖窮於權,惜哉!

王夫之:張延賞奸佞小人,爚亂天下,吐蕃劫盟之役,幾危社稷,廷臣莫能斥其奸,而李晟抗表以論劾之,正也。……平涼既敗,渾瑊幾死,延賞之罪已不可揜,然且保祿位以終,而譴訶不及。

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章一篇:《南門記》。

《唐文拾遺》則收錄其奏疏一篇:《請減官收俸料資西討奏》。

家庭成員

父親:張嘉貞,官至中書令,封河東侯。

妻子:苗氏,侍中苗晉卿之女。

兒子:張弘靖,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生桂管觀察使張文規、殿中侍御史張景初、河南少尹張嗣慶、舒州刺史張次宗。

兒子:張諗,官至主客員外郎,生郴州刺史張師質。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七十九》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七·列傳第五十二》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四·唐紀四十》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六·唐紀四十二》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九·唐紀四十五》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二·唐紀四十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