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市民族中學

張家界市民族中學

張家界市民族中學是湖南省重點中學之一,也是張家界市市屬第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張家界市第一中學屬永定區,是原大庸一中)。

基本信息

學校概括

張家界市民族中學創建於1991年春。校園座落在市區紫舞西路。張桑(市內——桑植縣)公路、張青(市內荷花機場——武陵源風景區青龍洞)高速公路在這裡相交;

秀麗的黃金水道澧水河從花團錦簇的校門前緩緩流過;神奇的原始空中大花園——天門山似畫屏隔水相望;她與聞名遐邇的人間仙境張家界遙相輝映。校園內高樓林立,布局合理,

綠樹掩映,花草鮮嫩,環境幽靜宜人。這裡交通方便,名師雲集,是教書育人的好地方,是莘莘學子礪志成才的搖籃。

與挑戰並存,我們深信:張家界市民族中學,在市委、市政府及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學校將會贏得海內外更多有識之士的關懷和幫助,校園將建設得如張家界風景一樣美麗。在王兆業校長的“科學審勢,相機奪勢,巧妙造勢,力創優勢”的治校方針指導下,學校將逐步建成具有“第一流的教學設備,第一流的管理水平,第一流的師資隊伍,第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的“四個”一流的省級重點完全中學,將為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民族經濟的騰飛作出巨大貢獻。

張家界市民族中學在發展中壯大,在競爭中成長,一顆璀璨的新星在教育天地之間永遠閃爍!

參與活動 

2008年湖南國際旅遊節

2008年中國湖南國際旅遊節在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老磨灣廣場盛裝開幕。開幕式上,首次表演的“絕美張家界,揮手舞天下”大型實景演出,以歌舞的形式,展現了張家界獨特的多民族文化,場面壯觀,特色濃郁。

張家界是民族中學派出初一初二學生約1000人左右參加旅遊節開幕式舞台後方的千人托舉的巨大拼板。每隔一個舞蹈開始,學生們就舉起相應的畫板,千人方陣托舉翻牌變換出一幅幅張家界絕美圖畫。受到社會各界的廣大好評。 學校師資力量編輯本段學校現有初、高中教學班共61個,學生總數近1500名,其中土家族、苗族、白族、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學生占90%;現有教職工105人,專職教師80人,其中中青年教師占85%;中、高級52人。這些教師都是從本市及其他地市公開選拔來的優秀骨幹教師。

建校七年來,學校始終高舉“民族團結”和“艱苦奮鬥”的兩面旗幟,堅持“三個”面向,爭創“四個”一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已畢業的1429名國中生中,有428人考入各級各類中等專業學校繼續深造,有456名學生被重點高中錄取,其餘學生分別進入職高、技校和電大學習。1998年畢業的首屆98名高中生,考入本科和專科高等院校的有35人,進入各級各類高等本專科成人班學習的51人。首屆高中生源質量極差,但努力拚搏後的升學率令家長滿意,得到社會的稱讚。在全國國中生奧賽中,有5名學生獲二等獎,8名學生獲優勝獎。在全國高中生奧賽中,獲市一等獎2人,二等獎5人。在全國“華英杯”、“新星杯”國中生作文大賽中,有15名同學獲一等獎,有18名學生獲二等獎。在全國中學生“雙龍杯”美術書法比賽中,有3人獲一等獎,4人獲二等獎。學校素質教育正向縱深發展,目前已向各級各類藝術院校輸送聲樂、器樂、美術、體育等特長生30餘人,在校學生全面發展,學有特色,個性優良。

發展之路 

以下是湖南線上網--民生頻道對民族中學的專題報導。

張家界市民族中學的圖強之路

日期:2008/5/12 10:35:35 來源:(湖南線上-民生頻道)

核心提示:短短五年,一所學校就書寫了從薄弱一步步走向壯大的傳奇。這,就是張家界市民族中學。

敢問路在何方

張家界市民族中學創辦於1991年,是隨著張家界建市而起步的。其前身只是一所3個教學班、100多名學生的鄉辦初級中學,校園內孤零零地聳立著兩棟不像樣的建築物,教學、辦公、住宿全擠在一個小院子裡,目光所及的全是泥巴路、煤渣路,“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辦學條件可以說十分簡陋。這就是當時張家界市民族中學的真實寫照。作為市教育局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學,無論在軟體上還是在硬體上,不僅與其他地市的直屬重點學校無法相比,就是與本市各縣區的一中相比,也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如何突破困境,謀求發展,很嚴峻地擺在“民中人”的面前。

基礎薄,志氣不能薄。從建校的第一天起,“民中人”就憋足了一股勁,下決心要讓學校展翅騰飛,舊貌換新顏。通過十來年的艱苦奮鬥,學校一步一步發展壯大,到上世紀末達到了近千人的規模,無論是硬體建設還是師資隊伍建設都有了很大起色。但是,隨著張家界市城市建設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劇增加,面對人民民眾對城市優質教育資源的迫切需要和新時期對教育的新要求,民中依然顯得很薄弱,還在一個比較低的層次徘徊。“雄關漫道真如鐵”,嚴峻的現實告訴“民中人”,要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就必須從深層次地探討強校之策,尋求圖強之路。

薄弱學校要迅速騰飛,敢問路在何方?

跨入新的世紀後,學校迎來了大發展的歷史機遇。2001年,國務院頒發了《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強調要推動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張家界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了《張家界市民族中學2001年-2010年發展規劃》,決定集中力量辦好民中,面對新的歷史機遇,怎樣迅速提高學校自身的辦學水平,就成了上上下下思考的話題。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聯誼辦學”浮出水面。

當時的市委書記劉力偉提出了“藉助名校帶動發展”的思路後,現任市委書記、時任市委副書記胡伯俊經反覆考察、反覆比較後,決定與有“金牌搖籃”、“教改先鋒”美譽的湖南師大附中聯繫,尋求這所名校的支持。曾在山西北部的一個窮山溝當過四年“知青”的附中校長常力源,對貧困山區人民渴望優質教育的心情感同身受,而且附中也正在思考和探索示範性學校如何輻射和帶動其他薄弱學校發展的問題。雙方一拍即合,兩顆急切辦好教育的心撞出一道耀眼火花,“聯誼辦學”在世紀之初應運而生!

據民中校長侯澤勇介紹,學校在進入新世紀後,已經看到了薄弱學校要發展,必須藉助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必須向示範性學校學習取經。現在,有各級領導牽線搭橋,學校正好乘聯誼辦學的東風,向師大附中老大哥“拜師學藝”,以求迅速提升辦學的品質。曾去附中學習了一年的物理老師周應龍也說,作為一個一畢業就分在民中的老師,深感自己的視野有限,一直渴望著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但調到那些示範性學校工作不太現實,到外面聽公開課又因做課的成分多學不到真功夫,自己曾想請假自費去別的學校“修煉”一段時間。現在好了,聯誼辦學不僅滿足了自己心中那股求學的勁,而且“師傅”還是師大附中,確實有種夢想成真的感覺。

2002年4月4日,“聯誼辦學”簽字儀式隆重舉行。兩校確定“友好合作,扶助帶動,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為聯誼辦學宗旨,在五年內將民中辦成省級示範高中作為第一步目標。

這標誌著“聯誼辦學”正式揚帆起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是古訓。五年前的那次“牽手”,在“民中人”看來,不僅是兩校友誼的開始,更是民中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的平台。他們急需的是用先進的理念、科學的管理、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來武裝自己的學校。在他們眼裡,只有內涵的飽滿才能帶來學校持續與穩定的發展,這是圖強路上一種更沉更深的責任。

因此,“民中人”毫不猶豫地把視線緊緊盯住、把雙手牢牢握住向他們伸出熱情之手、在全國都有很大影響的三湘名校湖南師大附中。而作為我省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示範校、排頭兵,師大附中也同樣有著站在潮頭的那份沉甸甸的感覺。校長常力源常常說,示範性中學示範些什麼呢?一是要模範地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端正辦學思想,規範辦學行為;二是要積極地引領當地優秀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幫助更多的學校走素質教育發展之路;三是要真心實意地扶助薄弱學校,為促進教育均衡、和諧發展承擔起自己應有的社會責任。

於是,在雙方共同擁有的話語——“責任”的訴求下,“聯誼”這一辦學新形式,被催生出來了。

需要說明的是,聯誼辦學不同於聯合辦學。聯合辦學,講的是“利益共同體”,而聯誼辦學,則是完全是一種“社會責任共同體”。它不是通過區域或者系統內部資源的分配和調整來達到均衡,而是辦學雙方自覺的“聯姻”,通過打破體制與地域的隔閡,突破單一的慣性思維模式,從“軟體”入手,提升薄弱學校自身的造血功能,以達到薄弱學校“脫薄”並持續穩定發展的目的。聯誼辦學並不是誰都能堅持下來的,也有走走過場、一時熱鬧然後就銷聲匿跡的;聯誼辦學也不是誰都能夠“得法”的,也有把聯誼辦學當作“教育扶貧”,僅僅是為薄弱學校“輸血”的。而他們雙方的聯誼辦學到現在堅持了五年多,關鍵在於師大附中誠心“借石”,民中潛心“攻玉”。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雙方聯誼辦學之初就達成的共識。他們的根本著眼點乃是如何使薄弱學校能夠自己“造血”。那如何才能使民中形成自己的造血功能呢?

首要的當然是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切實提高管理水平,轉變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是不是貼上師大附中這塊“金字招牌”後就萬事大吉了呢?不!輸入了品牌並不等於引進了理念。民中人清楚地認識到,生硬的模仿不可能使先進的理念“落地生根”,必須把“他山之石”變成了“自山之石”,必須讓先進的理念化做“攻玉”的自覺行動。在師大附中掛職鍛鍊的張家界市民族中學的老師的話,或許道出了“民中人”的心聲:“原來我們覺得都是教書,附中的老師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學會,來到這裡才知道,光學形式容易,要學到精髓就必須轉變教育理念。”

當然,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師傅傳授的都是“真傳”,只有這樣才可能學到“精髓”。 我們只舉幾個很小的事例,師大附中的重視程度便可見一斑:校長常力源一直把支持民中發展當作附中一等一的大事,多次來到民中實地指導,並作了《高中課程改革的認識與實踐》的專題報告。同時,附中派出了時任湖南廣益實驗中學校長的趙尚志擔任民中的高級管理顧問,全面指導民中管理工作。這位年逾花甲的附中老校長、老書記,是湖南教育界響噹噹的一塊“牌”,多年來專注於教育理念的研究,管理經驗豐富。趙校長每月都到民中現場辦公,一呆就是一個星期,每次一進學校就深入一線了解情況,組織召開各種會議,多角度進行專題講座,把自己積累的一切“傾囊相授”。附中的黨委書記周望城、副校長黃月初、樊希國、蔣雲鶴、謝永紅及有關科室領導,都先後多次到民中傳授“真經”,切實幫助提升管理水平。

對此,民中校長侯澤勇感受良深,他說,附中對民中的幫助,治校與管理是最主要的,我們學到的是他們的思想治校、科學治校和人文治校。在辦學思想上,我們深受附中以人為本、海納百川理念的影響。“在科學治校方面,以前我們與許多薄弱學校一樣,隨意性很大,缺乏前瞻性和目的性,現在,我們學校在管理上變得嚴謹而規範了,搞什麼活動,也一定是有組織、有教育目標的活動,這得益於從附中身上學到了計畫性、規範性和目的性。另一方面,制度僅僅停留在文字上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人文治校我們更是下功夫向“老大哥”學。“師傅領進門,修行在本人”,在師大附中的引領下,我們潛心用他們的“石”琢自己的“玉”,師大附中先進的辦學理念逐步滲透到我校的管理之中,教師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活,主動學習研究教學技能技巧的氛圍空前高漲,教育科研能力普遍提高。”目前,民中教師幾乎人人都有課題,人人都參與課題研究。

好老師才能帶出好學生,師資隊伍的改造是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此,聯誼辦學一開始就十分重視這一問題,並把它當作民中形成自我“造血”機制的重要突破口。

為激活民中自身的造血功能,附中五年來先後選派四批共15名骨幹教師到民中任教。說是骨幹,那可是絕無虛言,這些教師就是放在附中也是骨幹啊。他們告別都市的繁華,克服家庭的困難,在民中紮下根來,一乾就是一年,為提升民中的教學水平,傳播附中的工作作風和精神作出了積極貢獻,張家界至今還流傳這些老師的許多動人故事。童建庭老師這樣回憶他在民中任教的情形,“我們的每一節課都可說是“公開課”,因為我們的課堂始終是開放的,學校乃至張家界市其他學校的老師都可以來聽課。想到我們的課可能對全市的教學都起著輻射和示範作用,我們每一個來這裡的老師始終懷著如履薄凍的感覺,絲毫不敢懈怠。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都精心設計,遇到難題我們還向附中的“大本營”求援,以保證我們奉獻的每一堂課都是精美的,力求對民中的老師有所啟迪。”而民中每年也派教師到附中跟班學習,這些教師置身於附中的大環境,耳聞目睹,邊教邊學,進步很快。到目前為止,共有四批一十三名教師從附中學成歸來。兩校還定期開展年級組間的對口交流活動,組織聽課、評課,民中教師的教學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首批去附中學習的語文老師谷春明、外語老師馮廣惠、數學老師陳安瑞都是學校教學骨幹。到附中學習後,教學思想與觀念有很大的轉變,在教學中不再讓學生拼時間,而是自己課前充分準備,增大課堂容量,增強課堂效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去附中學習的青年教師李東暉、周應龍、朱清華等老師,通過到附中學習,在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有極大提高,學到了很多經驗,返校後,他們都成為學校的中堅力量,並挑起了教育教學的大梁。李東暉擔當了06級廣益班的語文教學任務,周應龍、朱清華擔當了高三畢業班的教學任務,並且教學效果相當突出。杜方翔、余清秀、程雪芳等老師在附中學習任教中,教學成績優秀,得到了師大附中同行們的讚揚。

聯誼辦學讓雙方還認識到,薄弱學校要騰飛,必須樹立樣板、打造品牌。為了讓優秀的貧困生切實享受優質資源,並以此拉動民中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兩校共同創辦“廣益班”。“廣益班”就好比一丘樣板田,種好了,有以點帶面的功效。該班面向全市招收優秀貧困生,每年招收100名左右學生。到目前為止,已招收五屆十個教學班,培養526名學生。雙方共同選派優秀教師擔任廣益班的教學,保證該班擁有非常雄厚的師資力量。附中和民中每年為廣益班學生提供80萬元左右的獎學金和助學金,一方面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另一方面為優秀困難學生提高資助,使他們順利完成高中學業。附中還為每屆廣益班學生贈送校服,使他們一進入廣益班就有一種自豪感和使命感。現在,該班已成為民中的優秀示範集體和頗有影響的“品牌”。

此外,薄弱學校開闊自己的眼界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聯誼辦學中,民中充分利用附中的資源優勢,獲得信息支撐。附中長期為民中提供各種資料、試卷和信息,真誠幫助民中提升辦學水平。2003年5月開通了遠程教育網,到現在,民中與附中通過衛星通信進行遠程教育,既能適時同步上課,又能隨時查取已上課程進行複習。兩校老師還能同時集體備課,各種試卷和資料也能從網上獲取,擴大了信息交流的面,加快了交流速度。同時,民中藉助附中的平台,擴大對外交流。基於自己與國際國內有廣泛的合作交流渠道,附中採取多種形式幫助民中加強對外交流,不斷擴大辦學視野:邀請民中參加省示範高中年會,為民中領導提供更多向外學習的機會;組織全國知名學校校長到民中指導工作,傳經送寶;讓民中參與新疆、香港、韓國、加拿大、美國等地區和國家的教育交流。

在師大附中的文化牆上,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們,那就是“心存大愛,惠及八方”。縱觀張家界民中五年來的辦學歷程,我們不能不感動於這真心實意、血濃於水的“聯誼”,不能感動於這“他山之石”的“攻玉”之旅!

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

在不斷的圖強奮進中,民中變了,變得寬敞了,變得明亮了,變得自豪了。五年的聯誼辦學,使民中一步一步悄然摘下“薄弱”的“帽子”。張家界市副市長、原教育局局長劉曙華用“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來形容民中的變化。

五年的潛移默化,五年的去弱圖強,五年的聯誼辦學,帶來的是民中的“五大明顯變化”。

——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五年來,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投資近6000萬元,使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校園面積由原來的50畝擴大到212畝。學生食堂及公寓、教學樓、綜合信息樓、報告廳、田徑運動場、球類運動場一應俱全,新校門氣勢宏偉,青石鋪就的校前廣場、休閒廣場潔淨寬敞,校園綠化美化讓人賞心悅目,智慧型校園廣播系統、多媒體設備、高考網上巡視系統等現代化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師生們在狹小、落後的校園裡學習、工作、生活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如今的民中規模已到45個教學班,2700餘名學生,教職工168名,其中特級教師1名,高級教師40名,在當地已頗有名氣。

——內部管理明顯增強。學校堅持“從嚴治校、管理強校”的基本方略,不斷最佳化內部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推進制度建設,通過教代會制定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學校一切工作有章可循。強化常規管理,實行校級領導值周制度和日檢查、周講評、月總結制度,把各項管理要求落到實處。堅持獎優罰劣,大張旗鼓表彰獎勵優秀教職員工,把工作優劣與評先、評優、晉職緊密掛鈎,充分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完善後勤功能,規範財務、財產管理,拓展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后勤服務水平。學校先後被評為省文明衛生單位、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隊伍素質明顯最佳化。全面強化質量意識,狠抓教學質量管理。制定教學質量評價獎勵制度,每年召開總結表彰大會。強化過程管理,建立教學信息檢查反饋系統,及時掌握各環節實施情況,加強過程調控。規範考試管理,嚴格考試制度,以狠抓考風為基礎,促進教風和學風建設。重視集體備課,發揮集體智慧提高備課質量。實行師徒制度,堅持開展“一對一”的傳幫帶活動,積極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建立聽課、評課制度,組織各種示範課、研究課、過關課,創建“優質課堂”,努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這樣,通過 “引、練、管”等多種措施,打造出了一支師德高尚、敬業愛崗、業務精良的師資隊伍。去年全市國中九個科目的教師賽課,民中有七個科目獲得一等獎。英語科赴省比賽獲二等獎,令全市刮目相看。比賽顯現的優勢從一個側面體現了這支隊伍的實力。

——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去年,高三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文科一本上線率達到11.98%,居全市第二;二本以上上線率達到21.2%,居全市第三。理科一本上線率達到14.94%,居全市第四;二本上線率達到24.68 %,居全市第四。一本上線錄取總人數突破50人,二本以上上線錄取人數突破100人,創歷史新高。廣益班一本上線達到50%以上,二本以上上線達到80%以上。可別小看這些成績,這是一所薄弱學校創造的奇蹟!全市綜合質量評價,學校也由前年第八位,到去年第六位,到今年第四位,實現了連續2年的跨越提升。因為質量明顯上升,出現了生源爆滿現象,班數一加再加,班額也一擴再擴的新氣象。

——學校特色明顯形成。“民中人”認為,吸收他人豐富的營養歸根結底也是為了種好自己的田。走自己的路,走具有民中自身特色的路,才是民中人最終的追求。因此,在聯誼辦學過程中,“民中人”一邊學習一邊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一是旗幟鮮明提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我們提出了把學生培養成為“赤誠愛國的人,積極進取的人,文明高尚的人和視野廣闊的人”,並積極付諸實踐。二是從學校特色的角度,把校園建成一本教科書。我們明白了凡給學生以教育的都是課程,因此堅持以校園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逐步形成自身的校本課程,校本德育、校本生物、校本文學在我們學校已具雛形。”侯澤勇校長飽含深情地說,薄弱學校既要有圖強之志,更要有圖強之法。聯誼辦學,使張家界市民族中學迅速由薄弱走向輝煌。五年前,民中為尋求發展之路而奔波不息,五年後,夢想變成了現實。民中的變化有力見證了名校的帶動效應,充分說明聯誼辦學是推動薄弱學校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五個明顯變化”是學校工作的一份速記或者畫的一個像。這中間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留下了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這一切,將永遠存入學校的歷史。他表示,未來五年,民中將進一步深化聯誼辦學,積極創新聯誼的方式和途徑。

據師大附中辦公室康辛勇主任介紹,兩校已擬定《聯誼辦學第二個五年計畫書》,附中將繼續在管理上給予指導,並通過開展對民中管理層幹部的掛職培訓,不斷提高民中管理層的素質和水平;將通過衛星遠程教育與附中實現同步教學和資源共享,進一步拓展教師培訓的途徑;將進一步促進民中的對外交流合作,幫助民中拓展辦學視野;兩校將繼續辦好廣益班,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現在,張家界市民中制定了第四個五年發展規劃,把2006—2010年作為學校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決心乘勢而上,再通過五年努力,真正把學校建設成市內一流、省內知名、學子嚮往的市直完全中學和高質量、現代化、有特色的省級示範高中,以更輝煌的成就大步跨向未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