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一九三八年抗戰伊始,當時地處湘西邊陲交通閉塞文化落後的大庸,不少高小畢業生無力負笈外地求學。時值程為箴(縣長)黃光燾(主任秘書)主持縣政,致力發展教育。乃於一九三八年秋,在西正街天主堂內招收國小畢業生補習班(實為國中班)計有學生33人,開設國中課程。爾後,黃光燾與省垣孔道中學校長任福黎商榷設立“孔道中學大庸分校”,得其首肯。一九三九年春。由程為箴、胡泰振、李佑琳、屈定義等十九人組成“孔道中學大庸分校董事會,並公推李佑琳為校長,地址遷至大悲庵(今荷花機場)招收兩班學生。一九四O年春,學校更名為“大庸縣立初級中學”,續招新生150名,後因校舍茅房失火,乃遷回城內東正街考棚維持。同年五月,省教育廳指令縣中學停辦。時逢省兌澤中學遷至我縣,復與兌澤商設分校,報省備案未果,一九四一年學校停辦。然有關人士因學生無法深造而多方苦諫當局。一九四二年二月由文子繩縣長再次呈報省府,至五月獲省廳“準予辦縣立中學”函。自此,於一九四二年八月,正式在縣城文廟(今老乾局)開辦大庸縣立初級中學。其辦學經費除私人捐助外,尚有田產40餘畝。從一九四二年起,每年春秋兩季招生,到一九四九年秋,總計招收十一個班,畢業學生四百五十人,其中還附設一個四年制簡師班,一個一年制特師科,為我縣培養國小師資。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六日大庸解放。從此,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學校經過恢復、整頓、改革、建設,大力為社會主義新中國培養建設人才。人民政府接管學校後,面向工農子女開門,擴大招生,發放人民助學金,將古文廟旁的鄭氏、胡氏、李氏三宗祠加以修繕,解決校舍不足之難。一九五二年春,人民政府撥款在城外東門坪先農壇興建新舍(今校址)。一九五三年四月,學校更名為“湖南省大庸縣初級中學”。一九五五年春季始業時全校遷入新舍授課。
五十年代初期,學校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在教學上學習蘇聯教學經驗,成立各學科教研組,開展集體備課,相互觀摩,教學秩序正常,質量逐步提高。一九五八年秋,首次招收高中新生一百名,一年制師範班學生一百一十名,縣人委發文改名為“湖南省大庸縣第一中學”,成為我縣第一所完全中學。時逢全黨高舉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的火紅年代,隨著政治經濟上共產風、浮誇風的出現、教育也搞大躍進,師生走出課堂,大搞勞動生產,推行“雙高”課,教學質量嚴重下降。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國家面臨困難時期,師生們開荒種地,超齡生回鄉務農。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三年,國家經濟形勢好轉,實行“調整、充實、鞏固、提高”的八字方針,學校認真貫徹“中國小工作條例”,重視文化課的教學質量,各科教研組的教研風氣很濃,體現了以教學為主,學生的知識質量開始復甦,一部分高中畢業生升入高校深造。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六六年之間,狠抓教育思想領域裡的階級鬥爭,錯誤分析形勢,把與“資產階級爭奪青少年”當作教育中心,批判“智育第一”。特別是一九六四年貫徹“雙十條”,作為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前哨戰,不少教師被無限上綱,遭受不白之冤,整得死去活來。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面臨十年動亂,學校停課鬧革命,成立紅衛兵,開展大串聯,組織戰團,由辨論、大字報文斗,繼而發展到大規模持槍武鬥,各派廝殺火拚,腥風血雨。七十年代初期,成立革命委員會,雖已複課,但仍不重視文化學習,而是大搞斗、批、改:批林批孔,評“水滸”批宋江,學“黃帥日記”反潮流,反覆辟批“園丁之歌”,校園內經常是大字報鋪天蓋地,砂煙瀰漫,教師們被革命小將整得惶惶不可終日。有的教師被清洗回家管制勞動(先後平反)。文革時師生除搞運動外,還學工、學農、學軍,各班學生分批下鄉下廠,參加勞動,搞社會調查,訪貧問苦,寫“三史”,學制縮短為高國中各兩年。開設專業班,設有“紅醫班”、“農機班”、“農技班”、“文藝班”。文革中取消了升學考試,高國中學生按家庭出身免試上學,大學實行推薦制度,不重視知識質量。
粉碎“四人幫”之後,一九七七年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恢復了高考制度,迎來了科學的春天,大興讀書之風,為“四化”造就人才。高中畢業班分文理科編班複習,加班加點,印發資料,走訪信息,大搞統考,突擊補課,師生艱苦拼搏,提高升學率。一九八O年以後,高國中又恢復三年制。由於學生在文革中學業荒廢,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八年兩屆高考中上線率很低。一九七九年以後,高考成績逐年升高。一九八O年被確立為省重點中學。一九九九年經驗收合格,正式掛牌,並因地名的改變更名為“張家界市第一中學”,二OO四年成為首批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161838平方米,校園總建築面積59930平方米,擁有教學班98個,學生5800餘人。
硬體設施
校園 布局合理,教學、生活、活動三區分明,有設施齊全、設備先進、建築面積為4686平方米的科學館;有能容納2000人同時就餐的綜合食堂和能容納近1600人住宿的男、女生公寓;有符合國家田徑比賽標準的400米環形塑膠跑道和帶看台、風雨棚的標準田徑運動場;建築面積達10000平方米的天門樓雄偉壯觀,安裝了“三機一幕”教學設備、電視監控系統和校園網路,還有一所於2012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大型體育館。學校實驗儀器、體育器材、衛生醫療器械均達到省Ⅰ類標準,音樂、美術教學設施符合國家規定標。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教職工近340人(含聘請教師)。教師隊伍中有碩士學位2人,研究生班結業學員56人,本科學歷190多人;有特級教師4人,中學高級教師69人,市名優教師7人,國家級骨幹教師7人,省級骨幹教師9人,市級骨幹教師17人。
辦學成績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2003年379人參加高考,本科上線率為34.6%,專科上線率為100%,錄取率達99.5%;
2004年高考有4人進入全省總分前20名,本科自然上線率達35%,7人被錄入清華、北大,130多人考入全國重點大學。
•學科競賽
2002年應屆高中畢業生覃兆勇參加全國數學奧賽榮獲一等獎並被保送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2003年應屆高三畢業生林天鵬在全國化學奧賽中獲全國一等獎。
•素質成績
學校師生在各種比賽中獲國際獎16人次,國家級獎126人次,省級獎263人次,教師有201篇論文、作品在市級以上刊物上發表或學術會議上宣讀。
從1993年起,學校每年舉辦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學生科技作品獲國家級獎1項,省級獎28項,勞技作品獲市級以上獎勵103人次,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教師成績
學校教師有8人次獲國家級先進個人榮譽稱號,9人次獲省級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學校榮譽
學校共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全國心理教育試驗先進學校、全國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省青少年科技活動示範基地、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民族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綠色學校、省文明衛生單位、省模範職工之家、省工會工作先進單位、市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各級各類榮譽80多項。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訓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教風
敬業、垂範、嚴謹、科學
•學風
勤學、苦練、深思、好問
•校魂
校風是臉,質量是命;校興我榮,校衰我恥;今天我以一中為榮,明天一中以我為榮
學生活動
•日常活動
張家界市第一中學學生課餘生活豐富,學校每年均開展各項活動,例如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
•社團組織
學校成立了體育聯合總會,成立了青少年集郵協會,組建了文學社團、藝術團
歷任領導
任 職 時 間 | 姓 名 | 職 務 | 備 注 |
1938年春—1939年春 | 黃光燾 | 副校長 | 縣政府主任秘書兼任 |
1939年春—1941年秋 | 李佑琳 | 校 長 | 原校董事長 |
1941.8—1949.11 | 胡泰振 | 校 長 | |
1945.8-1948.7 | 鄭揚新 | 校 長 | |
1948.9-1949.6 | 侯德極 | 校 長 | |
1949.8-1949.11 | 湯毅強 | 校 長 | |
1949.11-1952.6 | 郗光華 | 校 長 | 縣人民政府縣長兼任 |
1952.8-1958.8 | 杜松秋 | 校 長 | |
1952.3-1953.8 | 余鍾麒 | 副校長 | |
1958.9-1966.6 | 劉贊治 | 副校長 校 長 | 1957年3月任副校長 |
1957.8-1960.8 | 張振莘 | 黨支部書記 | 調任教育科長 |
1960.8-1966.5 | 劉家寬 | 黨支部書記 | 文革中開除回家,後平反 |
1961.4-1966.6 | 袁吉青 | 副校長 | |
1966.8-1966.10 | 鄧策書 | 校 長 | 調任自治州廣電局長 |
1966.7-1967.10 | 孫傳國 | 黨支部書記 革委會主任 | |
1968.9-1969.7 | 李棟北 | 革委會副主任 | |
1968.9-1968.12 | 黃少文 | 革委會副主任 | 駐一中工宣隊長 掛名未到職 |
1969.8-1973.1 | 李仲秋 | 黨支部書記 革委會主任 | |
1970.8-1972.12 | 彭武富 | 黨支部副書記 | |
1971.5-1973.1 | 侯萬仁 | 革委會副主任 | |
1973.1-1974.1 | 郭遠珍 | 黨支部書記 革委會主任 | |
1973.2-1976.2 | 劉紹卿 | 革委會副主任 | 工宣隊 |
1974.2-1976.5 | 周松泉 | 革委會副主任 | 工宣隊 |
1973.1-1974.12 | 李生菊(女) | 黨支部副書記 革委副主任 | 調知青辦 |
1974.1-1976.7 | 孫傳國 | 黨支部書記 革委會主任 | 調交通局 |
任 職 時 間 | 姓 名 | 職 務 | 備 注 |
1976.5-1978.5 | 彭長首 | 黨支部書記 革委會主任 | 調教育局 |
1978.5-1982.9 | 吳盛通 | 校革委主任 校 長 | 調教育局副局長 |
1973.3-1978.5 | 李子才 | 副校長、副主任、副書記 黨總支書記 | 1990.1-1996.9 任黨總支書記、工會主席 |
1978.9-1982.9 | 呂學川 | 副校長 | |
1978.9-1982.9 | 吳雙全 | 黨支部書記 | 從部隊轉業來校 |
1983.10-1984.1 | 龔楚書 | 副校長、校長 | 1982年9月任副校長 |
1980.8-1983.11 | 肖繼英 | 副校長 | 調省文化廳 |
1982.9-1983.10 | 彭長首 | 黨支部書記 校 長 | |
1983.10-1988.2 | 任長倫 | 黨支部書記 校 長 | 調省電影學校 |
1988.3-1990.2 | 陳德鴻 | 副校長、校長 | 調市教研室 |
1990.3-1993.7 | 龔光英 | 黨支部副書記 副校長、校長 | |
1993.9-1997.10 | 王家湘 | 副校長、校長 黨總支書記 | 調任教委主任 |
1990.3-1966.7 | 盧星球 | 副校長 | 調區黨校 |
1990.9-1993.7 | 丁榮廉 | 副校長 | 調任區電大校長 |
1993.9-1996.9 | 龔棟樑 | 副校長 | |
1997.10-2005.9 | 田 琳 | 黨總支副書記 副校長、校長 | 調任中央民院附中校長 |
1996.7-2000.10 | 湯 濁(女) | 副校長 | 調任副區長 |
1996.7-2008.1 | 丁 文(女) | 黨總支書記 | 任工會主席 |
2005年9月至今 | 余國忠 | 副校長、副書記、校長 | 1998年上期任副校長 |
2000年10月至今 | 覃正明 | 副校長 | 1999年任校長助理 |
2002年2月至今 | 屈 波 | 副校長 | |
2006年9月至今 | 龍傳鵬 | 黨總支副書記 | 2003年任校長助理 |
2007年9月至今 | 高 華 | 副校長 | 2003年任校長助理、工會主席 |
2007年9月至今 | 劉靈芝(女) | 副校長 | 2006年任校長助理 |
2003.8-2006.8 | 熊 靚 | 黨總支副書記 | |
2007年9月至今 | 唐大鳴(女) | 黨總支副書記 | |
2006年至今 | 彭長海 | 工會主席 | |
2003.9 | 高 華 | 副校長 | |
2003.9 | 彭長海 | 副校長 | |
2006.8 | 熊 靚 | 副校長 黨支部書記 | |
2006.8 | 王宏星 | 校 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