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簡介
占地面積達2.3萬餘m2,樓房10餘棟,建築面積達2萬餘m2。她位於張家畈鎮區西約300米的田家咀,交通便利,公路順校門向東西延伸,是辦學的理想處所。
校訓
張家畈鎮中學的校訓是“修身,遠志,博學,創新”。
發展歷史
她的前身是創建於1949年的白水畈中心國小校,地址在現項家畈村的項氏祠和李家沖村李氏祠。1953年遷至張家畈街道後面的丁氏祠堂和馮氏祠,1955年再遷至現張家畈鎮政府舊址,學校更名為張家畈區中心國小。1958年,學校開始設國中三個班,校名改為麻城縣第十一中學。1959年,國中三個班搬至現址,利用大辦鋼鐵時草建的鐵廠土木結構的低矮狹窄的房屋為校舍,全體師生自力更生,自己動手,白手起家,白天勞動、夜晚上課,建起平房一座,土木結構樓房一棟,此後,房屋逐步增建。1961年下學期,國小全部由張家畈原校遷至新校。此時的國中部和國小部合而為一,同屬麻城縣第十一中學,始任校長是沈承緒,國小部主任梅少堂。至一九六九年,國小部下放各大隊,學制由六年改為五年。1970年春學校增設高中班兩個,連同原有的國中部成為完中。此前,學校更名為張家畈區中學。至1982年,高中班撤消,高中併入麻四中。同時,學校又更名為張家畈區初級中學。隨著縣改市,區改鎮,自1986年至今,學校更名為張家畈鎮初級中學。
校容校貌
張家畈中學(4張)地理環境亦靜亦鬧,門前碧水長流,背後青山環拱。
辦學規模
學校在一九四九年的初創時期,分本部和分部兩處,共有教師九人,學生不過百餘人左右,校舍是李、項兩姓的祠堂。至一九五三年遷至張家畈街道後,教師增加至13人,學生增至三百餘人。至一九五八年下學期,學校更名為麻城縣第十一中學時,教職工已增至三十餘人,學生增至五百餘人,至一九七零年春國中開四個班,高中開兩個班,學生總計三百餘人。此期間,學校已擁有平房4棟樓房1棟。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場所、廁所等已明顯地劃定了區域。再到一九八二年秋,高中班撤消併入麻四中後,學校成為初級中學。此時,國家逐漸實施義務教育,國小畢業生全部進入國中,學生人數猛增,雖是一所國中,但班數在高峰期增至28個班,學生人數最多時達二千四百餘人,教職工108人。近兩三年來,學生高峰期已過,至2007年,學校仍有24個班,學生1600餘人,教職工88人。
近幾年,學校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實力逐漸增強。校園總面積70餘畝,建有標準的教學樓一棟,共有30間教室;科教樓一棟,內設I類物理實驗室2個、化學實驗室1個、生物實驗室一個;綜合樓一棟,內設圖書閱覽室;階梯教室一棟,可以承辦大型會議或演出活動;男生公寓一棟,共三層;新建女生公寓一棟,內設衛生間;學生食堂一棟,內設標準餐桌。學校建有標準的田徑場,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三區分設,布局合理。
目前,在校學生800多人。
師資力量
教師
目前,在校教師 68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特級教師、湖北名師1人,高級教師8人,中學一級教師45人。
硬體設施
學校發展至今,現有占地面積達2.3萬餘m2,樓房10餘棟,建築面積達2萬餘m2,對外投資新辦振東學校一所,占地面積為1965m2。學校現有教學大樓1棟,面積3210m2,綜合樓1棟,面積784m2,學生宿舍樓3棟,面積為5832m2,教師宿舍樓3棟,面積5380m2,學生食堂,面積1270m2,辦公大樓(原教育組)一棟,面積2321m2,科教樓一棟786m2,以及其他配套生活用房。
學校配套設施:學校2009年升級改造理化生實驗室,現有4個實驗室,4個儀器室,各種儀器設備8000餘件。電教:遠程教室一個,微機室2個,電腦80台;圖書閱覽室各1個,圖書5000餘冊;體育音樂等設備齊全。校園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文化氛圍濃郁。
歷屆英才
近五年來,我校共考取黃高32人,考取一中168人。我校現八、九年級,在中心學校抽取實驗班後,2010年全鎮期末統考,八年級有16人進入前50名,九年級有12人進入前50名。今春,我校2人參加黃岡市四科聯賽,一人獲一等獎,一人獲二等獎,成績優異。
50年來,輸送畢業生30000餘人,湧現大批社會精英,專家學者,致富能人,九十年代初期他們為了學校建設第一棟教學樓捐錢捐物,為學校的發展建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幾代教育人不斷努力,書寫的一個個輝煌;張家畈的父母們,為了教育發展辛勤勞作,為了子女教育節衣縮食所作的點點滴滴 ;張家畈鎮中學不會忘記,張家畈人民不會忘記!
所授榮譽
學校基礎設施全,校園環境美,教師素質強,教學質量高,是麻城市首批授牌的示範學校。學校先後榮獲“全國作文教學先進單位”、“湖北省貫徹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單位”、 “黃岡市基礎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先進集體”、“黃岡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黃岡市實驗合格學校”、“黃岡市英語能力競賽先進單位”、“ 黃岡市物理能力競賽先進單位”、“麻城市體育特色試點學校”等光榮稱號。今春,由於學校在後勤工作方面成績卓著,又榮獲“湖北省後勤管理與保障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
發展前景
學校建設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建校初期,上世紀五十年代;第二階段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學工學農走五·七道路;第三階段是八十年代中期,學校改造"一無三新";第四階段是九十年代中期,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第五階段新世紀初,特別是近幾年來“三改一建”,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麻東乃至鄂東教育的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