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東山村遺址

東山村遺址位於張家港金港鎮東山村(原南沙鎮東山村),北距長江3公里,坐落在香山東側的斜坡上,海拔為吳淞標高10-12米,高出周圍農田4-6米。遺址三面有水溝或河流,一面背山,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1989年3月發現後,1989年4月、1990年5月、1991年12月由蘇州市博物館和張家港市文化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聯合進行3次科學的試掘和發掘,發掘面積205平方米,共發現房址10座、灰坑4處、墓葬14座。1995年經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公布東山村遺址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玉器共130多件,主要有陶罐、陶鼎、陶壺、陶盤、陶豆、陶杯、陶缽、石錛、石鑿、石斧、石刀、礪石、玉鐲、玉璜等。並發現稻穀、稻草、紅燒土、獸骨、木炭等遺蹟遺存,收集陶片標本近萬片。由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C14測定和孢粉化驗分析。C14測定年代,第八層距今7 260±60年,第五層距今5 240±60年(均未經樹輪校正)。

歷史價值

北京、南京、浙江、上海及東南沿海10個省(市)的考古學家經實地考察和研究論證,一致認為東山村遺址是目前太湖流域、也是長江下游地區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最早的遺址。最早的年代距今約8 000年。
東山村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江蘇舊、新石器時代文化銜接上的一段空缺,豐富的遺存顯示了舊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漸變的過程。東山村遺址出土的物器兼有北方大汶口文化、長江中游大溪文化、南京北陰陽營文化和東部沿海馬家浜文化的物器特點,這對研究中國東南沿海古海岸線的變化和長江喇叭口岸線的變遷都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為研究河口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
東山村遺址的紅燒土中發現的大量稻穀,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早的稻穀之一,它比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穀還早900多年。東山村遺址發現10座房基。有的是淺地穴式圓形房屋,而大部分是平地起足的長方形房屋。房屋的建築材料有木、竹、蘆葦、繩索、稻殼、稻草等。這是對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一次突破性發現。從大量的紅燒土堆積可以看出東山村遺址是原始部落早期的聚居遺址。房基的發現,對研究我國早期房屋建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東山村遺址房址內出土了較多的紡輪。其形狀有兩種:一種是一面為平面,另一面為弧形,中間有一孔;另一種是兩面都是平面,上小下大,中間有一孔。兩種紡輪均為陶質。這些紡輪是目前沿江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原始紡紗、紡線的工具,為研究原始紡織業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