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博物館

張家港博物館

張家港博物館於一九九九年十月竣工開館,博物館位於張家港市西區,占地五十二畝,建築面積7060平方米,館體採用"軸線對稱、主從有序、四隅崇樓"的仿唐風格,輝煌、宏偉之氣勢與廣場綠地、旱噴泉融為一體,象徵古老歷史與現代文明貫通的格局。 2018年9月,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第三批國家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張家港博物館被列為第三批國家三級博物館。

基本信息

博物館介紹

張家港博物館 張家港博物館

張家港博物館於公元1999年十月竣工開館,這是我市具有歷史意 義的大事。

張家港博物館位於張家港市西區,占地五十二畝,建築面積7060平方米,館體採用“軸線對稱、主從有序、四隅崇樓”的仿唐風格,輝煌、宏偉之氣勢與廣場綠地、旱噴泉融為一體,象徵古老歷史與現代文明貫通的格局。館內設有 :館、廳、室是一個集收藏、陳列、展覽、研 究、教育於一體的多功能 綜合性博物館。

建築特點

張家港博物館整體建築所採用的“軸線對稱、主從有序、四隅崇樓”的仿唐建築風格與館外大面積綠地、廣場及噴泉、雕塑等富有時代氣息的外部環境有機融為一體,呈現出恢宏博大的氣勢。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有文物標本萬餘件,其中新石器時代及各朝文物精品逾2000件。還有多個展館、展廳、多功能教育廳。具有收藏、陳列展出、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等功能,是一個有鮮明個性的多功能綜合性地方博物館。

展覽與藏品

碑刻展示區

位於博物館一層中庭,占地面積約611㎡,2010年博物館改擴建以來,將中庭綠地充分利用,四周配以假山、流水,中央改造成以碑刻展示為主要內容,集展示、鑑賞、休閒於一體的景觀帶。

碑刻展示區集中遴選了張家港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碑刻精品19件,含明代墓志銘、重浚奚浦塘碑、清代楊氏義莊碑記、規條、地圖等,另外能夠表現張家港地區特色的建築構件如獅子滾繡球、水滸故事、丹鶴紋石墩等也有集中展示。

張家港民俗文化展廳

位於博物館西側一層,占地面積約800㎡,利用展櫥和半敞開式展台陳列,綜合圖片、實物、模型、場景等聲光電、多媒體等展示手段,突出張家港民間特色,場景式復原張家港民間生產、生活,特色街區、民俗風情。

展示內容由四大板塊組成:

一、魚米之鄉。展示張家港地域地貌及捕魚耕種場景。

二、老街市井。以歷史街區為主要表現形式,展示張家港地區的市井風情。

三、暨陽人家。以傳統民居表現形式,體現張家港民居建築特點及生活習俗。

四、鄉土風情。系統介紹張家港節氣風俗、方言特點、民間藝術以及宗教信仰。

明鏡照古今—儀征博物館藏銅鏡特展

銅鏡作為古人正衣冠、飾面容的生活用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新石器晚期沿用至明清,在中國青銅器群中自成體系。它以精良的鑄造、豐富的銘文、華麗的紋飾,成為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獨具特色的瑰寶。

儀征是寧鎮揚之間重要的節點城市,漢武帝時正式建縣,唐宋時期發展為著名的工商業城市。儀征博物館藏有古代銅鏡五百餘面,上起戰國,下訖清代,以漢代銅鏡最富特色,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我國古代銅鏡的發展歷史,映照了各個時代的社會生活與文化風貌。

此次展覽共展出儀征博物館藏銅鏡80餘面,展品時代序列完整,種類齊全,文化內涵豐富,極具藝術欣賞價值。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展覽,為廣大市民開啟一扇獨特的青銅文化視窗,感受中華古代文明的恆久魅力。

張家港歷史文化陳列

張家港歷史文化陳列展廳位於博物館二層南側,占地面積約925㎡,利用展櫥和移動式展櫃,綜合利用圖片、實物、復原模型、多媒體等多種手段,集中展示我館藏品精華和張家港近幾年重大考古發現出土的珍貴文物,系統展示了張家港古代文明的豐碩成果以及對中華文明的突出貢獻。

展廳有五部分組成。

一、文明起源。展示東山村遺址、徐家灣遺址出土的重要文物和近幾年來東山村遺址的重大考古成果。

二、唐宋遺韻。集中展示館藏唐宋文物精華,以及黃泗浦遺址的重大考古成果。

三、軍事要塞。展示張家港作為江尾海頭的獨特地理優勢及歷史上張家港流傳的藏軍洞、韓世忠抗金的歷史傳說和與之相關的代表性實物。

四、楊舍堡城。展示楊舍堡城的復原場景,及與之關聯的張家港抗倭史跡。

五、張家港名人。從現有資料入手,從中遴選出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名人,再對名人進行細化分類。整個陳列分為前言、古代名人、近現代名人等三個部分。

前言部分,綜述張家港悠久歷史,人傑地靈,名人薈萃。

第一部分古代名人。從西晉太康二年暨陽縣建制開始,歷經唐、宋、元、明、清,尤其在明清時期,張家港地區名人繁多,涵蓋政治、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呈現出大家族持續繁榮發展的特點。本部分根據歷史文化名人的社會地位、突出成就、時代影響等因素,進行分類,分為歷代名臣、文苑俊彥、杏林奇才、鄉賢義士、名賢遊蹤等五部分。

第二部分近現代名人。本部分分為革命志士、愛國人士、文化精英、兩院院士等五部分。同時展廳還遴選

江海名家-謝駿書法邀請展

張家港歷史文化陳列,從不同側面反映著張家港的歷史地位,訴說著不同時代的盛、衰、興、亡。

謝駿先生是南通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如東縣書法家協會主席。早年受業於潘宗和先生,後師從著名書法家言恭達先生,書法功底深厚,擅長隸楷行草。其作品多次在全國性比賽中榮獲大獎,並先後入展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大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大展、全國第一屆大字書法藝術展等國家級展覽,許多高水準的藝術珍品已被國際奧組委、國家博物館等國內外專業機構及書法愛好者收藏。本次邀請展共展出謝駿先生各時期精品力作80餘幅,包含組合條幅、中堂、扇面、橫幅、冊頁、手卷等形式,不僅作品尺幅大,而且展示形式與陳列樣態豐富,堪稱是對其書法造詣和藝術理念的一次全面展示。作為張家港與如東兩地書法藝術界一次頗具意義的藝術交流,本次展覽不僅可以促進兩地書法藝術家的切磋交流,更能為廣大市民獻上一場高品質的文化盛宴。

建制與沿革

張家港博物館始建於1998年9月18日,1999年9月28日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2000年1月,與張家港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合署辦公。

2018年9月,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第三批國家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張家港博物館被列為第三批國家三級博物館。

機構設定

張家港博物館內設館長室、辦公室、文物管理部、陳列宣傳部、保衛接待部。

人員結構

截止目前,張家港博物館共有在編幹部職工15人,編外職工13人。配館長1名,副館長2名,副書記1名。擁有高級職稱2名,中級職稱3名,初級職稱10名;大學文化4名,大專文化8名,高中文化8名,中專文化1名;中共黨員6人。

主要藏品

珍貴藏品 珍貴藏品

館內設有:館、廳、室是一個集收藏、陳列、展覽、研究、教育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博物館。

張家港博物館現有六個專題陳列室,三個臨時展廳。博物館共有館藏文物1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4件,三級文物22件。

張家港博物館藏品以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石器為主,次之為各類瓷器。新石器時代文物又以東山村遺址出土的各類陶質、石質生產、生活用具最具特色。上述各類文物均為出土文物,沒有一件傳世品。

陳列及專題

基本陳列包括:

(1) 文物精品廳

(2) 八千年歷史廳

(3) 民俗文物廳

專題展覽包括:

(1)“長江頌”中國著名書法展廳

(2)“史前探秘”與“宇宙遨遊”主題科普展廳

(3)盧星堂藝術館展廳

(4) 友誼廳

(5) 張家港市兩個文明成就展廳

影響

張家港博物館是一個集收藏、陳列、教育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9800多件,並收藏有當代中國著名的三百五十位書畫家“頌長江”的作品,設有“文物精品館”、“沙洲晨曲——張家港古代(8000年歷史)陳列館”、“盧星堂藝術館”、“友好城市禮品館”、“民俗文物陳列館”、“自然科學展示館”、“偉大的遺產——長江流域民族民間文藝主題展”、“繆廷傑醫宗藝術室”、“民間收藏精品館”九個長期陳列展廳及若干臨時展廳。張家港博物館已成為我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在抓好市級博物館功能發揮的同時,還輻射鄉鎮,建設了一批多種形式、內容豐富的藝術館,如鳳凰河陽山歌館、南豐民間文物收藏館、兆豐民眾文化展示館及社區特色文化館。“十一·五”期間,將重點規劃建設長江戲曲博物館、江南民俗博物館、河陽碑刻館、東山村遺址博物館、鑒真東渡紀念館,充分挖掘和展示張家港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為全市“三個文明”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科研動態

張家港市順利完成了該市鳳凰鎮的文物普查工作。鳳凰鎮位於張家港市南部,距市區14.9公里,境內河網縱橫,沃野平坦,有河陽山、鷙山兩座名山,其東、南與常熟相連,西接江陰,該鎮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傳頌千年的河陽山歌即誕生於此,同時這裡也是著名的清宮廷畫家、政治家、文華殿大學士蔣廷錫的故鄉。數千年的文明演進,積累了豐厚的人文底蘊。為確保此次普查的效果,客觀地、全方位地反映鳳凰鎮的不可移動文物的全貌,普查組事先做了詳細的調研,鳳凰鎮政府對此次普查也予以了高度的重視,選派了原蘇州市文物管理文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煜令、原張家港港口鎮文化站職工、著名的河陽山歌傳抄本收集者、保護者虞永良兩位老同志協助普查組進行工作。普查組成員本著嚴肅、細緻的工作態度,深入社區、村落,不放過任何一處有價值的線索, 充分體現出了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在整個的普查過程鳳凰鎮總計普查34處,新發現9處較具文物保護價值的普查點,其中包括被稱為“湖下蔣墳”的清著名文華殿大學士蔣廷錫父子墓葬、康熙五十七年(1718)狀元汪應銓墓葬(疑)、蔣氏大宅等幾處地方。

旅遊信息

周邊交通情況:張家港博物館位於市區暨陽西路與港城大道交叉路口,交通便捷,公交線路11路、12路、18路、201路、208路、209路、210路、223路均可到達。門票價格:5元

門票優惠政策:未成年人免費

每天開放時間:8:30——11:00

1:00——4:30(冬季)

1:30——5:00(春秋季)

2:00——5:30(夏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