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墨起

由於在此次應急搶險掃測中的優異表現,張墨起受到天津海事局個人記功一次的獎勵,還在應急搶險掃測現場受到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的親切接見。 2013年初,張墨起的岳母去世,他本人又得了腰椎間盤突出,家裡有許多事需要料理,每天還要去醫院治療,忙的一團糟。 這就是張墨起,一個平凡的海測人,一個十八年奮戰在海事測繪第一線上的戰士。

張墨起自進入天津海事局海測大隊以來,十幾年如一日堅守在生產一線,從事港口航道圖測繪、應急搶險搜尋測量等工作,先後主持完成了渤海超大型船舶航路掃測工程、青島港及附近測量、福建沙埕颱風災害沉船應急搜尋等幾十個港口的百多項測量工程,每次都出色的完成了領導安排的各項工程任務,從未耽誤哪怕一天的工作。
1996年,張墨起剛到單位不久就參加了中國沿海RBN/DGPS基準站精密位置及定位精度測量工程。當時,新建台站的選址和已知高等級控制點都在荒山野嶺的制高點上,條件艱苦,初期的GPS接收機又重又笨、存儲量小。為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聯測人員必須24小時值班,凌晨4點準時傳輸數據。張墨起和他的隊友每天克服山路崎嶇、蚊蟲叮咬等困難,累了就在帳篷里休息一會,連續十多天輪流值班,最終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該工程獲得了由交通部頒發的工程項目一等獎,以及由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評審會頒發的國家勘察金獎。
2002年5月7日,一個噩耗傳來,一架由北京飛往大連的飛機在大連灣海域墜毀。接到協助搜尋的命令後,張墨起作為主要技術人員,跟隨應急掃測搜尋小組緊急趕赴大連,連夜展開掃測作業,於次日早上5點發現海底可疑目標,而且他大膽地作出了飛機已經解體的驚人判斷。經過幾天的下潛打撈,發現了飛行數據記錄器、飛機發動機等幾千件(片)飛機殘骸,事實證明:這個不到30歲的青年,憑藉自己的經驗和分析作出了正確的判斷,為搜尋打撈奠定了基礎。由於在此次應急搶險掃測中的優異表現,張墨起受到天津海事局個人記功一次的獎勵,還在應急搶險掃測現場受到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的親切接見。
2005年9月,張墨起帶領測量分隊在煙臺港實施煙大航路疑存沉船掃測工作。一天凌晨,妻子打來電話,抽泣著告訴他,岳父夜裡突發冠心病,剛剛送到醫院,需要進行心臟手術。一邊是沒有他就會停工的緊張工作,一邊是需要在身邊照料的病重家人,他陷入了艱難的選擇。考慮再三,他還是耐心地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獲取了家人的諒解,毅然選擇了留在測量工地堅持工作。他每天都會在工作間歇打電話詢問岳父的病情進展,一直等到岳父手術成功後出院,懸著的心才踏實下來。
2006年8月10日,五十年一遇的超級強颱風“桑美”在我國福建浙江沿海地區登入,風力達到了17級,瞬間最大風力達每秒75.8米,可推算為風力21級,約合每小時270公里,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登入我國最強的一次颱風。瞬時漁民心中的保護神—沙埕港變成了可怕的妖魔之口,經不完全統計,當時避風的1200艘船中有約幾百艘沉沒,海灘上到處都是被損毀的船隻。天津海測大隊接到交通部指令後,立即指派張墨起作為技術骨幹帶領應急搶險掃測分隊,趕到福鼎市沙埕港,配合兄弟單位對港區內可能存在的沉船進行掃海搜尋,經過幾個晝夜不眠不休的辛勤工作,張墨起帶領的掃測分隊圓滿完成了預定海域的掃海搜尋作業,共掃測證實56處沉船目標,繪製了詳細得目標分布圖,為打撈搜救工作提供了翔實準確的測量依據。
2013年初,張墨起的岳母去世,他本人又得了腰椎間盤突出,家裡有許多事需要料理,每天還要去醫院治療,忙的一團糟。可是他剛做了兩個療程的理療,就又坐火車趕到了成山角船舶定線制海域掃測項目部。到工地沒幾天,他的右腿膝關節炎又發病了,他不得不每天直著右腿一瘸一拐的安排工作,聯繫各方事宜,他的身影儼然成了測量項目部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大家嘴上雖然開著他的玩笑,心底卻都充滿著感動。
在“南俠9”號沉船應急搜尋項目中,張墨起早上4點多出海,一直工作到晚上12點找到沉船後才靠岸,20個小時水米未進。在遼東灣滿載VLCC推薦航路掃測工程中,張墨起帶領作業小組於中午12點開船出海,第二天晚上6點才回港靠岸,連續在海上作業30個小時,出色的完成了作業任務。
這就是張墨起,一個平凡的海測人,一個十八年奮戰在海事測繪第一線上的戰士。當單位接到緊急任務、疑難險重的工程時,領導第一句問的就是:“張墨起在單位嗎?”每次接到應急搶險任務後,他都要確保能在第一時間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性質組織隊伍、制定方案,及時趕到現場進行應急掃測,經常需要夜間連續作業,幾乎每次都要克服海上能見度差、風大浪急等惡劣海況,作業條件十分艱苦。但張墨起總是能夠發揚克難攻堅、不計得失的精神,保證了每次工程任務的順利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