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瑞[石油化工工程師]

張國瑞[石油化工工程師]

張國瑞,男,1956年出生,1982年畢業於中國石油大學煉製系,石油化工工藝高級工程師,2000年被批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從事石油化工行業30餘年,在煉油工藝、石油化工及環境保護工程領域多有建樹,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已申請國內外專利30餘項。

基本信息

工作經歷

張國瑞 張國瑞

1982~1984 烏魯木齊石化總廠煉油廠常減壓車間技術員;

1984~1988 烏魯木齊石化總廠設計院助理工程師、工程師;

1988~1993 設計院工藝室室主任;

1993~1994 設計院總工程師,同年獲高級工程師職稱;

1994~2000 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1996~2000 國家壓力容器委員會換熱分會委員;

2000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0~2005 寧波索圖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2005~2007 新疆海博石化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2007~至今 北京信諾海博石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專業業績

1984年參與了《15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改造》項目設計,負責裝置物料平衡、熱平衡、換熱網路計算,以及部分安裝圖設計。改造後裝置節能水平達到當時國內先進水平,該項目獲1988年新疆自治區科技成果2等獎。

1987年作為項目負責主持了《40萬噸/年延遲焦化裝置改造》項目設計,改造後裝置能耗水平達到當時國內先進水平,解決了裝置存在的生產瓶頸,裝置一次開車成功。

1989年主持了《常減壓裝置減壓轉油線改造》項目設計方案,採用減壓爐管100%吸收轉油線熱脹量技術,大大簡化了轉油線結構,使整個裝置減壓拔出率提高1.5%,改造投資顯著降低,為企業每年創造效益1000多萬元。該技術獲1996年中石化科技進步3等獎。目前國內幾乎所有常減壓裝置都採用了該技術。

1990年作為項目負責主持了新建《40萬噸/年8.0MPa汽柴油加氫精制裝置》項目設計,1992年裝置一次開車成功。

1993~2000年期間,負責主持設計院內技術工作,參與了期間設計院內幾乎所有大項目的方案審定,其中包括《8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改造》、《20萬噸/年重整裝置改造》、《新建30萬噸/年氣體分餾裝置》、《新建5萬噸/年聚丙烯裝置》、《新建污水汽提裝置》、《新建煉廠乾氣、液化氣、汽油脫硫裝置》、《新建1萬噸/年重芳烴裝置》,以及化肥厂部分裝置改造、PTA裝置部分改造、聚酯裝置部分改造、廠內系統工程、儲運工程、公用工程等的新建和改造等。

2000年,在寧波索圖公司主持開發了直接捕集連續生產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技術,並成功設計和建設了國內大規模的250噸/年PMDA裝置(包含氣固反應、凝華分離、尾氣回收等工序),大大簡化了生產流程,顯著減少了裝置污染物排放,使均酐工藝首次實現了連續化自動化,企業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主持設計了10萬噸/年油田溶劑油裝置(包含由8座精餾塔組成的前後精餾、加氫反應、變壓吸附等工序)。

為寧夏寶塔石化集團編制《100萬噸/年重油加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並主持完成煉廠總體規劃(項目包括新建延遲焦化裝置、新建加氫精制裝置、新建制氫裝置、新建硫磺回收裝置、新建乾氣液化氣脫硫裝置、新建酸性水汽提裝置,以及改造常減壓裝置、改造氣體分餾裝置等)。

2000~2008年,主持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吸附法油氣回收技術,在國內建成一套800m3/h油氣回收裝置,並主持為國外公司設計了兩套油氣回收裝置。

2008年在北京信諾海博石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持研究開發了常壓吸附真空脫附變壓吸附回收連續法聚丙烯尾氣技術,在燕山石化建成了國內外第一套吸附法聚丙烯尾氣回收裝置。將排入火炬焚燒的聚丙烯尾氣進行回收處理,每天回收丙烯8噸左右,每年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2100多萬元,同時大幅減少了污染物排放。該技術獲2012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在北京信諾海博石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持研究開發了二次吸附回收間歇本體法聚丙烯尾氣技術,在新疆新峰股份公司建成了國內第一套二次吸附法聚丙烯尾氣回收裝置。將聚丙烯尾氣外排濃度由15%左右降低至1%左右,每天多回收丙烯5m3左右。

項目獲獎情況

《15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改造》項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2等獎;

《爐管100%吸收轉油線熱脹量技術》獲中石化科技進步3等獎;

《20萬噸/年重整裝置改造》項目獲中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3等獎;

《1萬噸/年重芳烴裝置》項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設計2等獎。

《燕山石化聚丙烯尾氣回收裝置》項目獲北京市科學進步2等獎。

智慧財產權

作為申請人或設計人申請國家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30餘項,其中多項已經在國內外推廣套用並取得積極成效。

序號 專利名稱 專利類型
1 一種均苯四甲酸二酐的捕集工藝方法及設備 發明
2 均苯四甲酸二酐的提純方法 發明
3 一種高壓法生產高純度三聚氰胺的工藝方法和工藝過程 發明
4 一種溶劑吸收法回收油氣的流程及設備 發明
5 一種吸收吸附組合回收油氣的工藝流程 發明
6 浮頂罐均質抽出器 實用新型
7 自伴熱玻璃板液位計 實用新型
8 物性均勻抽出器 實用新型
9 油品儲罐切水器 實用新型
10 一種驅動擺動體的方法和電磁驅動機構 發明
11 一種高壓法生產高純度三聚氰胺的工藝方法和設備 發明
12 一種烴類氣體回收工藝流程的改進 發明
13 一種生產三聚氰胺的工藝流程 發明
14 頂部裝卸液體烴類產品的油氣回收密閉機構 發明
15 從有機物排放氣體中回收有機物組分的方法和工藝流程 發明
16 從含烴類氣體中回收烴類組分的方法和流程 發明
17 汽車槽車頂部裝油的油氣回收密閉機構 發明
18 頂部裝卸液體烴類產品的油氣回收密閉機構 發明
19 一種催化烴重組工藝流程 發明
20 連續法聚丙烯裝置產生的聚丙烯尾氣的處理工藝 發明
21 處理本體法聚丙烯裝置不凝氣的變壓吸附工藝 發明
22 連續法聚丙烯裝置產生的聚丙烯尾氣的處理工藝 發明
23 間歇式本體法聚丙烯裝置閃蒸釜氮氣置換工藝 發明
24 處理不凝氣的變壓吸附裝置的切換方法 發明
25 閃蒸釜抽真空氣液固分離裝置 發明
26 聚烯烴粉料後處理工藝方法 發明
27 高低壓吸附處理聚烯烴尾氣工藝流程 發明
28 多階抽真空變壓吸附工藝 發明
29 低濃度煤礦瓦斯變壓吸附提濃甲烷工藝 發明
30 從火炬氣中回收輕烴組分的工藝 發明

科研經歷

治理聚丙烯尾氣獲突破

聚乙烯、聚丙烯是十分重要的工業原料,目前世界年產量1.7億噸左右,我國年產量2400萬噸左右。聚烯烴生產過程中,乙烯和丙烯等有用組分排放量占總產量0.5%左右。之前國內外主流的回收聚丙烯尾氣的方法為膜分離工藝,但是膜分離工藝具有投資大、能耗高、維護費用高、處理效果不甚理想等缺點,所以膜分離回收丙烯氣體的工藝在國內並不被廣大企業所接受。

2008年開始,在北京信諾海博石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中國石化集團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合作推動下,張國瑞同志主持帶隊開展了聚丙烯尾氣回收技術的研究。次年燕山石化採用投資1200萬元建成國內外第一套常壓吸附、真空脫附變壓吸附聚丙烯尾氣回收裝置。目前裝置平穩運行,每天回收丙烯8噸左右,年經濟效益2100萬元左右,同時大幅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該技術具有投資小、能耗低、維護費用低、運行可靠等特點,獲得了一系列榮譽,為國內外在治理聚烯烴尾氣方面提供了借鑑,也為後來聚烯烴尾氣回收項目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提出低濃度煤層氣提濃技術

煤層氣是煤礦開採前或開採過程中從地下煤層中或礦井中抽出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空氣等的混合氣體。由於低濃度煤層氣可能跨越甲烷濃度5~16%(v)的爆炸限範圍,為安全起見,2010年1月21日國家安監局修訂的《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抽采的瓦斯濃度低於30%時,不得作為燃氣直接燃燒。由於缺乏可行的利用技術,大量的低濃度煤層氣不得不直排大氣。我國是煤炭儲量和生產大國,也是煤層氣的儲量、開採量和排放量大國,根據煤層氣資源評價,我國2000m以淺煤層氣地質資源量為36.8萬億m3,按照目前我國的抽采工藝,只有占煤層氣總量大約30~50%的較高甲烷濃度的煤層氣被回收利用,其餘50~70%左右的煤層氣,其中大部分是甲烷濃度低於30%(v)的低濃度煤層氣由於無法利用而不得不直排大氣。

煤層氣中的甲烷是優質的燃料和化工原料資源,按照熱值計算,每1Nm3甲烷相當於1.14kg標準煤。與此同時,煤層氣排入大氣還會對大氣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甲烷的溫室氣體效應相當於二氧化碳的21倍。因此回收利用低濃度煤層氣是合理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大課題,長期以來,低濃度煤層氣濃縮技術的研究一直是國內外瓦斯治理和瓦斯利用方面的一個技術難點和重點。

2012年張國瑞同志瞄準了這一世界性難題,主持開始了低濃度煤層氣提濃技術的研究,敢於突破條條框框,勇於提出科學的見解,經過反覆實驗研究後提出了一種常壓吸附真空脫附、包含多次均壓和真空清洗步驟的低濃度煤層氣變壓吸附濃縮甲烷工藝技術。可以將甲烷濃度5~30%(v)的原料氣經分離後,得到甲烷濃度>50%(v)的產品氣和甲烷濃度<1.5%(v)的淨化氣,甲烷回收率90% 。同時該工藝流程有較好的可實現性,對該工藝進行分析後發現,裝置投資和運行能耗較低,有較好的運行安全和可靠性,項目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效益。為我國煤礦安全技術和低濃度煤層氣提濃技術及其工程套用作出了突出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