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廟[廣東鬱南連灘鎮景點]

張公廟[廣東鬱南連灘鎮景點]

張公廟位於鬱南縣連灘鎮,是雲浮市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古建築,為當地民眾祭祀明代萬曆年間廣東總兵張元勛而建。該廟具有鮮明的建築藝術特色,詩詞、彩詞、彩繪、圖畫、飛檐、龍脊等一切裝飾,無不凝聚明清時期的民俗文化,總體布局體現了古廟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地理位置

張公廟位於廣東鬱南連灘鎮區,距鬱南縣城65公里。

景點概要

張公廟是雲浮市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古建築,祭祀明代萬曆年間廣東總兵張元勛。該廟為紀念明代廣東總兵張元勛於明萬曆元年(1578)建。廟內詩詞、彩繪、圖畫、飛檐龍脊等裝飾,無不凝聚明清時代的民族文化。

流傳歷史

張公廟始建於明代萬曆年(1587年),至今已有427年的歲月,廟宇經5次重修,最早的一次重修建於萬曆年二十七年(1599年),清朝也多次進行不同程度的修建和擴建。

最後一次重建是在光緒三年(1877年)。

人物歷史

人物簡介

“張元勛,字世臣,浙江太平(今溫嶺縣)嶼羅村人。張元勛曾在戚繼光將軍摩下,征戰沿海剿平倭冠有功而被升為廣東總兵。明代中葉,羅旁大山一帶(即今雲浮市轄各縣地區)發生土著人叛亂,歷時數十年之久。明萬曆四年,張元勛受命領兵平叛,據 《張公廟碑記》載“ 行師甫四月剿平,積年蠶食之土悉歸版 圖”“ 行者歌,居者寧”,官民感懷其恩德,“ 因此立廟祀於連灘”。因其生前在民間有很多開洲建功的傳聞,所以死後被尊為神,歷來香火鼎盛。同時他也被明朝萬曆皇帝敕封為“護國庇民”大將軍。

文獻原文

張元勛,字世臣,浙江太平人。嗣世職為海門衛新河所百戶。沈毅有謀。值倭警,隸戚繼光麾下。有功,進千戶。從破橫嶼諸賊,屢進署都指揮僉事,充福建游擊將軍。隆慶初,破倭福安,改南路參將。從李錫破曾一本,進副總兵。

五年春,擢署都督僉事,代郭成為總兵官,鎮守廣東。惠州河源賊唐亞六、廣州從化賊萬尚欽、韶州英德賊張廷光劫掠郡縣,莫能制。明年,元勛進剿。斬馘六百有奇,亞六等授首,餘黨悉平。肇慶恩平十三村賊陳金鶯等,與鄰邑苔村三巢賊羅紹清、林翠蘭、譚權伯,藤峒、九逕十寨賊黃飛鶯、丘勝富、黃高暉、諸可行、黃朝富等,相煽為亂。故事:兩粵惟大徵得敘功,雕剿不敘,故諸將不樂雕剿。總督殷正茂與元勛計,令雕剿得論功,諸軍爭奮。正茂又密遣副將梁守愚、游擊王瑞等屯恩平,若常戍者,掩不備,斬翠蘭等,生擒紹清、權伯以獻。其諸路雕剿者,效首功二千四百有奇,還被掠子女千三百餘人,生得金鶯,惟高暉等亡去。元勛逐北至藤峒,又生獲勝富、可行、朝富等八十人。部將鄧子龍等亦獲高暉、飛鶯。三巢、十寨、十三村諸賊盡平,余悉就撫。

惠、潮地相接,山險木深。賊首藍一清、賴元爵與其黨馬祖冒、黃民太、曾廷鳳、黃鳴時、曾萬璋、李仲山、卓子望、葉景清、曾仕龍等各據險結砦,連地八百餘里,黨數萬人。正茂議大征。會金鶯等已滅,諸賊頗懼。廷鳳、萬璋並遣子入學,祖昌、景清亦佯乞降。正茂知其詐,徵兵四萬,令參將李誠立、沈思學、王詔,游擊王瑞等分將之,元勛居中節制,監司陳奎、唐九德、顧養謙、吳一介監其軍,數道並進。賊敗,乃憑險自守。官軍遍搜深箐邃谷間。而元勛偕九德,追亡至南嶺。一日夜馳至養謙所,擊破李坑,生得子望等。明年破烏禽嶂。仕龍阻高山,元勛佯飲酒高會,忽進兵擊擒之。先後獲大賊首六十一人,次賊首六百餘人,破大小巢七百餘所,擒斬一萬二千有奇。帝為宣捷,告郊廟,進元勛署都督同知,世廕百戶。元勛復討斬余賊千三百有奇,撫定降者。巨寇皆靖。

潮州賊林道乾之黨諸良寶既撫復叛,襲殺官軍,掠六百人入海。再犯陽江,敗走。乃據潮故巢,居高山巔,不出戰。官軍營淤泥中。副將李誠立挑戰,墜馬傷足,死者二百人。賊出掠而敗,走巢固守。元勛積草土與賊壘平,用火攻之,斬首千一百餘級。時萬曆二年三月也。捷聞,進世廕一級。遺孽魏朝義等四巢亦降。尋與胡宗仁共平良寶黨林鳳。惠、潮遂無賊。其冬,倭陷銅鼓石、雙魚城。元勛大破之儒峒,俘斬八百餘級。進秩為真。五年,從總督凌雲翼大征羅旁賊,斬首萬六千餘級。進都督,改廕錦衣。尋以疾致仕,卒於家。

元勛起小校。大小百十戰,威名震嶺南。與廣西李錫並稱良將。 贊曰:世宗朝,老成宿將以俞大猷為稱首,而數奇屢躓。以內外諸臣攘敓,而掩遏其功者眾也。戚繼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當張居正、譚綸任國事則成,厥後張鼎思、張希皋等居言路則廢。任將之道,亦可知矣。劉顯平蠻引疾,而以有司阻撓為辭,有以夫!李錫、張元勛首功甚盛,而不蒙殊賞,武功所由不競也。

建築形制

連灘張公廟 連灘張公廟

張公廟宇座西向東北,原是由內外建築物構成的建築群體。主要建築有前殿、正殿、四角亭、配殿和迴廊。前後院有戲台、炮台、六角亭、灰磚塑獅子和圍牆等附屬建築。解放後,後院的炮台等附屬建築拆毀,修建一座糧倉,前院的戲台、門樓、圍牆、雙獅等建築於十年浩劫期間拆除,僅存主要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

張公廟宇現存前殿、正殿、配殿和四角亭,屋廊、月門、廂房、東西轅門等建築,正殿設有六根格木圓柱,柱礎為石質鼓形。柱縱橫成行,形成三進深,二開間。整座建築物牆壁上刻畫各種人物鳥彩畫及詩詞,石柱上刻鑿有多首對聯。

建築特色

連灘張公廟 連灘張公廟

張公廟宇向縱橫排列,前為前殿,中為四角亭,後為正殿,兩旁為配殿和迴廊。布局均衡對稱,平面呈方形。廟宇大門前設兩根花崗岩石柱承托下飾飛頭,上覆以綠色琉璃瓦,正殿設六根格木圓柱承托重量,下有柱礎,尚有斗拱。柱子縱橫成行,排列規整,形成的明間,次間格外寬敞。畫棟雕梁,華麗堂皇。更值得欣賞的是堂壁上刻有各種詩詞和彩畫,鑲著工藝絕倫的各式各樣的雕刻畫案,有形象生動的古任務、有玲瓏別致的雀鳥……一切裝飾,保留著明、清兩代的南方建築藝術特色,具有一定的藝術和歷史研究價值。

文物研究

整座建築體的馱峰、斗拱、檐板等構件形制是具有濃厚粵西地方特色和風格,對研究民族文化(特別對研究瑤族史)和當地民間習俗有重要科學價值。

1985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