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兵

弭兵

弭兵,指平息戰爭,平息戰亂,求和。

引證解釋

指平息戰事;停止戰爭。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晉 楚 許之,我焉得已。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許,則固攜吾民矣,將焉用之?” 宋 陸游 《南唐書·元宗紀》:“及 福州 、 湖南 再喪師,知攻取之難,始議弭兵務農。” 明 錢嶪 《憫黎詠》:“息火當息薪,弭兵當弭飢。”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近來雖有人高唱弭兵,高唱非戰,然而唱者自唱,爭者自爭。”

典故

中國春秋中晚期由霸主國晉、楚主持的止息戰爭的盟會。公元前595~前594年,楚莊王率師圍宋國都 9 個月。十多年後,宋國右師華元在晉、楚間進行撮合 。公元前 579年,晉上軍帥士燮與楚公子罷遂在宋國都西門外訂立盟約。盟約規定晉、楚不以兵戎相見,同心憐恤諸侯,互通聘使。但這時晉、楚均無止息戰爭的誠意,盟約締結 4 年後,兩國發生鄢陵之戰,弭兵盟約失效 。公元前546年,宋左師向戌又奔走於晉、楚之間,再次請求弭兵 。諸侯皆表示贊同,同年 7月,於宋都蒙門外訂立弭兵之約。參與結盟的有晉趙武、楚屈建等各國大夫及小國君主。會前,晉、楚約定除齊、秦外各國都要向晉、楚朝貢。由於當時晉國內部出現大夫專政兼併,無力與楚進行戰爭,而楚國受到吳國牽制,也無力同晉爭霸中原,所以結盟後,與會國停止戰爭十多年,其中晉、楚四十多年沒有再發生戰爭。此次弭兵,使中原戰場沉寂下來,戰爭的主旋律轉向東南,吳楚爭霸戰爭拉開序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