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斐迪南·馮·博伊斯特

弗里德里希·斐迪南·馮·博伊斯特

1866年普魯士戰勝奧地利及其盟國薩克森之後,博伊斯特在奧托·馮·俾斯麥的壓力下辭職。 弗蘭茨·約瑟夫和他都不願接受1866年普魯士打敗奧地利的後果,即奧地利被排除出德意志聯邦之外。 博伊斯特最終未能實現其政治目的,1871年他不得不承認,普魯士領導下的,奧地利被排斥在外的德意志帝國已成為歷史現實。

簡述

弗里德里希·斐迪南·馮·博伊斯特Friedrich Ferdinand Freiherr von Beust(1809年1月13日薩克森德勒斯登-1886年10月24日維也納),薩克森首相和外交大臣(1858-1866),奧匈帝國首相和外交大臣(1867-1871年)。談判建立奧地利-匈牙利二元君主政體,幫助恢復哈布斯堡王朝在國際上的地位。

生平

弗里德里希·斐迪南·馮·博伊斯特弗里德里希·斐迪南·馮·博伊斯特
古代薩克森家族一支的後裔,高級裁判管K·L·博伊斯特的幼子,在哥廷根大學和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傾向於自由立憲主義,1830年完成學業後,在薩克森駐柏林和巴黎外交使團工作,開始其外交生涯,後任駐慕尼黑、倫敦和柏林(1848)使團團長。1849年出任薩克森王國國王約翰一世的外交大臣,是年5月,博伊斯特請普魯士軍隊前來鎮壓德勒斯登民眾起義,並談判成立保守的薩克森和漢諾瓦聯盟。1853年起成為內政大臣,他力求通過溫和的內部變革發展薩克森的經濟。他的外交宗旨旨在保存德意志諸小邦,作為奧地利和普魯士之間的第三種力量。雖然薩克森的經濟利益自然地傾向於普魯士,但他的外交政策卻使他越來越傾向於奧地利,與俾斯麥發生尖銳的對立。1866年普魯士戰勝奧地利及其盟國薩克森之後,博伊斯特在奧托·馮·俾斯麥的壓力下辭職。1866年10月,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任命他為奧地利外交大臣,1867年2月任哈布斯堡王朝首相,他恢復立憲政體,通過與匈牙利和解,將奧匈帝國東部的領導權劃給匈牙利人而暫時解決了最棘手的內政問題。但博伊斯特通過建立典型的自由主義政權以重新獲得德意志民族同情的企圖卻注定要失敗。他無法使奧匈帝國西部占統治地位的德意志民族的狀況與臣服哈布斯堡王朝的民族特別是捷克族的要求相協調。他的外交政策終於被他所低估的,抱有民族野心的人們所擊敗。弗蘭茨·約瑟夫和他都不願接受1866年普魯士打敗奧地利的後果,即奧地利被排除出德意志聯邦之外。博伊斯特充滿復仇之心,滿懷對俾斯麥的敵意,擔心普魯士奪取哈布斯堡家族的德意志領土。為此,他首先力圖阻止南德思邦與普魯士統一,想為日後重建哪怕是經過改變的奧地利昔日霸權創立條件。他執行與法國和義大利結盟以便把普魯士困在東部的計畫,表明他是俾斯麥的勁敵。雖然他的政策把奧地利和普魯士之間的一場新的戰爭推向邊緣,但他卻採用現實主義態度不使奧匈帝國捲入普法戰爭。博伊斯特最終未能實現其政治目的,1871年他不得不承認,普魯士領導下的,奧地利被排斥在外的德意志帝國已成為歷史現實。1868年晉升他為公爵的弗蘭茨·約瑟夫與1871年10月免去他的職務,由對德友好的安德拉希伯爵繼任,此後博伊斯特出任駐倫敦大使,巴黎大使(1878-188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