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性組織再生術

引導性組織再生術

這種引導性牙周組織再生術是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可、效果確切的治療方法,術中如同時植骨,效果更好。

概述

引導性組織再生術(guided tissue regenneration,GTR)是在牙周手術中利用膜性材料作為屏障,阻擋牙齦上皮在癒合過程中沿根面生長,阻擋牙齦結締組織與根面接觸,並提供一定的空間,引導具有形成新附著能力的牙周膜細胞優先占領根面,從而在已暴露於牙周袋內的根面上形成新的牙骨質,並有牙周膜纖維埋入,形成牙周組織的再生,即形成新附著性癒合。

材料分類

用於GTR的膜性材料可分為兩類:不可吸收性膜和可吸收性膜。

不可吸收性膜

不可吸收性膜在人體內不能降解吸收,需要手術後6-8周時第二次手術將膜取出。
主要成分為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其分子結構穩定,不引起任何組織反映,是臨床套用最早最多的膜材料,臨床效果肯定。

可吸收性膜

可吸收性膜在手術癒合過程中可降解而被吸收,不需要二次手術取出。
這類膜有膠原膜、聚乳酸膜、聚乙醇酸與聚乳酸和碳酸三丙烯共聚膜等。
近年來也有研究使用人造皮膚或自體骨膜移植者,但臨床效果尚需要更多的長期臨床對照研究來證實。

適應症

1. 骨內袋 窄而深的骨內袋為GTR的適應症,骨袋過寬則效果差。三壁骨袋因牙周膜細胞來源豐富且易於提供牙周膜細胞生長的空間,故效果最好,窄而深的二壁骨袋也是較好地適應證。
2. 根分叉病變 Ⅱ度根分叉病變為適應證,但需要有足夠的牙齦高度,以便能完全覆蓋術區。尤以下頜牙的Ⅱ度根分叉病變效果好。有人報告Ⅲ度根分叉病變的早期有一定療效,但結果不確定。
3. 僅涉及唇面的牙齦萎縮,鄰面無牙槽骨吸收且齦乳頭完好者。
符合上述適應症者,需經過牙周基礎治療,包括口腔衛生指導、潔治、刮治和根面平整、調合等,將亞洲感染控制之後,才能進行GTR術。如患者為吸菸者,會影響術後的癒合,手術效果差。

手術方法

1. 麻醉、消毒 局麻時注意在齦緣及牙間乳頭處不過過度麻醉,以減輕邊緣組織的局部缺血。術前患者用0.12%氯己定含漱1分鐘。口周常規消毒。
2. 切口 切口的設計應儘量保寸牙齦組織,內斜切口切入的位置應在齦緣處,必要時作保留齦乳頭切口。水平切口應向患牙的近遠中方向延伸1-2個牙,以充分暴露骨病損。在需要增加瓣的移動性時,可在頰側做垂直鬆弛切口,切口應超過膜齦聯合。
3. 翻瓣 翻起全厚瓣,以充分暴露骨缺損及臨近骨質3-4mm為度。
4. 清創及根面平整 去除袋內所有肉芽組織、徹底刮淨根面牙石等刺激物,平整根面。清除牙骨質內的內毒素對於新附著的形成至關重要。
5. 膜的選擇和放置 根據骨缺損的形態選擇適當的膜,可對膜進行適當修整。膜放置時應將骨缺損全部覆蓋,並超過缺損邊緣至少2-3mm。膜材料應與缺損周圍的骨質緊密貼合,避免摺疊,還應注意防止膜向骨病損內塌陷,在膜的下方應保留一定的間隙,給具有形成新附著能力的組織提供生長的空間。聚四氟乙烯需要通過懸吊縫合將其固定在牙齒上,保證膜在齦瓣下的穩定。
6. 瓣的復位和縫合 瓣應將膜完全覆蓋,勿使膜暴露,並避免瓣的張力過大,必要時可做冠向復位。縫合時應首先在齦乳頭處做縱向褥式縫合,以保證鄰面頰、舌側瓣的閉合。
7. 使用牙周塞治劑,術後10-14天拆線
8. 若使用不可吸收性膜,在術後6-8周硬座第二次手術將膜取出。手術取模時,切口的範圍僅包括治療牙,將軟組織輕輕翻起,用銳切除法將膜分離,若膜的外表有袋形成,則一定要去除袋上皮。二次手術過程中重要的是不要損傷新生組織,齦瓣復位時應將創面完整覆蓋。

術後護理

1.術後1-2周內預防性全身使用抗生素,並用0.12%氯己定含漱4-12周,控制菌斑,防止感染。二次取模手術後,用0.12%氯己定含漱2-3周。
2.術後8周內沒1-2周複查一次,簡單潔治,清除菌斑。
3.術前教會患者使用軟毛牙刷刷牙,術後2-3周后可恢復刷牙和牙間清潔措施(牙線、間隙刷等)。定期複診,進行常規的牙周維護。

影響療效的因素

菌斑控制不佳、牙周維護階段的依從性差、術後不按期複查和清除菌斑、吸菸都會影響GTR術後的療效,手術中瓣的設計不能講膜完全覆蓋、骨袋寬而淺、所使用的材料過早降解、膜與根面之間能否保持一定的間隙也會影響療效,術後如果膜暴露,則易引起感染,一旦感染將使新附著不能形成。因此,在GTR術前、術中、術後應在上述各方面加以注意,避免不利因素,才能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引導骨組織再生術與植骨術聯合套用,可利用植骨術和引導性組織再生術的共同優勢,進一步提高再生手術的效果。

對牙周新附著和牙槽骨再生的評價

對牙周新附著和牙槽骨再生的評價,主要通過下屬四種方法:
1.組織學評價 從癒合區獲得組織塊進行組織學分析。但此法需在癒合後再拔除牙齒並切除其周圍的牙周組織,臨床上不可能實施。
2.牙周探診 探查書籤和術後的牙周袋深度。附著水平以及骨高度。
3.X線片 需要標準投照技術才能進行術前和術後的比較,但仍有誤差。
4.再次手術翻開觀察 能直觀術後骨的恢復情況。但患者難以接受,也不宜作為常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