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建郡扁肉(閩北地區稱“扁食”)在北方稱為“餛沌”,西南巴蜀一帶稱“抄手”,廣州謂之“雲吞”。皮薄餡大,味道鮮美,為各地民眾所喜愛。扁肉在福建省各地廣泛流傳,但製作方式略有不同。如福鼎帶海鮮味,莆田、閩候尚乾等地以剁餡為主。至於名聞天下的“沙縣扁肉”乃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的事情,其根源亦出自建郡扁肉,在製作方式與“建郡扁肉”一致,由於選料沒有達到精細的要求,所以今天我們在街面上吃的“沙縣扁肉”很少有正宗。在閩北的建陽市其扁肉以水吉最為出名,而水吉是在解放前從建甌分離出去的,同樣在靠近建甌的政和其扁肉製作工藝亦與“建郡扁肉”一致。
建郡扁肉脆、嫩、香、甜,入口爽脆,其原因就在餡上。“建郡扁肉”製作過程主要特點是“打肉”,與其他地方的“切肉”不同。肉質純淨,新鮮脆嫩。一般取凌晨宰的生豬新鮮腿純瘦肉,不得下水,製作不過午,將腿肉去除筋膜,順肉纖維橫切成較大塊狀或條狀,放在木墩上用木錘敲打,敲打時要掌握關鍵技巧,即將瘦肉豎打,這樣可保留肉纖維中水份,錘打近萬下,直至爛如綿、粘如糊,然後加適量鹽、雞蛋清用筷子攪成糊狀。包扁食的皮用麵粉和少許鹼水,打成薄皮,每張切成三寸見方,每個扁肉僅桂圓大小,包成精巧的蝴蝶狀。扁肉湯以豬骨頭在溫火中熬出清湯,將扁肉放入清水鍋中煮開,待扁肉浮起,用小笊籬撈起,放入有蝦油、香豬油和其它佐料的碗中,沖入沸清湯,撒上香蔥即可食用。
在福州老一代稱扁肉為“建郡扁肉”,相傳是由建甌人所創製的,雖然沒有歷史明確記載,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從名稱推測出來,“建郡”即指建安郡(公元260年三國時吳國所設,郡治在今建甌),算來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建郡”轄沙縣、建陽、政和。北宋時期,建安人張伯玉(今建甌人)任福州太守,相鄰幾縣鄉民也隨之到福州定居謀生,當地的美食、習俗也在福州傳播開來。
解放前福州倉山區觀井路“極雅”扁肉店極享聲譽,為民眾所讚賞。解放後曾參加市名點展覽,得到好評。
製作材料
麵粉500克,食鹼15克,豬後腿肉500克,味素100克,芝麻油5克,香蔥lO克,熟豬油10克,醬油、精鹽、醋、胡椒粉各15克。製作方法及要領
製作方法
1.麵粉置案上,扒成窩狀,加食鹼10克、水175克調成麵團,先擀成薄皮,再切成6厘米見方的片。2.將豬後腿肉用木槌捶打至糜爛狀,置盆內,加精鹽5克、水200克攪勻,再加食鹼、味素攪拌取出待用。
3.左手執皮坯,右手用小竹片將餡挑入皮中,左手捏住皮餡,右手順勢推向左手掌中即成型,照以上手法,一一包制。
4.鍋內加水燒開,放入扁肉煮約5分鐘,待扁肉浮起時稍攪動,熟透時撈出,放到用高湯、醬油、味素、熟豬油、醋調好的味汁中,滴幾滴芝麻油,撒上少許蔥花、胡椒粉即成。
製作要領
1.肉餡選用新鮮的豬後腿瘦肉加工,這樣的餡料吃水量大,且捶爛後精鹽混合更加充分,防止散開;
2.皮餡加食鹼,能使成品不易酸敗;
3.湯中加醋,能解除鹼味,增加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