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延安2號直升機,是中國第一架自行設計並初步試飛成功的輕型直升機,1965年開始研製,1970年研製項目遷轉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975年試飛成功,當時總共設計了3架,其中一架收藏在南航校園內的航空航天館中,這架飛機表面紅黃白相間,個頭只有2米多高,在中國直升機研究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研發歷程
延安2號直升機最初是由西北工業大學承擔研製任務,但後來隨著高校專業的調整(西北工業大學直升機專業調整併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承擔主要研製任務,湖江機器廠也參加了研製工作。
1965年國防科工委下達研製任務,同年9月設計工作全面展開,1967年製造出01號靜力試驗機和02號樣機。02號樣機在地面試機時不幸發生地面共振事故。科研人員經過分析和大量試驗後,終於在1969年攻克了地面共振問題的關鍵技術,並製造出改進後的03號樣機。根據試飛小組的要求,科研人員對03號樣機作了進一步的改進,增加了雙操縱和助力操縱系統,並進行了大量補充試驗。
1975年9月,試飛完成。試飛人員對延安2號評價甚好,認為該機在懸停和起飛狀態的穩定性和操縱性都比直-5好,而且座艙視野開闊,便於觀察。
技術參數
延安2號採用單槳帶尾槳式布局,機身前部為駕駛艙、乘員艙,中部為發動機減速器艙,其下方立放1台活塞6丙型發動機,上方為主減速器以及旋翼系統。尾斜樑上端安裝尾減速器以及雙葉尾槳。機身前部是半硬殼鉚接結構,正前面安裝有機玻璃罩,機身中部主要承力件是鋼管結構,上接旋翼、主減速器,前接機身前部,後接尾梁,兩側連線前三點式主起落架。
旋翼系統為鉸接式,主旋翼有3片矩形鋁合金絞結槳葉,槳葉弦長為256毫米。1978年研製成功尖削比為1.2的梯形複合材料槳葉,具有更好的起動性能和耐疲勞特性。尾槳採用2片蹺蹺板式的半剛性槳葉,主要承力件為扁形的厚鋁管梁。動力裝置為活塞6丙型發動機,起飛功率為270馬力,額定功率260馬力,耗油率225-227克/馬力.小時,帶有冷卻風扇和廢氣渦輪增壓器。
延安2號體積小,操縱簡便可靠,振動較小,而且座艙內噪聲低,乘員間可以直接交談,飛行穩定性和操縱性良好。該機在設計時就考慮儘量採用當時的先進技術,因此機身座艙、艙門以及過渡段蒙皮均採用複合材料,20世紀己70年代後期,又把金屬槳葉更換為複合材料槳葉,大大提高了其飛行性能。該機在旋翼槳葉固有特性測量和槳葉耦合振動的設計方面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延安2號可執行偵察、巡邏和通信聯絡等任務。1984年前後,水利電力部曾幾次派人了解延安2號的情況並試圖訂購,但遺憾的是該機沒有定型生產。不過延安2號的研製對全面提高中國直升機研製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