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簡介:
延安是華夏民族發祥地之一。夏商周屬雍州,春秋時為白翟部族所居;戰國初期,中部和北部屬魏,南部屬秦,後全部歸秦;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後至漢屬上郡;西魏始設延州、敷州,宋改延州為延安府,設坊州、丹州、鄜州;元為延安路,明、清復置延安府;民國初屬榆林道。1937年9月成立陝甘寧邊區政府。1950年10月成立延安專區,設陝西省人民政府延安專員公署,1955年5月改稱陝西省延安專員公署;1996年1月撤地設市。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延安和陝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總後方。延安市位於黃河中游,總面積36712平方公里,現轄1區12縣,人口210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屬高原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7.7℃-10.6℃。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有石油、煤炭、天然氣、油頁岩、鐵礦石、石英砂、石膏、紫砂陶土等10餘種。煤炭儲量71億噸,石油儲量4.3億噸,天然氣儲量33億立方米,紫砂陶土儲量5000餘噸,鐵礦石儲量71.1萬噸。
作者介紹:
袁廣斌,延安大學校報編輯部主任
創作背景:
《延安賦》從歷史文化的視角對革命聖地延安進行了整體觀照,是《光明日報》向十七大獻禮的“紅色光輝”四篇城市賦文之一。“紅色光輝”此前已發表了《嘉興賦》、《井岡山賦》、《遵義賦》等3篇。“百城賦”是《光明日報》2007年開設的一個新欄目。自2007年3月7日開辦,陸續刊出《西安賦》、《宜賓賦》、《九江賦》、《香港賦》等40篇賦文,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反響。
對“百城賦”欄目的評價:
“在改革開放經過三十年的實踐,中國開始步入小康社會,人民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之後,與經濟發展相對應的,是精神文化需求的跟進。於是,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弘揚傳統文化精粹,重塑民族精神家園就成為呼之欲出的歷史必然。光明日報社敏銳地察覺時代的脈動,積極回應文化復興的歷史命題,推出《百城賦》,一城一賦,融史現景,亦歌亦賦,篇篇精彩,字字珠璣,花團錦簇,流光溢彩,既道出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也映出了改革開放時代名城的風姿俊采,既是對城市文化品位的展示與提升,也是對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實在是新時期文化領域推陳出新之創舉,古為今用之典範,別開生面之盛舉,思想解放之碩果。”——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
《延安賦》全文:
延安賦
袁廣斌/文
紅色都城,革命老區,千嶂之間①,聖土一方。水會三川,流淌延安精神;寶塔沖霄,指引前進方向。大河以西,關中以北,黃土高原以東,毛烏素沙漠以南,三秦之額眉,陝北之腹臍,歷史文化名城延安是也。
曰歷史名城,乃以延安久滋人文。曾屬禹貢之鬼方,殷商之犬戎,西周之白翟;秦漢設縣名高奴,大隋立郡為延安,唐宋兩朝置延州,此後多稱延安府。村落關塞,書院祠堂,廟宇塔寺,石刻碑坊。梁頭山尾重門寨,滾滾狼煙烽火台。軒轅南征平蚩尤,大禹治水選壺口;木蘭替父入軍帳②,杜甫望月吟鄜州③。其間尤可道者,當推北宋之范仲淹,其知延州也,雖時不盈年,然則固城池,興文教,撫軍民,得民眾厚愛,成千古佳話。
曰革命名城,乃以延安革命聖地。劉志丹謝子長發起西北革命,毛主席黨中央創造輝煌業績。延安小城,雖居一隅,革命文化,最為原始。大街小巷,遺址星羅棋布;溝底坡腰,舊居數以百計。檢其大者,則有鳳凰山麓、楊家嶺、棗園、王家坪、清涼山之屬。高舉旗幟,“七大”統一全黨思想;服務工農,文藝開闢大眾道路。梨桃飄香,書記處掩映於蓊鬱棗園;群心向黨,眾鄉親向澤東贈送金匾。普通一兵張思德,服務人民殉炭窯,主席因之作演講,泰山鴻毛寓意深。延水東岸王家坪,號令千軍驅萬馬,中央軍委所在地,轉戰陝北出發點。城東清涼一山,本兼釋道兩教,下鑿萬佛巨洞,上建太和雄觀,及至紅軍到來,專事新聞出版;編報印書,傳中央之戰略決策;播音發行,展勝利之美好希望。更有城東南泥灣,三五九旅奇功建,千頃荒地變良田,軍民依此渡難關。延安革命紀念館,圖文並茂展品全。向民眾學習,為人民服務,共產黨真乃偉大之黨,光榮之黨,正確之黨!
巍乎高哉,延安革命文化!其博大精深何可勝言。而陝北黃土,亦頗具風情。延安所領,雖方圓百餘公里,然其風土,則包羅諸多之最。華夏第一陵④,世界第一塬⑤,黃河第一瀑⑥,全球最早“高速路”⑦。腰鼓飛鑼,打出八面威風;窗花熏畫,繪就生活美景。布頭米豆粘為圖,清明面花祭老祖;年節九曲相與轉,遇事嗩吶狠勁吹。月盡篝火燎百病,初一拜年磕長頭;勞動高唱信天游,歡慶狂扭大秧歌。窯洞修在半山坡,冬暖夏涼好居所。延安一地,丘陵四圍,山非高峻而盛產谷果,地非膏腴而富藏黑金。曰谷者,五穀雜糧是也,糜谷蕎麥為其代表。曰果者,經濟作物是也,蘋果紅棗為其代表。至若黑金,乃指石油煤炭。近之十年,國家改善西部環境,實行退耕還林,碧草因之旺盛,喬灌因之茂密,植被恢復,空氣淨化,水土保持,生態和諧,雲青青兮帶雨,水澹澹兮生煙。
今日延安,現代一城,工業發達,糧食豐產;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教科體衛,長足進步;經濟騰飛,生氣勃勃;科學發展兮人心舒暢,邁步小康兮精神抖擻。七里舖高樓林立,二道街商廈雲集,棗園路蓄勢待發,百米道車水馬龍。城北湖面清波蕩漾,河川豈止二十四橋。白羊肚手巾紅腰帶,二十年之前成煙雲。英俊後生隨處見,滿街都是靚女子。晨昏來到廣場前,民間藝術看花眼:舊時坊間小遊戲,今日城中萬人迷;漢子撮聚唱秦腔,婆姨列隊扭秧歌。鄉老轉傘,動作村村勢勢;俏姑舞扇,姿態風風火火。竹笛二胡,吹拉古曲新韻;皮鼓銅鑼,敲打時代強音。延安旅遊,數十載矣;紅色之旅,近歲尤甚。彰顯愛國主義,弘揚革命傳統,活躍文化生活,促進地方經濟,一舉多得,功莫大焉。延安交通,八方暢達:銀翼行雲,連通小小寰球;火車穿山,直達上海北京。三零九,二一零,國道動脈成經緯;東一條,西一道,省市道路如棋盤。最是快捷,西延高速,闊直自不待言,墩橋蔚為壯觀,遠望則未雲而龍,仰視則不霽而虹,尤以亞洲第一高墩,平添無限風景。
嗟夫!滴水雖小,反映太陽光輝;聖地一斑,可窺祖國全豹。中華興則延安隆,國運昌則聖地安。延安強盛,率因西部開發;人民富裕,彌賴國家政策。借問明朝景象,前程定更美好。歌曰:“延河水清清,寶塔高入雲,革命奠偉業,絡繹後來人!”
注釋
①千嶂:范仲淹知延州時,曾作詞《漁家傲·塞下秋來》,內有“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一句。②木蘭替父入軍帳:相傳花木蘭故鄉為延安城南花源屯,該村現建有木蘭陵園。③杜甫望月吟鄜州:杜甫避安史之亂時,曾舉家遷居延安城南百公里外之羌村,詩存《羌村三首》等,有“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之句。④華夏第一陵:即軒轅黃帝陵。⑤世界第一塬:洛川塬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塬。⑥黃河第一瀑:即黃河壺口瀑布。⑦全球最早“高速路”:秦直道,有人認為系全球最早之軍事高速公路。
同名作品
樊高林的《延安賦》
延安賦
樊高林/文
泱泱華夏,江山如磐。舉世聞名,聖地延安!其地也,雄踞三秦之北,黃土溝壑連綿。東臨黃河峽谷,西界子午隴原;北依榆林塞上,南接渭北銅鹹。
亘古延安,源遠流長。夏商屬雍州,春秋隸白狄,秦漢歸上郡,魏始置州府。溯追上古焉,黃龍山中,仰韶先民有遺蹟;乾坤灣里,相傳伏羲悟太極;橋山之巔,黃帝馭龍功德浩。壺口騰瀑布,大禹治水龍槽暢。秦皇開直道,金戈鐵馬馳塞上;漢武巡朔方,祭祖祈仙柏蒼蒼;魏晉傳佛教,鐘山石窟小敦煌;巾幗花木蘭,替父從軍保家邦;神林藏甘泉,美水迢迢貢隋皇。詩聖杜少陵,羌村離亂留詠唱。宋時狼煙起,遊牧農耕兩相傷。韓琦范仲淹,禦敵撫民美名揚。沈括知延州,命名石油留篇章。鴻儒胡安定,一代宗師堪標榜。高迎祥、張獻忠,揭竿披靡震朝綱。謝子長,清澗舉義旗;劉志丹,南梁興武裝。西北革命狂飆起,紅色政權勢力壯。噫吁!漢關唐驛歷滄桑,英傑輩出鑄輝煌!
紅色延安,十三春秋,青史燦爛。北斗臨吳起,鐵流會洛源。直羅奠基禮,瓦窯堡里明策略。東徵發宣言,統一戰線拯國難;保全巧運籌,西安事變得和解。寶塔山上紅日高,鳳凰山麓春乍暖;楊家嶺下風雷動,棗園燈火驅長夜。邊區行憲政,首創參議會。匡正三風,論談文藝,實事求是昭至理。七大樹旗幟,毛澤東思想凝智慧。軍民大生產,南泥灣屯墾解困危。八載干戈仗延安,降倭壯歌震寰宇。石桌會安娜,笑談紙老虎;窯洞對黃公,闊論周期律。轉戰陝北,以弱勝強,打敗胡匪創奇蹟。延安兒女灑熱血,前仆後繼不回頭。小米步槍成大業,山溝孕育新中國。嗟乎!雄才大略唯舵手,賢哲同舟競風流。
今朝延安,面貌煥然。領袖念延安,北京來復電,恢復戰爭創傷,建設美好家園。一九七三年,恩來總理回延安,揮淚舉杯情切切。艱苦奮鬥,延安人民踐諾言。更喜三十年,逐日攬月,地覆天翻。賢能踵至,政通人和。興城鄉統籌,尚科學發展。廣廈如林,山川遍綠百鳥喧;八方通衢,天南海北一日還;信息傳暢,賓客雲集貿易繁;崇文重教,招賢創業。民生惠政,以人為本,一步一重天。嗚呼!孰不頌延安?
物阜延安,資源富庶。百年石油,延長一井尊為首;煤炭鹽礦天然氣,南北廣儲。一方水土焉,特產獨具稟賦。洛川蘋果供奧運,盛名延川紅棗;白于山區,羊肉蕎面餄餎;宜川酥梨花椒,黃龍山珍核桃;子長煎餅涼粉,更有米酒油糕;店頭瓊漿黃帝釀,甘泉豆腐老字號。四季大棚瓜蔬鮮,五穀雜糧堪稱道。高天厚土,恩澤浩浩。孰不贊延安?魅力延安,黃土文化,獨領風雅。民歌信天游,豪放酣暢;陝北說書,委婉激昂;嗩吶道情,傾訴衷腸;秧歌扭起,老幼若狂。剪紙布堆花,古樸民俗,圖騰萬象;胸鼓腰鼓蹩鼓,威震八方。嗚呼!民間藝術風采秀,人文積澱基因長。孰不戀延安?美哉延安,壯哉延安!功業卓然,地靈人傑。民族之魂,根系軒轅;延安精神,世代相傳。寶塔巍巍聳入雲,延河滾滾永向前。小康在望,騰飛跨越。國之華誕,斯賦唯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