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洞對

窯洞對

窯洞對是有關毛澤東和黃炎培在延安窯洞關於歷史周期律的一段對話。

簡介

窯洞對是政權經典論述之一,具體指1945年7月初毛主席和黃炎培在延安窯洞關於歷史周期律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被稱為堪與千古“隆中對”媲美的“延安對”。時隔多年,窯洞對至今對中國共產黨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事件回放

毛澤東與黃炎培的“窯洞對”毛澤東與黃炎培的“窯洞對”

1945年7月1日,黃炎培(中國民主建國會創始人之一)、冷遹、褚輔成、章伯鈞、左舜生、傅斯年等六位國民政府參政員,應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邀請,為推動國共團結商談,飛赴延安訪問。

7月4日下午,毛澤東邀請黃炎培到他住的窯洞裡作客,當毛澤東問及黃炎培來延安所見所聞的感受時,黃炎培直言相答:“我生六十餘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於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求發展,到幹部人才漸見竭蹶,艱於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複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於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個周期率的支配。”

對黃炎培的這一席耿耿諍言,毛澤東莊重地答道:“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黃炎培聽了毛澤東的回答,十分高興,他說:“這話是對的,只有把大政方針決之於公眾,個人功業欲才不會發生。只有把每個地方的事,公之於每個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來打破這個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黃炎培與毛澤東的這段對話,人稱“窯洞對”,甚至被後人引用為關於政權建設的經典之談。

政治意義

毛澤東將民主執政,強化人民民眾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當做避免人亡政息、保持政權生機活力的“秘訣”。而制約和監督權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也就是說,要把對權力運行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交給人民,通過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來防止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從而真正實現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窯洞對”是一個善意的提醒,是一種警示的告誡,是一記長鳴的警鐘,更是一種莊嚴的宣示,直白地啟示人們,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這是衡量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試金石,也是跳出黃炎培所說的“歷史周期率”的“秘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