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赤竹

廣西赤竹

廣西赤竹,禾本目,禾本科,分布廣西融水。喜潮濕,多生於山區溝邊溪旁。

基本信息

簡介

廣西赤竹(S.guangxiensis C.D.Chu et C.S.Chao)
別名:螞拐竹(廣西)
稈高約1m,徑0.5cm,節間長8-10cm,節強度隆起呈膝曲狀,節下具短柔毛,後無毛。稈籜早落,稍長或等長於節間,淡紅色,背面密被灰色短柔毛,並具脫落性疣基毛;籜耳新月形,遂毛放射狀,長5-10mm;籜舌明顯,高約5smm,先端撕裂狀;籜葉披針形,直立,易落。枝條每節單生,每枝具葉3-8枚,葉耳明顯,遂毛長6-10mm,葉舌膜質,高15mm,葉片橢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13-26cm,寬2.0-4.5cm。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Journ. Nan. Tech. Coll. For. Prod. 3: 34.f.3. 1981]
【中國植物志】:9(1):666
【亞屬中文名】:赤竹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Sasa
【亞族中文名】:赤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SASINAE Keng 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竿直立。高約1米,直徑5毫米,幼時具綠黃色短毛,尤以節下方為密,以後漸次脫落而變無毛;節間長8—10厘米,圓筒形;竿環明顯隆起並稍有膝曲;竿的分枝較粗壯。籜鞘早落,短於或等長於節間,黃紫色,背部密被灰色短柔毛,並雜生早落性乳狀突起的毛茸;籜耳大,新月形,鞘口縫毛呈放射狀伸展,其長可達5—10毫米;籜舌明顯,高可達5毫米,頂端撕裂狀;籜片披針形,易於脫落。葉枝具3—8葉;葉鞘紙質,初時被密柔毛,以後毛脫落變為無毛;葉耳較大,新月形,縫毛多條,呈放射狀開展,其長為6-10毫米;葉舌極發達,高可達15毫米。乾膜質;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13—26厘米;寬2--4.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上表面綠色,下表面蒼白色,兩面均無毛,次脈4—7對,具明顯之小橫脈。花枝未見。筍期4—5月。

產地分布

主要產於廣西融水。喜潮濕,多生於山區溝邊溪旁。
主要產於廣西融水和臨桂、江西遂川等地。生於山區溝邊溪旁。
模式標本采自廣西融水九萬大山葛麻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