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都嶠山貴妃峰景區簡介
都嶠山貴妃峰景區,亦稱都嶠山貴妃峰生態園,位於廣西容縣都嶠山東邊第一峰(即有“貴妃故里第一峰”之稱的香爐峰。香爐峰為都嶠山八大主峰之首,海拔734.8米)。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
因容縣是楊貴妃的故鄉,而該景區兩大主峰大圍、二圍酷似一對豐滿的乳房而名。貴妃峰景區離縣城15公里,位於容縣至岑溪一級路的南側,離一級路6公里。
景區主要景點:楊貴妃碑記、貴妃井、貴妃池、連理樹、雲凌斑竹、李白詩碑、白居易長恨歌詩廊、情詩路、霞客亭、攬勝亭、祈福樹、黃金樹、貴妃石林、梳妝檯、金戽斗、金銀洞、黃帝陵、伏羲陵、楊妃陵、天下第一壺、黑風山狄青寨、藏寶洞、頂峰觀景台等景點。景區是生態觀光景區,植皮非常茂密,四季流水潺潺,鳥語花香,特別是山上的雲霧茶遠近聞名。該景區亦是探險景區,大圍、二圍和飄手頭等主峰險峻而可攀,風光秀麗。既適合養生休閒,又適合團隊拓展訓練。
二、楊貴妃(楊玉環)基本資料
楊玉環(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原廣西容州人(今廣西容縣十里鄉楊外村,見《全唐書·容州普寧縣楊貴妃碑記》,唐四門助教許子真著)。楊貴妃天生麗質,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長歌舞,並善彈琵琶,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三、楊貴妃生平簡介
楊貴妃原名玉環(小名玉娘)。楊貴妃的父親叫楊維,是容州辛里墟羊皮村(即今之廣西容縣十里鄉楊外村)人,她的母親是來自廣東的葉氏。據史書記載,葉母懷孕十三個月才生育,玉環出生時異香滿室,三日後眼睛還未展開。葉母夜裡夢見一位神仙用手拭拂,第二天玉環的眼睛才張開。她的眼眸像點漆一般黑亮,她的肌膚像白玉一樣滋潤,姿態絕倫無雙。
後來,也就是開元年間,後軍都督楊康見到了三歲的小玉環,便帶著許多金銀財寶去求玉環父母,讓他養育玉環。玉環非常聰慧,楊康教她學習書史音律,沒有不通曉的,“長大,通《語》、《孟》”,所以被楊康看成掌上明珠。長史楊元琰恰巧在容州“攝行帥事”,見到了玉環,認為玉環“資質異常,貌有貴相”,就以數倍的金銀財寶求為養女。楊康不肯,楊元琰遂多次脅迫。楊康官小,無奈中只好同意。後來,楊元琰任滿帶楊玉環回四川,從宮廷請人來教玉環學文習舞。權臣李林甫拉攏楊玄琰,把天生麗質和“性昭慧,諳音律,明經史”的楊玉環作為自己升遷的資本。開元二十二年(732年)李林甫把十四歲的楊玉環送入壽王宮,當了十八王子李瑁的王妃。開元二十三年,楊玉環被冊封為壽王妃。
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鬱鬱寡歡。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薦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兒媳楊玉環。
開元二十八年十月,與李瑁成親五載的楊玉環離開壽王府,來到驪山,此時她才22歲,玄宗則56歲,玄宗先令她出家為女道士為自已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並賜道號“太真”。
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楊貴妃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她。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隨駕禁軍將校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和楊國忠。唐玄宗言國忠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楊玉環,無奈禁軍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接受高力士的勸言後,唐玄宗為求自保,不得已賜死楊貴妃。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自縊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38歲,而楊國忠則死於亂兵刀刃之下。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未尋得。
四、與楊貴妃相關詩詞
楊貴妃的故事是古往今來許多文學作品的素材:
《馬嵬二首之二》
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
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 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
《長恨歌》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 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 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 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
漁陽鼙鼓動地來 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 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 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 宛轉蛾眉馬前死
臨別殷勤重寄詞 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 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為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五、楊貴妃生死之迷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至馬嵬驛,軍士譁變,殺死民憤極大的楊國忠,又逼唐玄宗殺死楊貴妃。玄宗無奈,便命高力士賜她自盡,最後她被勒死在驛館佛堂前的梨樹下,死時38歲。傳說運屍時,楊貴妃腳上的一隻鞋子失落,被一老婦人拾去,過客要借玩,須付百錢,老婦人藉此發了財。
有人說,楊玉環可能死於佛堂。《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後,認為“賊本尚在”,請求再殺楊貴妃以免後患。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遂縊死於佛室”。《資治通鑑·唐紀》記載:唐玄宗是命太監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佛堂縊死的。《唐國史補》記載:高力士把楊貴妃縊死於佛堂的梨樹下。陳鴻的《長恨歌傳》記載:唐玄宗知道楊貴妃難免一死,但不忍見其死,便使人牽之而去,“倉皇輾轉,竟死於尺組之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記載:唐玄宗與楊貴妃訣別時,她“乞容禮佛”。高力士遂縊死貴妃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陳寅恪先生在《元白詩箋證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樂史謂妃縊死於梨樹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帶雨’句之影響。果爾,則殊可笑矣。”樂史的說法來自《唐國史補》,而李肇的說法恐怕是受《長恨歌》的影響。
楊貴妃也可能死於亂軍之中。此說主要見於一些唐詩中的描述。杜甫於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祿山占據的長安,作《哀江頭》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之句,暗示楊貴妃不是被縊死於馬嵬驛,因為縊死是不會見血的。李益所作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詩句,也反映了楊貴妃為亂軍所殺,死於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華清宮三十韻》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華清宮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艷”;溫庭筠《馬嵬驛》的“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詩句,也都認為楊貴妃血濺馬嵬驛,並非被縊而死。
楊貴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說她系吞金而死。這種說法僅見於劉禹錫所用的《馬嵬行》一詩。劉氏之詩曾寫道:“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迴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從這首詩來看,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的。陳寅恪先生曾對這種說法頗感稀奇,並在《元白詩箋證稿》中作了考證。陳氏懷疑劉詩“貴人飲金屑”之語,是得自《里兒中》,故而才與眾說有異。然而,陳氏並不排除楊貴妃在被縊死之前,也有可能吞過金,所以《里兒中》才傳得此說。
還有人認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而是流落於民間。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作了考證。他認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之本意,蓋另有所長。如果以“長恨”為篇名,寫至馬嵬已足夠了,何必還要在後面假設臨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職是之由,俞先生認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當時六軍譁變,貴妃被劫,釵鈿委地,詩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載的賜死之詔旨,當時決不會有。陳鴻的《長恨歌傳》所言“使人牽之而去”,是說楊貴妃被使者牽去藏匿遠地了。白居易《長恨歌》說唐玄宗迴鑾後要為楊貴妃改葬,結果是“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連屍骨都找不到,這就更證實貴妃未死於馬嵬驛。值得注意的是,陳鴻作《長恨歌傳》時,唯恐後人不明,特為點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在。”而“世所不聞”者,今傳有《長恨歌》,這分明暗示楊貴妃並未死。
有一種離奇的說法是楊貴妃遠走美洲。台灣學者魏聚賢在《中國人發現美洲》一書聲稱,他考證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而是被人帶往遙遠的美洲。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楊貴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間和學術界有這樣一種看法:當時,在馬嵬驛被縊死的,乃是一個侍女。禁軍將領陳玄禮惜貴妃貌美,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謀,以侍女代死。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行至現上海附近揚帆出海,飄至日本久谷町久津,並在日本終其天年。
日本山口縣“楊貴妃之鄉”建有楊貴妃墓。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電視觀眾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譜,說她就是楊貴妃的後人。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稱是楊貴妃的後裔。
由上述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楊貴妃之死的傳說愈來愈生動,有一種論點是,這些傳說離開史實也愈來愈遠。這種論點認定,楊貴妃在馬嵬驛必死無疑。《高力士外傳》認為,楊貴妃的死,是由於“一時連坐”的緣故。換言之,六軍將士憎恨楊國忠,也把楊貴妃牽連進去了。這是高力土的觀點。因為《外傳》是根據他的口述而編寫的,從馬嵬驛事變的形勢來看,楊貴妃是非死不可的。縊殺之後,屍體由佛堂運至驛站,置於庭院。唐玄宗還召陳玄禮等將士進來驗看。楊貴妃確實死在馬嵬驛,舊、新《唐書》與《通鑑》等史籍記載明確,唐人筆記雜史如《高力士外傳》、《唐國史補》、《明皇雜錄》、《安祿山事跡》等也是如此。
六、楊貴妃的故鄉
廣西容縣十里鄉楊外村隱藏在重重丘陵深處,地處山區,離容城約10公里。楊外村至今有貴妃廟遺址、貴妃井等,在縣城東有貴妃梳妝檯遺址。如果說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出生於此地,的確也不枉這山這水。楊外村山環水繞,斑竹成林,稻田無垠。滿村滿山的荔枝林、沙田柚林,若在收穫季節來,更能一飽口福。在縣城建有貴妃園,根據楊玉環的傳奇故事建造,全部採用矽膠人物像,建築是仿唐式的。游在貴妃園,你會感到千古美女楊貴妃仿佛就在你的眼前。
貴妃園:它據唐代楊貴妃傳奇故事而建造的,共分為貴妃出生、冊封貴妃、貴妃醉酒、貴妃起舞、貴妃出浴、妃子笑、含冤馬嵬坡等部分,全部採用矽膠人物像和仿唐建築,身置其中,可真切回味到這位美人的一生榮辱。
貴妃井:原為用矩形方石圍成的淺井,相傳小玉環因飲此井水而容貌艷麗。
貴妃峰:在中國道教二十洞天都嶠山最高峰,離容縣縣城15公里,位於容縣至岑溪的一級路南側約四五公里。該峰與其旁二圍峰因酷似一對乳房,且為楊貴妃祖山之向山,鄉人便傳說記貴妃未死,回到了家鄉,並隱居於此。故將其名為貴妃峰,開發了貴妃峰生態園景區。有神奇傳說,有奇樹、奇石、奇峰,山水互映,鳥語花香,非常美麗。
七、馬嵬坡的貴妃墓
楊貴妃墓的陵園小巧玲瓏,進門正面是一座三間仿古式獻殿,穿越獻殿就是墓冢,占地約一公畝,高約三米,墓家冢以青磚包砌。在墓東、西、北三面有迴廊,鑲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歷史名人的遊記和題詠。
楊貴妃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擴建的白居易《長恨歌》畫廊和“安史之亂”展館正在加緊建設。楊貴妃漢白玉雕像已豎立於前期擴建的陵園之中。
說來也奇,日本也有兩座楊貴妃墓,京都等古城還有她的塑像。歷史上的楊貴妃自縊死於馬嵬坡,日本何來貴妃墓一直是個迷。但國內學者俞平伯、周作人先生早年著文說:“楊貴妃輾轉到日本定居。日本學者渡邊龍策在《楊貴妃復活秘史》一文中考證說,楊貴妃逃脫馬嵬坡後得到唐代舞女和樂師的幫助,輾轉到揚州,在那裡不僅見到樂其兄楊國忠、長子楊暄之妾及其幼子,還見到日本遣唐使團的藤原制雄,在藤原的協助下,楊貴妃搭乘日本使團的船到日本久津登入,時間為公元757年。到日本後楊貴妃受到天皇孝謙的熱誠接待。後來,楊貴妃以她的智謀幫助孝謙挫敗了一次宮廷政變,從此在日本名聲大震,獲得日本人民,尤其是日本婦女的好感。至今還有日本婦女說她是楊貴妃的後代。一些日本婦女到馬嵬坡訪問時,總喜歡裝一袋白色的“貴妃土”帶回去。而當地人傳說貴妃潔白的皮膚把周圍的土染白了,婦女取“貴妃土”搽臉美容,墳土因此變少,後來不得不砌磚蓋頂和圍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