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醫學休克微循環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醫學休克微循環重點實驗室是在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 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由2005年11月23日經廣東省科技廳批准該全軍重點實驗室轉為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建設而成的。
概況
實驗室所在學科"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是廣東省高校A類重點學科,是國務院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際休克學會聯盟理事、中國病生休克委員會主任委員所在單位。實驗室主任是病理生理教研室的趙克森教授,副主任是黃巧冰教授。現有固定人員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高級實驗師1人;博士學位獲得者7人,有5人曾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留學。現有在讀研究生13人。10萬元以上設備6件套,實驗室面積800平方米,設備總值超過300萬元。研究方向
該實驗室主要從事重症休克和其它心血管疾病發病機理和防治的研究。在細胞、亞細胞和分子水平,對重症休克發生的若干難題,其中包括持續的微循環灌流減低、血管反應性下降和頑固性低血壓、血管通透性升高並導致血量丟失等發生的機制和治療方法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研究內容
1. 重症休克治療後毛細血管無複流機理:前期理論研究結果證明,重症休克微循環不易恢復的原因與血液流變學的變化,特別是白細胞的嵌塞有密切關係。與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抗休克新藥,虎杖苷注射液即將獲得國家中藥1類新藥的臨床研究批文。
2. 重症休克低血管反應性和頑固性低血壓機理:利用膜片鉗、共聚焦顯微鏡等方法,研究血管平滑肌細胞不同鉀離子通道功能狀態的變化在休克血管反應性變化的作用。
3. 重症休克血管通透性增高機理:利用游離微血管等模型,探討內皮細胞屏障功能和血管通透性變化的分子和信號機制及其在休克和其它相關疾病如糖尿病發生髮展中的作用。
4. 重症休克心功能抑制機理:採用位點突變、重組腺病毒構建和在體心臟腺病毒轉染等技術,主要研究休克心功能抑制時心肌細胞離子通道變化的分子機制,並探討心肌肥大和心律失常等相關疾病的分子機制。
5. 圍產期重危疾患機理和救治:對致孕產婦高死亡率的難控制性出血、羊水栓塞、心臟病、妊高征等病的病因進行深入研究,開展實施了相關高新治療技術。近期目標
今後三年的主要工作構想如下:1.完成國家中藥1類新藥抗休克藥虎杖苷的臨床試驗研究,並爭取拿到新藥證書。2.開展線粒體損害導致細胞病性缺氧(cytopathic hypoxia)在重症休克頑固性低血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發生中作用的研究。 3.探討血管通透性升高的基本機制和主要信號通路,尋找有效降低燒傷血漿滲出的新途徑。 4.套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研究鉀通道蛋白結構變化在休克心功能和血管平滑肌功能紊亂的作用。 5.繼續為廣東省和全國相關行業服務,保障我國改善微循環的保健產品和相關藥物達到國家標準。5. 繼續開展危急重症孕產婦救治技術及綜合防治研究,結合國家"降低孕產婦死亡,消除破傷風"項目,進一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對所申請專利的產後出血止血氣囊進行系統開發,並在臨床推廣套用。中長期目標
1.在研究上進一步形成特色,提高水平,增強科研的自主創新能力,成為在國內和國際有一定影響力的實驗室。2.實行科研體制改革,提高科研效率。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在學科學術隊伍的建設中發揮帶頭人作用。3.開放實驗室,加強公共服務和為行業、產業服務的功能。通過與臨床和基層醫院合作開展創傷、休克機制和救治方面的研究,通過與企業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實驗室主任簡介
趙克森,第一軍醫大學病理生理教研室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際休克學會聯盟(IFSS)理事,亞洲微循環聯盟理事,中華醫學會理事,中國微循環學會副會長,中國病生學會休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總後勤部科學技術一代名師和伯樂獎獲得者。從事休克、燒傷、微循環研究40餘年,發表論文120餘篇,主編出版著作6本,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1項。近五年領導的課題組發表SCI收錄文章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