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簡介
集團已有50多年的歷史,自1982年實行貿工農一體化經營以來,以傳承絲路文明為己任,依託體制優勢,成功地組織了蠶桑基地從珠江三角洲向粵西、粵北、西江流域等貧困地區的戰略轉移;建立了貿、工、農、科、教相結合,產供銷一條龍的比較完整的運作體系,特別是2000年獲授權經營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集團抓住加入WTO以及CEAP、泛珠三角經濟合作的機遇,大力推進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通過資產重組和產權制度變革,獲得了持續、快速的發展,有力地提升了集團的綜合實力與市場競爭能力.近年來,集團先後榮獲全國總工會、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商務部、中國企業聯合會、廣東省人民政府等授予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07年全國國有企業十大典型”,“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中國外貿企業信用體系指定示範單位”、“全國外經貿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廣東省先進集體”、“廣東省連續十年守契約重信用企業”等榮譽稱號。集團將繼續堅持“誠信、質量、環保”的經營宗旨,以優質的服務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競爭,與新老客戶一起實現共贏。
指導思想
我省繭絲綢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產業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貫徹執行國家繭絲綢產業發展政策,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堅持科工農貿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以健全完善產業鏈為重點,突出抓好蠶桑基地建設、絲綢加工製造基地建設、貿易市場開拓能力建設,提升蠶桑養殖的產業化水平、繭絲綢產品的加工製造能力、繭絲綢行業的綜合競爭力,努力實現由絲綢產業大省向絲綢產業強省的轉變。
發展目標和規劃布局
根據“廣東省繭絲綢產業2006-2010年發展規劃”,到2010年,我省絲綢行業要實現“四四三”的規劃布局。即:建設四條蠶繭優勢產業帶,四個絲綢加工基地,三個研發中心。1、四個蠶繭優勢產業帶:積極吸引外資、民資和珠三角地區資金,到粵西、粵北、粵東和西江地區投資開發蠶繭基地,形成以資產為紐帶,加工基地與原料相連線的蠶繭產業集群,進而形成優勢產業帶。
——粵西產業帶:形成年生產鮮繭195萬擔,廠絲1500噸,絹絲1000噸;
——粵北產業帶:形成年生產鮮繭120萬擔,廠絲2500噸,並進一步向加工絲、絲織、印染、服裝深加工發展;
——西江產業帶:形成年生產鮮繭81萬擔,廠絲1000噸;
——粵東產業帶:形成年生產鮮繭4萬擔。
2、四個絲綢深加工基地:立足現有加工製造能力,加快結構調整,加強資本和利益聯合,在珠三角和潮汕地區形成絲綢深加工製造基地。
——以佛山市為主的絲綢製造基地;
——以中山市、江門市為主的仿絲綢製造基地;
——以潮汕地區為主的絲綢時裝製造基地;
——以深圳市、東莞市、中山市為主的絲綢深加工製造基地。
研發中心
廣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及潮汕地區在大力發展絲綢深精加工的同時,加快建設絲綢行業的產品開發中心、產品檢測中心、物流信息中心,以輻射周邊中小城鎮發展,推進絲綢產業結構升級。達到上述目標後,全絲綢業年工業產值將達200億元,實現稅利20多億元,吸納就業10多萬人。特別是主產區縣域經濟和農民收入將有一個大的發展,全省從事蠶業生產的農戶達40多萬戶,200多萬農業人口,戶均蠶業收入8000多元,人均1500多元;促進產區195個貧困村、1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奔康,村委會年收入超過3萬元。
相關詞條
廣東省絲綢集團公司 廣東省絲綢集團 廣東省紡織廠 山東絲綢紡織學院 絲綢紡織
廣東省廣告有限公司 廣東省出版集團 廣東省交通集團 廣東省粵電集團 廣東省航運集團
盤點廣東企業100強
廣東省轄21個省轄市,其中副省級城市2個(廣州、深圳),地級市19個。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它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在該省均有分布。廣東GDP值已超越台灣,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