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前稱廣東省胸腔疾病研究所。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在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組建了一支以我所心髒外科醫生為主的隊伍,赴阿根廷進行醫學考察,這批專家回國後即積極開展工作,成為當時國內最早恢復心血管疾病科研和臨床的單位,為我國心血管醫學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具有深遠意義的帶動作用,並由此帶來了研究所騰飛的時代。職稱結構
全所現有職工503人。職稱結構:高級職稱 91 人,中級職稱131 人,初級職稱245人。學歷結構:博士29人,碩士55人,學士8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知名專家16人。開放病床380張。主要科室
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兒科、心血管病門診部、放射介入科、心臟康復科、麻醉科、流行病學研究室、冠心病重點研究室(省重點)、風濕性心臟病臨床研究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心血管臨床藥理研究室(省重點)、心血管分子生物學研究室。附設機構
世界衛生組織心血管病防治與培訓研究合作中心、廣東省心腦血管病防治辦公室、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廣東省兒童心臟中心、廣東省心臟介入學會、美國哈佛大學冠心病外科技術培訓中心、嶺南心血管病雜誌社、廣州市心臟急救中心。醫療特色
穩定和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是研究所臨床醫療工作的一大特色,科技創新與學術交流帶動了臨床醫療工作,特別在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及高血壓等的診治方面,研究所一直走在國內的前列。七十年代後期,研究所在國內率先開展的“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 、“冠狀動脈大隱靜脈搭橋轉流術”、“小兒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等等,代表著當時國內最高水平。八十年代初,本所在國內最早開展“經皮穿刺氣囊導管心臟瓣膜成形術”,這種技術被譽為“20世紀心血管醫學裡程碑式的革命”。九十年代的心電生理射頻消融術,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技術以及冠心病介入治療等技術,本所不但是國內最先開展的單位之一,而且一直保持在國內領先水平 。近年來,介入性心臟病治療技術不斷創新,外周大血管、頸動脈、腎動脈介入治療等已成常規,介入治療手術與外科手術相結合的“嵌入式”治療,增加了複雜心臟病的手術機會,提高了對該類疾病的治療水平,這是本研究所的特色之一。取得成就
1998年,我所完成了廣東省首例心臟移植術,2003年完成了廣東省首例心肺聯合移植術。近3年,研究所科研人員完成了一系列高難度的新生兒、嬰幼兒先心病外科手術,大部分在國內是首次完成,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7年成功地為出生僅9小時的複雜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施行大動脈調轉術,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小新生兒先心病患者成功地接受複雜外科治療。現在,研究所每年完成先心病外科手術已達1200多例,其中體重小於3公斤、年齡在3個月以內的重症複雜先心病患兒300多例,總手術死亡率2.9%,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是目前我國開展新生兒小嬰兒心臟外科手術最多、水平最高的單位之一。近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可調式房間隔造口手術,室間隔缺損補片開窗大動脈調轉術,嬰兒室缺未修補姑息性大動脈調轉術,嬰幼兒種植法冠狀動脈移植術、嬰幼兒REV手術、NorWood手術等,使許多過去無法醫治的複雜重症先心病人獲得新生,縮小了我國嬰幼兒先心病治療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2007年,心外科完成各類手術3000多例,手術總死亡率3.3%;心內科的介入性心臟病治療手術達6950例,成功率99.5%。
大量經治的心血管病患者,需要長期的門診隨訪治療。心血管病專科門診部設有心內科、心外科、心兒科和心血管中醫科,每年門診量近30萬人次。各科均開設專家門診和專科門診。應診醫生均為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高年資主治醫師以上的技術骨幹,其中80%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理念在不斷更新和進步。為此,先後開設了多個亞專科門診,如冠心病專科門診、高血壓專科門診、心房顫動專科門診、代謝綜合徵專科門診、慢性心力衰竭門診及心兒科專科門診、雙心門診等,對各類病人進行更專業、更系統的治療和隨訪,有效地控制疾病的進展,預防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