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條件
計算機學院成立於2000年5月,是廣東工業大學重點建設學院之一,其中計算機專業已有近30多年辦學歷史。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0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3人。其中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IEEE Fellow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 人才”1人,“廣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16人(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廣東省創新團隊帶頭人1人。學院與海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機構及團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聘請了一批國際知名專家擔任客座教授,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近年來,學院在智慧型計算、信息物理融合系統、信息安全、高性能計算與超級計算機套用、物聯網與無線網路等研究領域形成新的學科優勢,科研規模與水平位居全省同類學科前列。學院現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2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廣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2個,廣東省級教學示範中心1個,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1個。近五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學院教學科研設備總值達4000多萬元,教學科研實驗室面積6800平方米,建有16個專業實驗室。學院與知名IT企業合作設立了總額100萬元的“明動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本科生和碩士生;吸引知名IT企業投資200萬元聯合共建“雲計算教學實驗室”,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優越的專業教學條件和科技實踐環境。
學院大學生創新活動和科技競賽成果顯著,曾榮獲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智慧城市”專項賽決賽特等獎、第十二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一等獎,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進入全球高校100強。
規章制度
為了調動計算機學院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速學院科研水平的提高,推動學院的學科建設,規範學院的科研活動,促進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特制定本科技工作制度。
第一條 科研工作量要求
(一)具有正高職稱的教師,三年內應完成累計科研積分180分;具有副高職稱的教師,三年內應完成累計科研積分90分;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師,三年內應完成累計科研積分30分。
(二)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二年內至少參加一項科研(縱向或橫向)項目。
(三)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每年至少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二篇;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師,每年至少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一篇。論文發表後將複印件(含雜誌的封面、封底、目錄)交學院科研秘書存檔。
(四)學院根據學校下達的科研總經費任務指標,每年年初將按各科研團隊或教師個人使用學院場地、設備等資源情況以及教師職稱情況,分塊下達個人或團隊的科研經費任務要求,科研經費任務完成情況將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依據。
第二條 項目立項管理
(一)按學校的科研項目管理辦法立項,並在學院登記備案。
(二)科研項目在學校立項後,須將立項材料(縱向項目的任務書、契約書,橫向項目的立項契約等)複印件交學院科研秘書存檔。
第三條 科研經費管理
按學校的有關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執行。
第四條 固定資產管理
按學校的有關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執行。
第五條 科研獎勵
(一)科技成果獎
凡我校完成並取得各級政府獎勵的科技成果,學院給予獎勵。獎勵的標準見表1和表2 。申請獎勵的項目必須以“廣東工業大學”為完成單位。以廣東工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獎勵獎金為全額;以廣東工業大學為第二完成單位,獎勵獎金為獲獎獎金的20%,以廣東工業大學為第三完成單位,獎勵獎金為獲獎獎金的10%,其餘的為5%。同一成果多次獲獎,按其最高獎項頒發獎金。
表 1 :自然科學研究類成果獎勵標準
序號 | 獎勵類別 | 學院獎勵金額(元) |
1 | 國家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 100000 |
2 | 國家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70000 |
3 | 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50000 |
4 | 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20000 |
5 | 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10000 |
6 | 廣州市、深圳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10000 |
表 2 :人文社會科學類研究類成果獎勵標準
序號 | 獎勵類別 | 學院獎勵金額(元) |
1 | 國家級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獎一等獎 | 50000 |
2 | 國家級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獎二等獎 | 30000 |
3 |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 20000 |
4 |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 10000 |
5 | 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 7000 |
說明:學院鼓勵我院教師申報高水平的科學技術獎,對獲得其他市(廳)級科學技術獎的,在課題組提出申請、主管科研副院長審核、提交學院黨政領導聯席會議討論通過後可以適當給予獎勵。
(二)科技論文獎
我院教職工出版科技專著、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被收錄的高水平論文,學院給予獎勵。獎勵標準見表3。
表 3 :科技專著、論文獎勵標準
序號 | 獎勵內容 | 學院獎勵 |
1 | 外文學術期刊《Science》、《Nature》上的論文 | 8萬元/篇 |
2 | 在IEEE Transaction、ACM Transaction上的且被《SCI》或《EI》收錄的論文 | 4000元/篇 |
3 | 學術期刊上發表且被《SCI》收錄的論文 | 3000元/篇 |
4 | 學術期刊上發表且被《EI》收錄的論文 | 1000元/篇 |
5 | 會議論文且被《SCI》、《EI》收錄的 | 500元/篇 |
6 | 正式出版的學術專著及國外學術專著的譯著 | 1000元/部 |
說明:1.只對第一署名單位為廣東工業大學的論文獎勵。
2.研究生為第一作者指導教師排名第二的論文,可按導師排名第一的50%獎勵。
3.一篇論文以最高標準獎勵,在下一年度獲得更高獎勵時,可補發獎金差額。
4.原則上對SCI、EI、ISTP收錄的會議論文,每位教師可在學院申請報銷論文版面費一次,其中研究生為第一作者導師為第二作者的論文報銷版面費的50%。
5.學術專著須由學院學術委員會確認。
(三) 專利、軟體著作權獎
我院教職工獲得職務專利授權(廣東工業大學為第一專利所有權人),學院將給予獎勵,獎勵標準見表4。專利權我校獨享的專利按100%計;與外單位共享專利權的專利有權益約定的按約定比例分配,沒有約定的情況2個單位共享按50%計,3個單位共享按33%計,以此類推,專利權證書中無我校署名的不予獎勵。軟體著作權我校獨享的按100%計;與外單位合作的按合作單位數量分攤計算。
表 4 :獲得專利授權獎勵標準
類別 | 發明專利 | 實用新型專利 | 外觀設計專利 | 軟體著作權 |
獎勵(元/項) | 4000 | 1000 | 500 | 1000 |
(四) 項目立項獎
學院鼓勵我院教師積極承擔高水平的科研項目,對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資助的我院教師給予獎勵,獎勵標準見表5。以廣東工業大學為承擔單位,獎勵獎金為全額;以廣東工業大學為第二合作單位,獎勵獎金為獲獎獎金的40%。
表 5 :高水平項目立項獎勵標準
序號 | 獎勵內容 | 學院獎勵 |
1 | 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 | 1萬元/項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科技計畫項目 | 5000元/項 |
3 | 教育部及國家其他部委的科研項目 | 3000元/項 |
對承擔國家級其他科研項目的,在項目課題組提出申請、經主管科研副院長審核並提交學院黨政領導聯席會議討論通過後也應給予獎勵。
第六條 科技先進工作者
學院對為我院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台階做出重要貢獻的教師進行表彰,獎勵以精神鼓勵為主。學院科技先進工作者獎勵名單主要根據科研工作業績考核情況(到校經費排名、高水平項目獲資助情況、高水平論文發表情況、成果及獲科技獎排名等情況),經學院黨政領導聯席會議討論通過後予以公布,學院頒發獎狀及一次性獎金300元。科技表彰在每年年初進行,表彰上一年度的科技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 學院科技獎勵每年一次,一般在年底進行,獎勵上一年度的獎項。漏報獎項原則上不予補獎。
第八條 學院對獲獎獎項要進行公示。對抄襲、剽竊他人研究成果及論文一稿多投等違反學術道德的教師,一經查實,將全院通報批評、撤消學院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追繳已發放的獎金,二年內不予評獎。
第九條 科技活動
學院鼓勵教師積極組織、參與各種形式的科技活動。在學院範圍內舉辦的科技活動需報主管領導批准,在學校範圍內舉辦的科技活動需經學院黨政領導聯席會議批准並報學校領導批准。
第十條 本工作制度自2009年1月7日起實施,原《計算機學院科技工作制度(試行)》同時廢止。
第十一條 本工作制度解釋權歸計算機學院。
院系設定
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系、計算機工程系、軟體工程系、網路工程系、實驗中心和學院辦公室等6個機構,設立服務計算、信息物理融合系統、軟體設計理論與方法、信息對抗與信息系統安全、晶片設計與嵌入式系統、智慧型媒體信息處理等6個學科重點研究方向,通過15個科研團隊和若干課程組開展科研和教學活動。
學院重視學科與專業建設。現有1個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計算機套用技術”;1個校級重點學科“計算機軟體與理論”;1個省級名牌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3門省級重點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路”、“數據結構”;2門省級精品課程:“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2門校級精品課程:“計算機網路技術”、“人工智慧”。
學院具有“計算機套用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工學碩士點3 個,“軟體工程”、“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領域2 個,以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本科專業3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 電路與電子學、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系統結構、接口與通信、計算機網路、離散數學、高級語言、彙編語言、數據結構、作業系統、編譯原理、資料庫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軟體工程、圖形學等。選修課程有:Internet技術、多媒體技術、面向對象技術、人工智慧、算法分析與設計、並行處理、計算機控制、單片機、神經網路、模糊控制、信號處理原理、通信原理等。
軟體工程
主要課程 :線性代數、機率與數理統計、離散數學、代數結構與組合數學、基本程式設計、程式設計進階、數據結構、軟體設計與構造、計算機軟體基礎、電路與電子學、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組成原理、編譯原理、作業系統、資料庫原理、專業外語、軟體工程概論、軟體項目管理、軟體文檔和標準、面向對象系統分析與設計等。
網路工程
主要課程:電路與電子學、離散數學、數據結構、數字邏輯、高級語言、計算機組成原理、作業系統、計算機接口與通信、軟體工程、計算機網路、資料庫系統、專業英語、計算機系統結構、通信原理、電子商務、網路工程技術、多媒體網路通信技術、JAVA語言、Internet技術、網路作業系統、面向對象技術、新技術專題等。
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能從事計算機軟、硬體系統及計算機網路系統的教學、科研、開發和套用的高級專門科技人才。
就業方向
可在國家機關與事業單位,金融、財稅、海關、商業、貿易等部門行業從事網路工程、電子商務、辦公自動化、信息管理等的開發、設計、維護工作,可在機械製造、郵電、建築、輕工、化工等工廠企業從事計算機檢測、控制、組建網路、計算機通信、計算機集成製造、網路輔助設計、輔助製造、新產品研製等方面的工作,還可在科研機構、學校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
科研工作
該院承擔著國家、省、市和各種企業的重大科研及開發項目,在實時系統、工業控制網、高速多媒體網、網路協定工程、光互連網路、單片機系統、模糊控制、軟體工程等方面的研究都頗具特色,成果斐然,每年都發表不少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和出版多本專著、教材。近幾年來承擔了縱向科研項目61項,橫向項目30餘項,出版著作48部,發表論文274篇;獲廳局以上獎勵20餘項,其中科技進步獎8項,省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取得鑑定成果8項,可推廣套用的項目16項。在去年全校的科技總結評獎中,獲得“綜合人均積分第二名”,“專著獎第一名”,“固定資產增值獎第一名”,“科技工作量總分第三名”,獲得獎金總數第三名。
對外交流
該院與社會有廣泛的聯繫,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有多人擔任政府顧問,學術團體理事長、副理事長、理事等,廣東省計算機網路專業學會,廣東省單片機分會都掛靠在該院。
近幾年來,有多人次出訪美國、加拿大、歐洲、新加坡、香港等地進行學術交流或合作研究、進修等,在國際學術會議宣讀論文52篇。與國內外部分院校和單位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合作,如邀請周春光教授、德國W.HaLang教授等著名專家、學者來校作學術報告多場。
該院積極為社會的計算機培訓服務,是省人事廳、勞動廳的計算機專業的培訓點,是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考試站,國家考試中心的計算機等級考試點,微軟認證培訓、考試點。
學生工作
該院十分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已形成優良學風。該院學生獲得有全國“挑戰杯”鼓勵獎、“銀行杯”網路知識大賽銅獎、數模競賽前三名;歷屆省“高校杯”計算機軟體設計競賽均獲一、二等獎,多名學生獲南粵優秀研究生、省三好學生;多個班級獲省先進班集體,分團委獲省高校系統“先進基層團組織”、省“優秀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稱號等。
聯繫地址
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外環西路100號
科研成果
省市級以上獲獎項目(部分)
獲獎項目 完成人 獲獎名稱 等級 年份
大學數學立體化教育資源與集成系統的研究和實踐 郝志峰 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 二等 2009
基於智慧型教學平台的線性代數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郝志峰 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 二等 2009
時態信息處理關鍵技術及示範軟體 李振坤(3)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 二等 2006
面向節能降耗的複雜工業關鍵工藝過程效能最佳化控制 程良倫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一等 2011
藍盾網路安全雲關鍵技術 滕少華(3)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 2011
依託科研優勢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程良倫 第六屆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 一等 2010
《作業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傅秀芬 第六屆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 二等 2010
快速智慧型算法的設計及其數學基礎理論的研究 郝志峰 2007年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三等 2008
作業系統專題學習網路 傅秀芬 廣東省高校現代教育技術“151工程”優秀項目 三等 2008
計算機人像組合模擬系統 李振坤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三等 2006
廣州市食品安全信息網路服務平台 李振坤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三等 2006
東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凌 捷 東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等 2009
IDC(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網路綜合監控管理系統 傅秀芬(2) 廣州市科學技術獎 三等 2009
人類聲紋智慧型鑑別系統 傅秀芬(2) 廣州市科學技術獎 三等 2007
授權發明專利(部分)
序號 專利名稱 作者(*) 授權時間 專利授權號
1 一種旋轉圖像的匹配方法 程良倫(1)
2 一種基於神經網路的純鹼碳化工藝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程良倫(1) 2011
3 一種無線感測器網路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程良倫(1) 2011
4 一種RFID標籤反碰撞控制方法 程良倫(1) 2010
5 一種基於移動代理的感測器網路系統 程良倫(1) 2010
6 一種自動導遊裝置 劉怡俊(1) 2010
7 一種電子藥盒 謝光強(1) 2010
8 一種基於變頻調速技術的紙漿模塑烘乾線及其生產工藝 程良倫(1) 2009
9 無線感測器網路農田污染區域跟蹤系統及其方法 程良倫(1) 2009
10 一種旋轉圖像的匹配方法 程良倫(1) 2009
11 一種基於變頻調速技術的紙漿模塑烘乾線及其生產工藝 程良倫(1) 2009
12 一種自動蓋章機 余永權(1) 2009
13 室內牆埋電線無傷檢測儀 余永權(1) 2009
14 一種非電流互感器式工頻弱電電磁信號感測器 余永權(1) 2009
15 一種計算機輔助水火彎板加工方法 程良倫(1) 2008
16 一種液位開關 丁 磊(1) 2006
17 一種浴缸閥及一種按摩浴缸 丁 磊(1) 2006
18 一種浴缸液位開關及一種按摩浴缸 丁 磊(1) 2006
軟體著作著作權(部分)
序號 軟體名稱 著作權人(*) 完成時間 登記號
1 NC縱切壓修邊機(6刀10線)監控軟體 程良倫 2011
2 基於中間件的無線路由器遠程集中控制和管理系統 曾 碧(1) 2011
3 自助游可拓策略生成系統軟體V1.0 李衛華(1) 2011
4 租房可拓策略生成系統軟體V1.0 李衛華(2) 2011
5 TFT-LCD自動光學檢測系統控制軟體 程良倫 2010
6 LY網路終端安全評估系統 凌 捷(1) 2010
7 基於計算機視覺的滑鼠模擬軟體 戰蔭偉 2010
8 片上網路設計和模擬軟體V1.0 劉怡俊(1) 2010
9 城市商業網點管理信息系統V1.0 劉廣聰 2010
10 質量計量信息一體化管理平台軟體 謝光強(1) 2010
11 多功能即時通訊工具軟體 陳平華 2009
12 LS網路可生存性增強系統 凌 捷(1) 2009
13 城市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V2.0 劉廣聰(1) 2009
14 Anyview for C語言集成開發環境 吳偉民(1) 2009
15 Anyview數據結構算法設計可視化作業系統(C語言版) 吳偉民(1) 2009
16 3D虛擬場景編輯系統 謝光強(1) 2009
17 數位化虛擬場景實時漫遊系統 謝光強(1) 2009
18 電梯群控仿真系統 謝光強(2) 2009
19 混沌實時加密通訊系統 謝國波 2009
20 水火彎板機數控系統軟體V1.0 程良倫 2008
21 流程工業關鍵工藝過程效能最佳化控制系統V1.0 程良倫 2008
22 LL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凌 捷 2008
23 LX計算機取證分析系統 凌 捷(1) 2008
24 嵌入式遠程控制器套用系統軟體V1.0 程良倫 2007
25 嵌入式遠程控制系統數據分析與管理軟體V1.0 程良倫 2007
26 嵌入式控制器的網路控制系統V1.0 程良倫 2007
27 LH財政安全審計系統 凌 捷 2007
28 基於Web的信訪業務與信息分析系統 韓堅華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