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鼎祥

廖鼎祥

廖鼎祥同志1918年7月出生於江西省廣昌縣尖峰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1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軍軍團連指導員、第三十一軍直屬政治處青年幹事。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8年延安抗大學習。後任晉察冀軍區營政委、團政委、軍分區副政委、分區司令員、副旅長、華北軍區師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和石家莊、平津、太原等戰役。1952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同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軍副參謀長、副軍長、志願軍炮兵副司令員。回國後,歷任炮兵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部長,炮兵參謀長,貴州省軍區副司令員,炮兵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員。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因病醫治無效,於1995年12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原軍委炮兵副司令員。
廖鼎祥同志是江西省廣昌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曾任連政治指導員、幹事等職,參加了第二至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和兩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任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員等職,率部參加了歷次秋季反掃蕩戰役和“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軍分區司令員、旅長、師長等職,參加了張家口保衛戰和正太、青淪、青風店、石家莊、察南綏東、察綏、太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他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軍委炮兵政治部主任,軍委炮兵副司令員等職,為我軍炮兵的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0年動亂期間,他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廖鼎祥同志是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廖鼎祥同志在戰爭年代身經百戰,屢建戰功,從不居功自傲。他廉潔奉公,艱苦樸素;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顧大局,識大體;公道正派,任人唯賢。他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現了一個革命老戰士的高貴品質。
廖鼎祥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1995年12月26日在北京逝世。

革命生涯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廣昌縣獨立團勤務員、廣昌軍分區宣傳員、紅8軍團和紅5軍團連指導員、紅31軍直屬政治處青年幹事。參加了第二至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和兩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途中,為了掩護紅軍主力部隊迅速擺脫敵人追擊,率紅5軍團39團2連一個排在貴州興仁縣石村頑強阻擊敵人。完成任務後撤出重圍時,與上級失去聯繫,他帶領幾十人的小分隊獨立行軍作戰,在四川會裡才趕上紅軍主力,受到紅5軍團的嘉獎。

抗日戰爭時期,任延安留守團政治部青年幹事,抗大三大隊七隊指導員,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特務營副政委、政委,19團政治處主任、政委,第二軍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員等職。1942年春,率部插入敵後開展游擊戰,在青羊嶺、黑石窯、路家峪口、種子坡等地重創敵軍,開闢了敵後孟壽根據地,為軍區和軍分區籌集了大批糧食,受到聶榮臻司令員的口頭嘉獎。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2縱5旅副旅長,6縱16旅旅長,68軍202師師長等職。參加了解放石家莊、張家口、集寧、綏遠、包頭、太原等許多戰役和戰鬥。在解放太原戰役中,頸部負傷仍讓戰士把他抬上城牆,堅持指揮戰鬥。全師指戰員在他的激勵下奮勇拼殺,迅速攻占了北關,為解放太原立了頭功,受到軍區和兵團的嘉獎。

抗美援朝戰爭中,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4軍副軍長、炮兵指揮部副司令員等職。參加了東海岸文登方向防禦作戰和金城反擊戰,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二級國旗勳章。

1958年回國後,歷任軍委炮兵司令部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長、參謀長,貴州省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軍委炮兵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員等職。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和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