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要塞保衛戰

廈門要塞保衛戰發生在1937年8月11日,是由廈門守軍司令黃濤指揮的抗擊日本海軍入侵廈門的戰役。黃濤採用“遠攻與近守”相結合的戰略戰術,一方面利用廈門四大炮台(白石、磐石、嶼仔尾、胡里山)克虜伯大炮能遠距離重創日本艦隊的優勢,另一方面從香港、菲律賓進口一千多桶水泥,在胡里山炮台至五通、霞邊、香山等海濱要塞同時築建100多個輕、重機槍碉堡,近距離擊退日本海軍陸戰隊的進攻。

抗日戰爭時期,由廈門守軍司令黃濤指揮的抗擊日本海軍入侵廈門的戰役,被稱為廈門歷史上有名的“廈門要塞保衛戰”。

1937年8月11日,上海吳淞炮台及其他口岸與敵人展開血腥鏖戰時,廈門守軍司令黃濤就感受到廈門防務的危急。黃濤畢業於德國陸軍大學。留學期間特別前往德國魯爾區埃森兵工廠學習大炮技術,爾後又前往捷克學習新式兵器三年。他善於通過收聽世界各大電台的廣播收集情報,進行匯總和分析,以便最後決策。日本南支艦隊司令長官長谷川清稱廈門是一個頑固的抗日據點,因為守軍司令黃濤令他心寒。他對手下大熊司令官進行敵情交底時說:“黃濤是一個很典型的德派軍人,他很善於用兵,還有他的要塞炮台是威力很大的克虜伯巨炮,你一定要小心謹慎!”

黃濤採用“遠攻與近守”相結合的戰略戰術,一方面利用廈門四大炮台(白石、磐石、嶼仔尾、胡里山)克虜伯大炮能遠距離重創日本艦隊的優勢,另一方面從香港、菲律賓進口一千多桶水泥,在胡里山炮台至五通、霞邊、香山等海濱要塞同時築建100多個輕、重機槍碉堡,近距離擊退日本海軍陸戰隊的進攻。
與此同時,黃濤將胡里山炮台的兩門120毫米的克虜伯附炮拆移到五通的霞邊和香山二炮台,以加強炮團的戰鬥實力;另外從漳州調6門新式克虜伯速射炮(射程可達9000米),架設在海拔300米高的雲頂岩山上,這樣就可以填補白石炮台、胡里山炮台炮戰時填彈的時間空隙,有效阻止從小金門方向赴來的敵艦。
1937年9月3日早晨,日本南支艦隊第五水雷戰隊的驅逐艦在空軍掩護下,突然向廈門機場、青嶼魚雷發射站和各個要塞開炮。二艘戰略巡洋艦和三艘“若竹”級驅逐艦在空軍掩護下,首先對青嶼島魚雷發射站和胡里山炮台狂轟濫炸,然後高速沖向廈門港口。
黃濤指令,嶼仔尾炮台和磐石炮台採用炮火壓敵回縮的戰術,兩炮台同時用猛烈的炮火,迫使敵艦轉向退縮。敵艦已在胡里山炮台的射程之下,但胡里山炮台並沒有開炮。
大熊司令官在“夕張”號旗艦上很自信地判斷:青嶼魚雷發射站一開始就被摧毀。因此他命令艦隊按第二套作戰方案,全速突破東側香山防線。此時,黃濤的傳令兵跑步進入胡里山炮台,向總台長張元龍傳達黃濤的命令。張元龍明白黃濤的作戰意圖,沉著而冷靜地注視敵艦向香山方向運動,不發一彈。敵艦與白石炮台相距4500米時,白石炮台的克虜伯大炮突然發威,令敵驅逐艦大驚失色。雲頂岩山上的6門克虜伯速射炮與白石炮台組成一道雙層火力網,逼迫敵艦驅逐艦先後回縮大擔島與青嶼之間海域。
這時胡里山炮台一聲巨響,炮彈飛向敵艦。一艘敵驅逐艦被攔腰擊中,主炮和魚雷發射器均被摧毀,甲板上濃煙滾滾,當場死傷21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