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廈門演藝職業學院於2002年4月開始籌建,2004年2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正式建院,實施專科層次的職業教育,是一所具有十多年的辦學歷史的民辦綜合性藝術高職院校。學院最初在鼓浪嶼辦學七年,2009年11月,隨著學院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與發展,學院整體搬遷到翔安校區。學院目前已經完成了新校區校園第一期180畝土地的征地工作,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的校園首期規劃設計方案也已獲市規劃局審批通過,現已進入施工階段,預計2016年6月可建成投用。
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學院院長曾講來教授系原集美大學黨委副書記,在高校黨委及行政領導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先後兼任過多種社會工作職務,積累了豐富的高校管理工作經驗。同時,學院擁有一支團結奮進,富有開拓精神,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的領導團隊,正在帶領著全院教職工把廈門演藝職業學院的教育發展事業推上一個新台階。
學院現設音樂系、舞蹈系、科藝系、音樂劇系、編導系、戲劇影視系、經管系、公共基礎部等7個系一個部,開設“舞蹈表演、音樂表演、影視表演、藝術設計、公共事務管理、編導、音樂劇表演、電子商務、影視多媒體技術、航空服務、旅遊服務與管理、中西麵點工藝、財務管理、工程監理”等14個高職專業,涵蓋20多個專業方向;2011年還開設了舞蹈表演及音樂表演2個成人專科專業。
學院現有在校生近千人,教師100餘人,其中有來自北京舞蹈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名校的專家、教授。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完善的教學設施,優美的校園環境,為莘莘學子搭建了寬口徑、厚基礎的平台。
我院建院以來以培養市場需要、知識全面的藝術技能型人才為辦學宗旨,以特色辦學著稱,辦學成果顯著。2007年我院開辦了全省唯一的音樂劇專業並於2008年進行全國首部原創校園音樂劇《鐵窗歌手》的創作與演出,贏得了省內外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而這一創舉也被省教育廳列為2009年“省級教學改革實驗項目”。 2010年學院科藝系承接的廈門市科技局科研項目“鼓浪嶼三維仿真旅遊導遊系統”,採取產學研相結合的項目教學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和社會成果,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學院在辦學實踐中自覺地對藝術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走出了一條特色藝術教育之路。2010年學院成為教育部高教司立項的特色學校案例研究的全國首批5所"特色學校"之一,2011年學院案例研究《民眾藝術》一書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在全國出版發行,獲得熱烈反響。十餘年來,廣大師生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和比賽,捷報頻傳,據統計,我院師生在廈門市、福建省、華東區直至全國的藝術比賽中以及在香港、新加坡舉行的國際比賽中獲獎已達二百餘次。其中,文化部與教育部主持的國家級獎項8項;華東六省一市獎項4項;福建省級獎項14項。2004年受教育部和中國文聯派遣,廈門演藝職業學院藝術團赴法國、荷蘭參加國際民間藝術節,深受各國友人的好評和歡迎; 2006年學院舞蹈系參加第八屆全國學校“桃李杯”舞蹈比賽,參賽節目分別獲兩個三等獎、三個優秀表演獎和四個優秀劇目獎;2007年參加首屆華東六省一市大學生舞蹈比賽,我院群舞《火的節日》和現代舞《永不止步》分別榮獲表演大獎和創作類二等獎;2008年9 月06級音樂系唐嘯同學在“珠江鋼琴”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比賽中榮獲“鋼琴演奏”單項第二名;2009年,群舞《麥田裡的守望者》獲華東六省一市舞蹈比賽金獎; 2010年參加全國第七屆“荷花杯”校園舞蹈比賽,群舞《醉梅園》獲創作金獎;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青少年舞蹈比賽中《醉梅園》和《麥田裡的守望者》一舉榮獲兩項首爾國際金獎。2011年,音樂系多位學生在新加坡國際鋼琴大賽、香港國際鋼琴公開賽以及“魅力中國”國際藝術節、第六屆海峽兩岸四地青少年藝術節中獲獎。2012年——2014年,我院師生參加福建省大學生藝術節,分別獲得藝術表演獎、優秀創作獎、藝術作品獎等多個獎項。2013年音樂系教師創作作品《練聲曲》入圍“海峽兩岸現代科技音樂節”,郭剛老師獲得福建省第二屆“金鐘花獎”聲樂比賽優秀歌手;褚震老師獲得廈門市第三屆青年歌手大賽美聲組一等獎;戲劇影視表演系楊健老師代表廈門市文化局在文化部主辦的第七屆中國藝術節上小品《等》獲得戲劇類群星獎;舞蹈系獲得福建省第二屆“百合花獎”專業舞蹈大賽創作銅獎和優秀組織獎;這幾年,我院學生還屢獲福建省職業技能大賽的多個獎項,2014年,我院洪燁幸子同學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藝術專業技能(中國舞表演)三等獎。同年7月,音樂系褚震老師在“第四屆孔雀杯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大賽”獲二等獎。這累累的碩果彰顯了我院的教育教學水平。
我院一直努力探索建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靈活開放的多元藝術教育領域的繼續教育體系,2010年我院設立了廈門演藝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與集美大學、吉林藝術學院合作,開辦專升本函授教育;2011年經北京市教委和福建省教育廳批准,北京舞蹈學院福建函授站在本院掛牌,目前專升本專業有舞蹈編導、舞蹈表演、音樂劇方向、國際標準舞方向、舞美設計和公共事業管理等6個專業方向。為滿足社會考生的需要,繼續教育學院還同北京舞蹈學院建立了高中起點直升本科的高起專合作模式。此外還與中國舞蹈家協會、省舞蹈家協會建立的少兒舞蹈考級基地。近年來,每年為社會培訓服務達三千人次以上,同時還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擁有中國舞考級教師資格證的舞蹈教師。這些教師在基層各自的崗位上,播撒藝術的種子,傳播藝術的芬芳,培育了大批少兒舞蹈考級的優秀學員。我院還率先在學院學生中開設國家級"素質教育舞蹈課",有利於學生將來畢業後,能適應教育改革和海峽兩岸藝術交流的新需求。
為貫徹國務院、教育部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精神,深化產學融合,校企合作,強化校企協同育人。我院認真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先後與廈門歌舞劇院、廈門鼓浪嶼音樂廳、廈門閩南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廈門大姆哥動漫股份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事業建立校企合作關係,共同建設了二十多個校外實訓基地,為我院的實踐教育打下紮實的基礎。
我院重視閩台文化藝術交流,自2010年與台灣高鳳數位內容學院簽署《高鳳數位內容學院與廈門演藝職業學院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協定書》後,利用廈門的區位優勢,每年都邀請台灣著名的藝術家、藝術團體來我校做專題講座、學術交流。他們是:台灣爵士鋼琴協會創始人蔡佩志教授、舞蹈藝術家廖末喜;閩籍台灣舞蹈家周晉中、台灣著名音樂製作人呂國梁、台灣媛婷民間舞團;台灣音樂教育博士洪再添教授;台灣著名音樂藝術指導、打擊樂演奏家林水永教授等。2014年我院派往台灣大華科技大學交流學習的三名學生(葉嘉惠、任子琳、高凡青)榮獲國際創新發明海報競賽銅牌。
我院把改革創新作為學院事業發展的動力,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辦學十餘年來,不斷調整原有辦學模式,一方面堅持以藝術專業教育為學院特色學科加以發展;另一方面,為增加學院辦學活力,增強學院的生存能力,同時回響國家和廈門市委市政府關於“積極創建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和建設“美麗廈門”的新要求,我院已在原有專業的基礎上擴大信息傳媒類專業和旅遊、酒店管理類、經管類、建築類的新專業,以適應海西經濟區和廈門經濟特區的人才需求。
面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時代,我院將加倍努力,與時俱進,在上級和社會各界的領導和支持下,加快學院內涵建設,使廈門演藝職業學院的特色更加鮮明,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為廈門經濟特區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和海西的騰飛與精神文明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新校園規劃
新校園位於廈門市第二城區的翔安新核心區域內,坐落在翔安區政府、翔安海底隧道、大嶝島和廈門大學翔安校區之間的中心位置,環境優美,交通便捷。新校園占地180畝,規劃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分為東、西兩大區。按規劃設計,東區擁有行政辦公樓、圖書館、實驗劇場、專業教室、階梯教室、專業攝影棚及服務用房等;西區擁有通用教室、演藝中心、學生公寓、教職工公寓、商務設施、活動中心、餐廳、體育場、泳池等。新校園建成後,將為2000名學子提供一個功能比較齊全、條件比較優良的學習生活環境,使廈門演藝職業學院的發展走上了一個新台階。
校容校貌
廈門演藝職業學院
學院坐落在聞名遐邇的廈門市。位於廈門第二城區翔安的校區,擁有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的教學區,6000餘平方米的學生宿舍以及寬敞美麗的環形跑道和操場,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條件和生活環境。市政府已在翔安文教區劃撥174畝支持學院加快規劃建設現代化新校舍。
特色辦學
我院一直努力探索建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靈活開放的多元藝術教育領域的繼續教育體系,2010年我院設立了廈門演藝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與集美大學、吉林藝術學院合作,開辦專升本函授教育;2011年經北京市教委和福建省教育廳批准,北京舞蹈學院福建函授站在本院掛牌,目前專升本專業有舞蹈編導、舞蹈表演、音樂劇方向、國際標準舞方向、舞美設計和公共事業管理等6個專業方向。為滿足社會考生的需要,繼續教育學院還同北京舞蹈學院建立了高中起點直升本科的高起專合作模式。此外還與中國舞蹈家協會、省舞蹈家協會建立的少兒舞蹈考級基地。近年來,每年為社會培訓服務達三千人次以上,同時還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擁有中國舞考級教師資格證的舞蹈教師。這些教師在基層各自的崗位上,播撒藝術的種子,傳播藝術的芬芳,培育了大批少兒舞蹈考級的優秀學員。我院還率先在學院學生中開設國家級"素質教育舞蹈課",有利於學生將來畢業後,能適應教育改革和海峽兩岸藝術交流的新需求。
獲獎情況
十餘年來,廣大師生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和比賽,捷報頻傳,據統計,我院師生在廈門市、福建省、華東區直至全國的藝術比賽中以及在香港、新加坡舉行的國際比賽中獲獎已達二百餘次。其中,文化部與教育部主持的國家級獎項8項;華東六省一市獎項4項;福建省級獎項14項。
2006年學院舞蹈系參加第八屆全國學校“桃李杯”舞蹈比賽,參賽節目分別獲兩個三等獎、三個優秀表演獎和四個優秀劇目獎;
2007年參加首屆華東六省一市大學生舞蹈比賽,我院群舞《火的節日》和現代舞《永不止步》分別榮獲表演大獎和創作類二等獎;
2008年9 月06級音樂系唐嘯同學在“珠江鋼琴”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比賽中榮獲“鋼琴演奏”單項第二名;
2009年,群舞《麥田裡的守望者》獲華東六省一市舞蹈比賽金獎;
2010年參加全國第七屆“荷花杯”校園舞蹈比賽,群舞《醉梅園》獲創作金獎;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青少年舞蹈比賽中《醉梅園》和《麥田裡的守望者》一舉榮獲兩項首爾國際金獎。
2011年,音樂系多位學生在新加坡國際鋼琴大賽、香港國際鋼琴公開賽以及“魅力中國”國際藝術節、第六屆海峽兩岸四地青少年藝術節中獲獎。
2012年——2014年,我院師生參加福建省大學生藝術節,分別獲得藝術表演獎、優秀創作獎、藝術作品獎等多個獎項。
2013年音樂系教師創作作品《練聲曲》入圍“海峽兩岸現代科技音樂節”;郭剛老師獲得福建省第二屆“金鐘花獎”聲樂比賽優秀歌手;褚震老師獲得廈門市第三屆青年歌手大賽美聲組一等獎;戲劇影視表演系楊健老師代表廈門市文化局在文化部主辦的第七屆中國藝術節上小品《等》獲得戲劇類群星獎;舞蹈系獲得福建省第二屆“百合花獎”專業舞蹈大賽創作銅獎和優秀組織獎;
這幾年,我院學生還屢獲福建省職業技能大賽的多個獎項,2014年,我院洪燁幸子同學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藝術專業技能(中國舞表演)三等獎。同年7月,音樂系褚震老師在“第四屆孔雀杯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大賽”獲二等獎。
學校特色
辦學特色
學院建院以來以特色辦學著稱,辦學成果顯著,同時也是北京舞蹈學院在福建省唯一的本科學歷教育函授站和中國舞協廈門培訓基地,並在2011年以來多次為廈門市教育局承辦校園舞蹈師資培訓。為了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學院還與中國茶行業高端品牌——廈門華祥苑茶葉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定向委託培養協定,在表演類專業開設“茶文化藝術方向”,校企雙方共同培養具有茶文化藝術表演技能的高職綜合性人才。
教學理念
一、關於辦學定位
辦學定位,主要是明確學院在國民教育中的地位與性質,以確立自己的教學任務和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準確的定位,才能準確地確立為國家,為和諧社會培養什麼人才,才能明確其具體教學任務。
準確的定位,說明學校不是在重複辦學,因此也不是在重複原藝術院校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必須創建一所新型的原來所沒有的藝術院校。
根據對我國和福建省藝術教育的考察,認為學校不可能與國家院校搶生源,學校必須將自己置於原國家藝術院校(包括省藝術院校)與普通院校之間的邊緣地帶,其地位是國家藝術院校的“補充”。因此學校的表述是:在國家藝術院校與普通院校之間,民辦的、綜合的藝術學院,是國家藝術院校的補充,是填補國家院校的空白。
二、關於辦學理念
廈門演藝職業學院辦學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國家教育方針:為和諧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藝術勞動者。在這一總的教育思想指引下,實行以下理念:
培養多藝人才,潛質充分開發;課堂舞台結合,強調操作能力;提倡科藝結合;學科互相滲透。
我國原國家藝術院校以本科為基礎,發展到碩士研究生,主要是為培養國家級藝術院團和院校所需要的表演人才、編導人才、教育人才——號稱“高精尖人才”。這是歷史的需要,是國家的需要。但是,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光是這類人才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和諧社會的建設還需更多的適應基層所需要的既能表演、又能編創、也能從事普及性教育的藝術人才。學院的主要使命不是前者,而應當勇敢地擔負起後者的培養任務。
這樣,學院人才培養的目標,必須轉變為面向省市以下的社會需求和文藝市場的需求。這種人才不是“高精尖”,而應是多才多藝。然而,高職高專的修業年限又不可能多於藝術本科,卻要培養多藝的人才,這可能嗎?學院的教學理念就是在這樣的思考中誕生的,即為解決這些矛盾而誕生的。
首先,要培養(相對)多藝人才,必須開發其自身的潛質。按多元智慧型理論,學校確信人人身上都有多種藝術潛質,但往往在原教育中被壓抑了,在時間短的情況下,也要儘可能挖掘其潛在能力,知識面和藝術技能鋪得開些,培養成“一專多能”型的有用人才。
按職業教育特點,學校強調學生一定要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強調實訓課程,把所有專業課都與舞台藝術實踐相聯繫,學以致用,學用一致。因此學校在貫徹“課堂舞台結合,強化操作能力”上,必須實行“實踐一個不能少”的原則。
學校是一所綜合性藝術學院,與原國家藝術院校大都是單一專業,分類比較狹窄的情況相比,學校的優勢是綜合性強,因此要強調資源共享,強調學科滲透。雖然因資金所限不能大量使用先進儀器與設備,但必須樹立科藝結合的觀念。
在實現上述理念過程中,在教學方法上也必然會發生一些變化,要更多地強調因材施教,教學氣氛也需更自由更活潑,因此學校便產生了“快樂教學”的觀念。只有上好課,上得學生滿意,上得學生有所得,師生都有了“教學相長”的成就感,“快樂教學”的氣氛也就實現了。
在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特別是招生出現的生源問題,使學校的教學理念產生了新的考驗。學校的生源完全不是原國家藝術院校的按需招生,大量的未經學院直接招生而“劃撥”進來的學生,大都是被國家院校層層淘汰下來,屬於“不適於學藝術”的學生,走進了學院大門。這些學生如果丟失,學校將面臨無學生可教的局面。這一事實逼使學校重新考慮兩千年前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能否在學院實施的問題。學校已別無選擇,好在學校與原國家院校的競爭,本來就不是在一個平等的水平線上,本來學校已經確立學院的定位就是在國家院校的邊緣,學校的理念恰與實現“有教無類”不矛盾,因此學校的理念中自然增加了“有教無類”這一重要的教育理念。它已成為學院一項重要的科研項目。
三、關於落實教學理念
怎樣在各系、室落實這一理念?幾年來一直都是各系、室探索的問題。
這是一個內容較廣泛的理念,是面對全院講的,要求一個系去包羅萬象地落實是不可能的,但任何一個系和教研室,都必須以這一理念的基本觀念為指導,根據本部門的實際選取某一方面做為突破口,不斷創新,不斷摸索經驗,適於普及的學校便去推廣。如根據學生潛在能力進校後可轉專業的問題;舞蹈系不分舞種、不分表教編專業的作法;音樂系建立音樂劇班和強調“因材施教”的問題;戲劇影視系以學習總結代替“畢業論文”的做法等,都是近年來落實學院教學理念的有創造性的經驗。
根據幾屆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情況,證明學院的教學理念是完全符合學院實際的,是深受學生歡迎的理念。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遠遠超出學校原來的預想,他們不僅能高高興興地在基層就業和創業,少部份學生甚至也走進了國家院團和院校,進入了高層工作崗位,說明學校的定位和培養目標的準確。特別是一些所謂“學習成績一般”的同學,能在創業中做出突出成績,證明了學校的理念的正確,他們已為學校的“有教無類”的課題提供了確實的論據。
事實證明,“有教無類”是真正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實現“教育平等”的教育主張,它並且能夠與世界先進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接軌,完全符合美國和聯合國提出的“藝術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理念。
四、關於校訓、教風和學風
一所學校的校訓、教風和學風,應是教學理念的集中表現,也是學校特色的展現。
廈藝的校訓是:禮樂成人
禮:代表德;樂:代表藝術。學校培養的人才是德才兼備的藝術人才。
廈藝的校風是:有教無類
學校的理念的基本思想,可以用這句話來概括。
廈藝的教風是:快樂教學
教與學相長,就是快樂;教學有成果就是快樂;學校教學的氣氛也應是快樂。
廈藝的學風是:勤學自強 身心並用
勤學自強,民辦學校的學生,不要自餒,不甘落後,這是精神。在學習上,提倡身心並用,表明學校主張既有技能又有思想。
相關新聞
廈門演藝職業學院入選中國特色院校案例
首屆中國特色院校案例研究課題成果研討會在廈門舉行,全國第一批列入“特色院校案例研究”的五所院校,廈門演藝職業學院名列其中,其上榜的理由是“平民藝術”的教育理念。
課題總負責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研究所所長李樹林教授說:“把高校當成案例來研究,國內還是第一次,我們打算把五校案例當成知識產品做出來,讓更多院校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