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簡介

廈門廣播電視集團於2003年12月在國家廣電總局正式批覆了《廈門廣播電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按照“黨委領導、政府管理、集團構架”的要求,遵循“深化改革、理順體制、轉換機制、整合資源、強化主業、搞活經營、鞏固陣地、做強做大”的總體思路,以廈門電視台、廈門人民廣播電台為主體組建廈門廣播電視集團。2004年6月28日集團正式掛牌。
集團設有總編室、人力資源部(加掛黨辦)、行政管理部(加掛安全保衛部)、監察室等6個職能部門,以及新聞中心、廈門衛視、節目中心、技術中心、發射中心、發展研究中心、北京采編部、網路媒體部、集團視聽評議工作組等9個業務部門。設立了廈門廣播電視廣告有限公司、廈門廣播電視節目有限公司、廈門廣播電視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廈門音像出版社、廈門廣播電視報社、廈門廣播電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廈門廣播電視數字傳媒有限公司、廈門廣播電視數字工程有限公司、廈門廣播電視人才培訓服務有限公司、北京鳳凰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10個面向市場的經營實體。
編制情況
根據福建省編委《關於同意確定廈門廣播電視集團機構規格的批覆》(閩委編〔2004〕11號),廈門廣播電視集團為副廳級事業單位,實行黨委領導下的總裁負責制,由市委宣傳部直接領導,接受市廣播電視局的行業管理。集團整合了原廈門電視台、廈門人民廣播電台等14家廣電事業和企業單位。根據《廈門廣播電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方案》,集團設定總編室、人力資源部、行政管理部、資產財務部等四個職能部門,以及新聞中心、節目中心、技術中心、發射中心、發展研究中心等五個業務部門。中央批准廈門電視台第五套節目,即廈門衛視於2005年2月1日開播,由此,廈門衛視(籌)成為了集團第六個直屬業務部門。
此外,集團在全面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對5家不符合集團產業發展規劃或資不抵債企業進行清算註銷,完成了所屬3家轉制企業的資產劃撥,並完成了所屬企業的工商註冊或股權清理及法人變更。9月6日,廈門廣播電視廣告有限公司、廈門廣播電視節目有限公司、廈門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廈門廣播電視數字傳媒有限公司、廈門廣播電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廈門音像出版社、廈門廣播電視報社等七家公司正式掛牌。
專業人員
(2004年數據)
上級核定集團事業編制人員605人,其中全額撥款291人,自收自支314人。
集團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從業人員隊伍。集團現有在崗人員972人,其中事業在編人員547名,聘用130名,輔助工53名,企業員工242名。集團高級職稱人員72名,中級職稱人員238名,中級職稱以上人員占正式人員的34%;集團碩士學歷或學位人員16名,大學本科學歷人員355名,大專學歷人員220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員占正式人員的65%。
黨員幹部隊伍是廣電事業改革和發展的中堅力量。目前,集團中共黨員共有396名,其中在職黨員327名,基層黨組織設定方案已初步制訂,準備在春節後實施。集團現已配備部門中層領導24名,平均年齡41歲,本科以上學歷占88%,中級以上職稱占83%。
資產概況
2004年,集團總資產達6.19億元(不含廣電局擬下拔資產),比增10.5%(03年為5.6億)。集團淨資產為4.35億元,比增7.19%。
2004年,帳面收入為2.216億元,若按2003年口徑計算,則總收入為2.68億元。其中財政補助收入0.43億元,自籌各項收入2.25億元,同比增長10.3%。總支出為2.21億元,其中事業支出為1.72億元(含財政專項支出),經營支出為0.48億元。收支基本平衡(節餘87.52萬元)。事業單位的結餘為547.65萬元。
2005年上半年,集團經營收入增長13%,成本控制率達到28.3%。1至7月,廣告到款達7683.43萬元,同比增長11.11%,其中電視廣告到款6600.22萬元,廣播廣告到款1083.23萬元。此外,今年集團首次承擔廈門國際馬拉松賽的市場開發任務,馬拉松到款959.78萬元。
根據上半年運行情況,集團及時調整了收入指標,全年總體收入力爭達到3.5億元。
制播情況
廣電中心占地30485m2,建築面積37000m2,工程造價2.2億元,擁有9間演播室(廳),40間電視節目編輯機房,31間廣播節目編輯機房。新啟動的“廈門衛視”網路工程是全數位化的智慧型非編網路系統,在國內處領先地位。2005年3月,在國內率先將800MHZOFDM數字移動傳輸系統用於廈門國際馬拉松全程直播,獲得成功。該項技術受到前來觀摩的兄弟電視台技術人員的充分肯定,浙江廣電集團和杭州廣電集團先後租用了這套系統用於《天堂濕地》開園儀式和杭州國際動漫節開幕式的直播。
全市無線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8%,其中廣播節目可較好地覆蓋金門及台灣海峽一帶海域。有線電視網路已覆蓋全島,轉播電視節目40套,有線電視用戶24萬戶。有線數位電視整體平移工作已展開,完成了有線數位電視平台的第一期工程,並於2005年3月26日在瑞景新村進行有線數位電視試點,首批145戶有線電視用戶整體轉換為數位電視用戶,可收看60套數位電視節目。同時,集團加緊進行付費數位電視建設,計畫於今年國慶正式推出付費數位電視業務。
主要業績
集團現有綜合、紀實、生活、影視、廈門衛視等五套電視節目,以及新聞、經濟交通、音樂、閩南之聲等四套廣播頻率,擁有《特區新聞廣場》、《十分關注》、《海峽報導》、《廈廣早新聞》、《新聞招手停》等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好的欄目,每天播出廣播電視節目176個小時,其中電視節目播出95小時,廣播節目播出81小時。電視頻道綜合收視率3.84%,市場份額33.1%,所屬五個電視頻道均進入廈門地區收視排名前十名。
廈門廣電集團送評的電視播音作品《廈視直播室》(許峰)和廣播播音作品《廈廣早新聞》(宋康、陸榮盛)獲一等獎。電視主持作品《我的祖父孫中山》(陳玲)獲二等獎,另有4件作品獲得三等獎,分別是:電視播音作品《午間新聞廣場》(張聰慧)、電視主持作品《廈視直播室——防抗“鮎魚”颱風特別直播節目》(丁江)、廣播主持《難以把握的情感》(於紅)、廣播主持《廈門交通大跨越一福廈客運動車通車現場直播》(蔡海蕾、蔡禛)。
廣播電視采、編、播實現數位化,並率先在省內實現全部電視節目硬碟自動化播出,播出通道質量指標達到部頒甲級標準,節目錄製多次獲國家廣電總局技術類一、二、三等獎,被總局評為技術維護先進台站和標準化先進集體。
相關活動
經濟交通廣播推出“高考服務車”活動
2011年6月7日、8日,隨著高考大幕的拉開,由FM107廈門經濟交通廣播、廈門商報、廈門市計程車協會等聯合推出的2011“高考服務車”也如約而至,為參加高考的同學和考生家長們提供優質服務,特別是為住址遠離考場、家庭較困難或有特殊情況的高考考生提供義務幫助。
作為愛心頻率、綠色電波,今年是經濟交通廣播第5年為高考考生提供這樣的服務。6月7日、8日上午7:30——9:00經濟交通廣播推出高考特別節目,派出五路記者在考場和“高考流動服務車”上發回及時的現場連線報導,對高考服務車愛心司機、考生、考生家長、送考路上交通情況、高考流動服務車進行現場採訪。直播間主持人及時播報各考點周邊交通路況,呼籲駕駛員儘量繞道行駛,為高考服務車讓路。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參加高考服務車的車輛達到了1200餘輛,共與400多名考生結成對子。高考服務車的數量遠遠超過了考生需求的數量。
新聞廣播推出“高考愛心車”活動
2011年6月3日上午,新聞廣播舉行“高考愛心車”授牌儀式,有280多名的私家車和的士車司機參加“高考愛心車”活動。持續6年的高考愛心車,6月7日再度起航,新聞廣播開通《新聞招手停》節目熱線電話,全程連線報導考生接送情況,同時聯動110及時報導路面交通狀況,引導交通,保證道路順暢!通過6年的高考愛心車活動,服務考生,傳播文明,一輛輛掛著“高考愛心車”車牌的車輛穿梭在廈門的大街小巷,成為一道“愛心傳遞”的亮麗風景線,讓廈門這座美麗的城市顯得無比的溫暖和舒心。
電視頻道
廈視一套:新聞頻道
廈視二套:海峽頻道
廈視三套:生活頻道
廈視四套:影視頻道
廈門衛視
廈門移動電視
全心購物頻道
廣播頻道
廈門廣電廣播頻道的前身“廈門人民廣播電台”最早於1949年12月25日18時開播,當時主要負責經濟建設和海防前線對敵鬥爭等報導任務。
廈門新聞廣播:FM99.6兆赫AM1107千赫
廈門音樂廣播:FM90.9兆赫
閩南之聲廣播:FM101.2兆赫AM801千赫
廈門經濟交通廣播:FM107兆赫AM1278千赫
廈門旅遊廣播:FM94兆赫AM1008千赫
沿革
2009年07月,廈門廣播電視節目有限公司、北京世紀春天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與民間全民電視公司簽約合作拍攝的電視劇《神醫大道公》(原名《保生大帝》)開拍。
2009年09月,廈門廣播電視節目有限公司與中國電視公司在2009台北電視節簽訂合作新戲意向書,合作拍攝電視劇《今生不了情》。
全國廣播電台網址集合
大家多多幫助,希望“全國廣播電台網址集合”成為搜尋廣播電台網址“最強”貼。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