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台簡介

青島人民廣播電台在建台初期,青島人民廣播電台僅有10幾名工作人員,開辦兩套節目,每天播音3小時15分鐘。經過50多年的發展和幾化青島廣播人的共同努力,如今,全台員工已接近200名,擁有新聞、經濟、文藝、交通4個頻道,通過8個頻率(4套調頻、4套中波調幅)發射,每天自辦節目73.5小時,另有4箇中波調幅頻率全天轉播中央台和山東台節目,收聽面覆蓋青島市以及山東半島地區。
發展經歷
從國民黨手中接管的電台,發射機功率只有500瓦和100瓦,節目內容僅有文化娛樂性節目和少量的經濟信息以及廣告,市內各種收音機加起來也不過1.5萬多架,大部分人聽不到廣播。為改變這種狀況,青島人民廣播電台在當地政府和上級廣播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逐步將中波廣播發射機功率增加到3.5千瓦、7.5千瓦、10千瓦,建立了縣區廣播台(站),增加了自辦節目和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套節目和轉播山東人民廣播電台的節目。在此基礎上,1956年農村有線廣播收音網發展起來了,各縣區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從小到大、從簡陋到正規,經歷了曲折的道路,逐步形成了擁有百萬隻廣播喇叭和幾百萬聽眾的有線廣播體系。
新聞頻道
新聞頻道遵循“新聞立台”的宗旨,不斷強化喉舌功能,進一步突出新聞龍頭地位和體現新、快、活的新聞特色;經濟頻道以關注生活、貼近實際、服務聽從為己任,堅持“服務百姓生活、服務經濟建設”宗旨;文藝頻道以音樂為主,兼容文學、戲曲、曲藝、廣播與評書等內容,集娛樂性、欣賞性、知識性、參與性為一體;交通頻道通過交通路況發布、交通熱點追蹤,交通法規宣傳等,突出了“宣傳交通、服務交通、促進青島大交通發展”的辦台宗旨。
近年來,青島廣播精品創優成績喜人,從1995年起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節目獲省一等獎以上獎項。僅僅在2001年,我們就獲得了這么多沉甸甸的榮譽:
青島人民廣播電台新聞頻道的連續報導《北就申辦奧運、青島應對“大考”》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系列報導《角逐網路新經濟》榮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至此,新聞頻道已經連續七年先後十次得到這一殊榮;新聞作品《保護嶗山、刻不容緩》獲得全國人大好新聞一等青島廣播第一次得到這一國家級新聞獎,實現了“零的突破”。
文藝頻道
青島人民廣播電台文藝頻道創作的歌曲《年是什麼》獲得中宣部“五個一”精品工程獎,同時,他們製作的廣播劇《雨夜》、歌曲《台灣雪》、戲曲專題《三堂會審》三件作品也分別獲得中國廣播電視獎一等獎等大獎。
在技術建設方面,近年來,青島人民廣播電台著眼於未來,瞄準廣播新技術,通過引進固態發射機和一流數字音頻廣播系統等先進設備,大大加快了廣播數位化進程。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風雨歷程的青島人民廣播電台,正以嶄新的姿態,向著成為區域性強勢媒體的目標闊步邁進!
經濟頻道
青島人民廣播電台經濟頻道,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中應運而生的,於1992年10月5日在山東大地上率先開始試播,1993年3月正式開播。她突出大眾型、信息型、服務型的特色,通過主持人直播、版快節目活排,使內容豐富多彩、聽眾參與交流,貼近百姓經濟生活,提高了廣播的可聽性、時效性和參與性,迅速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讚許。
幾年來,經濟頻道經過幾次節目該版探索辦節目的新路子,突出為經濟建設服務、為社會生活服務的辦台特色,在提高原有《經濟子午線》等骨幹節目的同時,推出了《經濟縱橫》、《百姓生活》等重點節目,增強開放性、服務性、使經濟宣傳既能從巨觀角度宣傳大局,又能從微觀角度服務百姓。
音樂體育廣播
Simulradio青島音樂體育廣播,是由青島人民廣播電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聯合打造的品牌化立體專屬電台,旨在通過整合資源,突破地域的限制,創立全國性廣播網基礎,並實現與國際接軌。運用最新的廣播理念、最先進的硬體技術支持、最前沿的信息資源,全力打造出Simulradio青島音樂體育廣播。以頻道獨具特色的黃金比例分割全天音樂產品,以全天候、全方位的流行音樂和人性化、伴隨性的娛樂服務,以地域性凸現人文色彩的立體化包裝模式展現時尚前線風采,引導主流音樂文化,支持華語原創發展,帶動城市流行文化步伐,把握都市脈動。
全國廣播電台網址集合
大家多多幫助,希望“全國廣播電台網址集合”成為搜尋廣播電台網址“最強”貼。加油。 |
地方廣播電台
全國除了中央及各省級廣播電台外,各地還有建有地市級廣播電台。它們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期任務讓我們來盤點這些給大家帶來豐富信息的大眾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