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廈門工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位於美麗海濱城市廈門市,海、陸、空交通十分便利。學院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成園林式、生態型、數位化校園。校園規劃布局合理,建築風格古樸厚重,環境優美寧靜,教學生活設施配套齊全,辦學條件十分完善,具有十分濃厚的人文氛圍。
學院目前設有機械與材料學院、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商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七個二級學院。全日制在校生10000餘人,開設26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範圍招生。
學院十分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多年來建成一支高、精、專師資團隊。高薪聘請國內外優秀學者、教授、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海歸人士來校任教任職。現有專任教師460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146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330人。
學院以增強套用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創新教育教學手段為引領,強化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訓練,導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翻轉課堂、MOOCs等現代教育手段,培養高素質套用型人才,深受社會、企業青睞。每年的就業率達到97%以上。
學院與省內外大型名企開展教學和科研的深度合作。與中國移動、中國通信、廈門廈華、廈門廈工、上海傑盛通信、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軟國際等公司建立了教學科研合作關係,校內外教學聯通互動,學以致用,實現產、學、研的相結合。
學院廣泛開展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合作,與西安交通大學、華僑大學、台灣元智大學、加拿大威爾弗雷德·勞里埃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高位嫁接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
學院秉持“明志、博學、修身、力行”的校訓,開展博雅通識教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把育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教導學生把立德做人擺在第一位。君子以厚德載物,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做到知行合一,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完善人格,實現全面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廈門工學院以發展教育、振興中華為己任,以“百年樹人,百年名校”為願景,凝聚全校師生員工的力量,同心同德,盡心盡力,轉變觀念,銳意改革,開拓創新,不斷攀登教學科研水平新高峰。
歷史沿革
2009年,成立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
2015年,轉設為廈門工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16年8月官網顯示,學院設有機械與材料學院、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商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理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八個二級學院,三中心(體育中心、CDIO實踐中心、實驗中心)。26個本科專業(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信息計算科學、土木工程、建築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國際經濟與貿易、財務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傳播學、廣告學、工程造價、音樂表演、動畫、風景園林、投資學、市場行銷)。師資力量
學院十分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多年來建成一支高、精、專師資團隊。高薪聘請國內外優秀學者、教授、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海歸人士來校任教任職。現有專任教師460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146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330人。學院轉設後,原有師資隊伍基本架構不變,仍然與西安交通大學(985高校)建立緊密型合作夥伴關係。原聘請的華僑大學(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的教授、專家仍然留在廈門工學院任教工作,有增無減。在全國範圍內競聘引進了國防科技大學(985高校)博士生導師馮良貴教授、華僑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加賢教授等加盟廈門工學院,形成了強大的師資陣容。同時設立首席教授制,在校內首批聘請了11名首席教授,作為各專業學科帶頭人,形成了高精專優勢師資隊伍。
教學建設
據201+年8月官網顯示,學院積極探索CDIO工程教育創新改革,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動手能力;實施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成立專家委員會、導師委員會,促進教學創新改革和學生成長進步;實行彈性的學分制,注重因材施教。
教學成果
學院還與廈門愛樂樂團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成立了廈門工學院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每年舉辦交響音樂會、組建大學生藝術團。先後被評為“2010年全省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福建省)、“2011年全國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教育部)、“2012年全省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福建省)、“2013年全省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福建省)。
國際合作
學院已與西安交通大學、華僑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台灣元智大學、台灣大葉大學、台灣新竹交通大學、台灣實踐大學、美國波特蘭大學、美國加州浸會大學、英國德蒙福特大學、加拿大威爾弗雷德·勞里埃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協商在互派留學生,實施“2+2”合作培養模式,合作建立新學科方面展開進一步合作。學院部分專業已與台灣大葉大學達成了“3+1”聯合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
學院與省內外大型名企開展教學和科研的深度合作。與中國移動、施耐德電氣、中國通信、廈門廈華、廈門廈工、上海傑盛通信、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軟國際等公司建立了教學科研合作關係,校內外教學聯通互動,學以致用,實現產、學、研的相結合。
國內交流
學院廣泛開展與國內知名大學合作,與西安交通大學、華僑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高位嫁接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
校園規劃
廈門工學院聘請中國著名的建築規劃專家周愷先生進行校園規劃設計,校園占地面積704畝,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已投資約16.9億元。整個校園建築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清楚,校園共分為學生生活區、教職工生活區、教學行政區、中央綠化與景觀帶等四個功能區。學院自動工建設以來,一期已建、在建工程建築面積總計391285.71平方米,其中圖書館、正心大廈、明德大廈、日新大廈、厚德大廈(公共教學樓)、懷德大廈(公共基礎實驗樓)、至善大廈、音樂廳、學生交流中心、校史展覽館、體育中心(含游泳館)等教學行政用房共約170729平方米;七棟學生公寓、兩棟學生餐廳及一棟校醫院等生活用房共約157632.36平方米。另外,學院已建成400米塑膠跑道標準田徑場及室內游泳館、籃球館、羽毛球館等體育活動設施,並完成了學院綠化景觀工程。在建項目有綜合實驗樓(格物大廈)、教職工公寓(友信苑)等。
依照學院建設規劃,二期工程將開展交通工程大樓(忠恕大廈)、材料與環境工程大樓(思賢大廈)、機械與動力工程大樓(誠意大廈)、工程訓練中心(致知大廈)、行政綜合樓(親民大廈)、研究生公寓(友智苑)和孵化器(科技產業)大樓、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等的建設,屆時一座高雅大氣、古樸厚重的現代化大學校園將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文化傳統
校徽
廈門工學院整個標誌採用廈門市鳥“鷺”、海濱城市的“浪花”、理工科大學的“工”字、盾牌及我們的核心理念——培養跨越式“學子(人)”等基本元素創作而成。在“鷺”的造型手段上我們避開了傳統中“鷺”秀美、溫柔的形象,採用比較硬挺厚重的技法來區別理工科與文科感性化的差別。校訓
明志:源於班固“勵志忘生,為君不避喪生”;《舊唐書》“勵志於文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明志,旨在要求志存高遠,明確人生目標,勤儉淡泊,吃苦耐勞,自強不息。
博學:源於朱熹“子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能十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博學,旨在要求博採眾長,學識淵博,慎于思考,躬身力行,學無止境,終身不輟。
修身:源於《禮記大學》“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心正,修身”是本,“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末。旨在要求修德養性,遵紀守法,修身為其首,治學為其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力行:源於孔傳“行無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論語》“言必信,行必果”。旨在要求行勝於言,知行合一,敢於創新拼搏,鍥而不捨,兢兢業業。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林建華
校長:蔡遠利
副校長:李雄虎
副校長:陳少牧
副校長:田曉皋
副校長:馮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