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調料
愛吃扁食的廈門人,一代一代老去了,廈門的扁食卻依然那么生脆,那么鮮美。
記得前年,一位兒時的夥伴從國外歸來,他可真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五十年前他隨父母移居異國,我們都是整天只顧打陀螺、吃扁食的毛小孩。我們在舊市區輪渡碼頭附近相鄰而居,玩累了玩餓了,就跑到不遠處的泰山路口扁食擔吃一碗熱乎乎的扁食湯。煮扁食的是一位胖胖的福州阿伯,看到他的時候他總是笑呵呵的,彌勒佛似的和藹可親,大人叫他“阿肥”,我們也跟著叫他“阿肥”,他一點也不生氣。他總是在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出現,因此在這之前我們也到別的攤點去吃扁食,老覺得不如阿肥的扁食湯好吃。阿肥的扁食皮薄,薄得像玻璃紙似的透明,能看得見裡頭鼓鼓的絨絨的肉,湯是用豬大骨熬出來的,香甜香甜的,叫人忍不住要吃第二碗,以致回到家吃不下晚飯,遭到大人們的責備。又到阿肥那邊把扁食吃飽了!大人們的責備總是溫和的,因為阿肥的扁食攤很乾淨。沒想到我的這位兒時夥伴五十年後從異邦歸來,見面的第一件事就是邀我到泰山路口去吃阿肥的扁食湯,可見小吃也充滿了親和力、凝聚力啊。當然這種親和力、凝聚力,包含著小吃師傅長年累月精工細作、熱忱服務的心血。可惜隨著舊市區的改造,泰山路口早已拆了,那裡的攤點早已星散,再說阿肥也該到了耄耋之年,那扁食擔還能挑得動嗎?兒時夥伴經我一提醒,摸摸自己的霜鬢,恍然大悟,一臉遺憾。
兒時夥伴回國定居了,我也把扁食阿肥漸漸忘了,只是偶而上餐飲店,吃到那種皮厚餡小、清湯寡水卻籠罩種種光環的扁食湯,才會想起當年的阿肥,和他那浮蕩著青翠的芹菜珠、飄散著誘人的香油味胡椒粉味的扁食湯。阿肥的扁食,是將鮮瘦肉和扁魚乾剁細如泥,用薄面片包裹成粒,放入沸湯煮熟,再及時撈起來和大骨湯一起進食的,那味道特香美。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松柏公園對面一家餐飲店吃到一碗扁食湯,那味道就像當年阿肥的扁食湯一樣可口,在好奇心驅使下,我連忙打聽,才知道店主就是阿肥的兒子,阿肥已經在前些年老去了,但他的扁食還青春長在。他的兒子不但繼承了他的手藝,還有所發揚,這家店的拌麵和肉燕也很有特色。在飽餐之後,我當晚就給兒時夥伴發個伊妹兒,我說:我們都老了,扁食不老,家鄉的小吃不老,我找到阿肥的扁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