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史學

廈大史學

《廈大史學》,作者王日根,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一板塊包括傅衣凌先生的一篇遺作《明嘉萬以後福建泉州地區的地租量與佃農抗阻鬥爭》和由我系的本科畢業生林愛玲寫成的學士學位論文《傅衣凌學派的學術成就與拓展》構成;第二板塊由張和平副教授撰寫的《伏羲考論》、吳春明教授撰寫的《“裸國”初探》和莊景輝教授與他的研究生毛佳佳共同撰寫的《蒲壽庚先世考釋》、孫冰博士的《清光緒朝漢軍章京題名考》四篇文章組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廈大史學 廈大史學
編輯出版《廈大史學(第3輯)》是為了體現廈大歷史系師生以及受廈大教澤者的學術軌跡,向學界展示廈大歷史學的整體實力,同時也藉此平台凝聚海內外廈大歷史學人的向心力,為鑄造廈大歷史學的美好未來而添磚加瓦。由王日根編著的《廈大史學(第3輯)》第3輯彙編了35篇史學專題研究論文。

圖書目錄

明嘉萬以後福建泉州地區的地租量與佃農抗租鬥爭——以泉州陳氏族譜文書為基據的一個考察傅衣凌學派的學術成就與拓展
伏羲考論
“裸國”初探
蒲壽庚先世考釋
清光緒朝漢軍機章京題名考
中國歷代王朝的“核心區”及其變動
邊塞環境與河隴漢代學術地理格局
論北宋朝廷財賦
宋代地方政府在官田運營方面的職能變化
顏真卿與“平判入等”
由法入史抑或由史入法:就柳立言《宋代的家庭和法律》談法律史的浸入渠徑明代福建汀漳新縣設定與政府對海疆管理的強化
明代宗族的形成和地區社會——以福建永春縣桃源劉氏為中心明代鈔關制度的歷史作用探析
臨災救荒與備荒——以萬曆二十二年河南大饑荒為例清代前中期國家財政收支的基本情況
清代鬧漕的地域差異及階段性特徵
論施琅的海防思想及其實踐
明清時期地方官不通“土音”問題探析
商人與地方社會——以清代汀江流域客家商人為中心近代閩江流域內部大米貿易額考析
商業自救與口岸貿易(1867—1931)——以天津商會為中心鼓浪嶼租界對近代廈門司法制度及文化教育發展的影響中國海關史與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讀《全球化視野:中國海關洋員與中西文化傳播》
林森與南京國民政府“虛位主席制”述論
論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歷史作用
嚴復的政治思想
試論博絮埃的歷史神學觀
論“新經濟政策”對馬來西亞華商發展的影響
變遷與發展:當代新加坡華人宗鄉社團研究
從排斥到接納:越南政策轉向中的華人——1975年以後民族關係變動中的華人處境W.E.B.杜波依斯:一個沒有追隨者的美國黑人領袖華盛頓地區的高技術發展之路
新史學的魅力與困境——從娜塔莉·戴維斯的《馬丁·蓋爾歸來》說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