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生產畫琺瑯的技術不成熟,胎體與掐絲琺瑯一樣較沉重,器物體積小,以實用的碗、盤、壺、瓶、盒等日常用具為主。釉色少,顏色也不純淨,釉色灰暗無光,色彩互相浸染滲透,畫面模糊,這顯然是由於燒煉技術不成熟的緣故。
康熙後期的畫琺瑯充分顯示出畫琺瑯器薄、平、光、艷、雅的特性,胎骨由試製階段的厚重逐漸趨於輕薄,釉質溫潤細膩。器型種類增多,除碗、盤外,常見唾盂、香盒、花瓶、鼻煙壺等生活用品。還用畫琺瑯技法仿造宣德爐。釉色增多,顏色純正鮮艷,圖案清晰,顯示出燒造畫琺瑯的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作品多以黃釉作地,黃釉呈明黃的色調,釉色光澤亮麗潔淨的程度,可居三朝之冠,亦有少量白釉或淡藍釉為地者,上壓紅、粉紅、綠、草綠、寶藍、淺藍、赭和紫等彩釉;黑色開始啟用,但色澀而無光澤。裝飾紋樣以寫生花卉及圖案式花卉(纏枝花卉、折枝花)為主,也有極少許傳統山水風景。花卉主題為玉蘭、牡丹、茶花、桃花、荷花、梅花與菊等。花間有的還綴以蝴蝶、蜜蜂、錦雞、鳥等,增添了畫面的活力。繪畫技法,圖案式的花卉是以淺色凸顯花瓣的輪廓,至花心漸深,並以深色的線條細緻地繪飾花葉的脈絡;相反的也有以深色細線精確地勾勒出花瓣和葉片形狀,再以暈染的方式表現出整體的形狀與顏色。寫生花卉部分也採用惲壽平、蔣廷錫的沒骨花卉的繪畫技法,至於傳統山水則具王石谷、王原祁的繪畫風格。畫風極細膩,色彩諧調。
新興的畫琺瑯色彩鮮艷明快,豪華富麗,深得康熙皇帝的賞識,凡精美之作,在器物上署“康熙御製”款。從文獻記載中可知康熙對畫琺瑯器的濃厚興趣,他不僅命西方傳教士畫家和宮廷內畫家為琺瑯處畫琺瑯器,還從法國召來燒畫琺瑯的匠人為其服務。但所有繪畫都必須符合皇帝的旨意,皇帝不喜歡西洋油畫的風格,所以,康熙時代的畫琺瑯都保持著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
相關詞條
-
畫琺瑯器
畫琺瑯器是由用五顏六色的瓷粉 (琺瑯釉)經燒制而成,於清朝康熙年間進行試製階段,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深受瓷器迷得喜愛與推崇。
簡介 介紹 -
畫琺瑯
畫琺瑯,琺瑯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畫琺瑯,又稱“洋瓷”。畫琺瑯也有用其他金屬做胎,如:金胎畫琺瑯、銀胎畫琺瑯等。 畫琺瑯的衍生品種有:瓷胎畫琺瑯(即琺...
歷史起源 金屬胎畫琺瑯 瓷胎畫琺瑯 玻璃胎畫琺瑯 -
琺瑯
琺瑯,又稱“佛郎”“法藍”,其實又稱景泰藍,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琺瑯一詞源於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當時東羅馬帝國和西亞地中海沿岸諸地製造的搪瓷嵌釉工...
詞典釋義 名稱來源 成分 金屬胎琺瑯器分類 工藝的製作分類 -
琺瑯彩
釉上彩品種之一,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宮廷御用瓷。是在已燒好的素胎上塗彩料作底,在底色上加繪紋飾,再經爐火燒制而成。分為“掐絲琺瑯”和“畫琺瑯”兩種。
簡介 傳說 彩瓷特點 繪畫技法 歷史發展 -
康熙瓷器畫琺瑯彩嬰戲紋碗
康熙時期的瓷器旋胎比較規整,器壁外處理平整,器物的內部少有精細的處理,常見手拉胎的痕跡。 康熙朝的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質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 光緒...
康熙時期瓷器特點 -
金屬胎琺瑯器
金屬胎琺瑯器,是一種集金屬製作與琺瑯釉料加工處理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製品。它既具備金屬貴重、堅固的特點,又具備琺瑯釉料晶瑩、光滑及適用於裝飾的特點。依據金...
文物簡介 文物保護 製作工藝 法器分類 掐絲琺瑯器 -
琺瑯器
琺瑯器:即是以琺瑯為材料裝飾而製成的器物。琺瑯又稱“佛郎”、“法藍”,是由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譯而來。其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與陶瓷...
歷史傳承 材質器型 製作工藝 加工分類 藝術鑑賞 -
琺瑯杯
琺瑯,又稱"佛郎""法藍"",其實又稱景泰藍,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琺瑯一詞源於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當時東羅馬帝國和西亞地中海沿岸諸地製造的搪瓷嵌釉...
名稱來源 成分 金屬胎琺瑯器分類 收藏 琺瑯工藝的製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