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儲位鬥爭記實

《康熙朝儲位鬥爭記實》,是吳秀良編著,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簡介

康熙朝儲位鬥爭記實》,美籍華人、哈佛大學教授、清史專家吳秀良著。張震久吳伯婭譯。該書1979年在美國出版,譯本1988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一版。頁數:169頁,開本:19cm。

目錄

序幕

第一部分

康熙朝儲位鬥爭記實

篤遵孝道

1 祖母

2 第一位皇后

第二部分 殷切期望

3 繼承人

4 南方文人

5 衝突的跡象

6 代理國務

第三部分冥頑不化

7 不祥之兆

8 南方的誘惑

9 覬覦皇權者

10 廢黜太子

第四部分 遲疑不決

11 胤禩派

12 儲君復立

13 終身監禁

14 新的競爭者

第五部分 臨終決斷

15 新皇帝

尾聲

作者簡介

吳秀良,美籍華裔。1954年台灣大學學士,1

作者吳秀良博士作者吳秀良博士

967年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史博士。現任美國波士頓學院歷史教授,兼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清初奏摺制度之發展》等書。

本書摘錄

第一位皇后

禮儀的程式幾乎完全按照漢族的傳統,其間業雜有滿洲的舊習,最明顯的是,納彩(送禮品到新娘家,是訂婚儀式的步驟之一)的重要禮品是馬匹和馬鞍。婚禮前,由欽天監的官員擇一吉日,皇帝派以內務府大臣為首的一行人,其中包括三位公主、三位攝政大臣的夫人以及內侍和侍衛,把禮品送到新娘家。計有十匹鞍轡齊全的駿馬,十仗盔甲,一百匹錦緞,以及二百匹其他精美布料。

新娘的父親噶布拉及祖父索尼率家中男性成員,索尼夫人率女性成員迎禮。全家人分列庭院兩側,向北三跪九叩(皇帝的寶座朝南),感謝皇上的恩寵。

九月七日,即大婚禮前一天,皇帝派遣滿洲大臣祭告天地、太廟、社稷。同日行大征禮(即納聘禮)。聘禮包括兩萬兩黃金、一萬兩白銀、一個金茶罐、兩個銀茶罐、一對銀箱、一千匹錦緞、二十付馬鞍、及四十匹駿馬。這一禮儀同樣以女方親屬向被三跪九叩謝恩而結束。

九月八日舉行大婚禮。康熙皇帝進入太和殿觀看冊立孝誠皇后的封冊和金印。接著,他把兩件皇后的象徵物交給欽派使臣,使臣手捧冊寶,眾侍臣尾隨其後,送到後邸。

皇后接到這兩件象徵物,行了跪叩禮之後,乘轎到皇宮。轎前由四位大臣的夫人帶領,轎後有七位大臣的夫人跟隨,她們全部騎馬而行(婦女騎馬是滿洲傳統的一個顯著特點)。兩側由侍和內侍護送,皇后的隨從們被恩準通向中宮的御道上行走。

此時,康熙身著大婚禮服,先到太皇太后(孝莊,昭聖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孝惠,仁憲皇太后)宮中行禮謝恩,接著到太和殿賜皇后親屬(此時皇后仍留在中宮)及諸王百官宴席。與此同時,皇太后率諸大臣和攝政大臣的夫人們到太皇太后宮中,在那裡設宴招待皇后的母親及其母系親屬。下午六時許,大婚禮以漢族傳統的合卺宴結束。此宴結束後,皇帝和皇后便留在中宮。

次日,皇帝諭禮部援引漢族先例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上尊號。同一天,皇后到太皇太后宮及皇太后宮行朝見禮。第三天,皇帝御太和殿,諸王百官上表朝賀,以大婚禮成頒詔天下。詔書闡明了確立皇后,共承宗廟,助隆孝養,綿延本支的意義。

繼承人

建儲儀式於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1676年1月27日)舉行,康熙時年二十一歲。

黎明時分,滿洲諸王、大臣及貴人聚於太和殿前的寬闊庭院中,這是皇帝在重大場合接見朝覲者的地方。此時的北京天氣寒冷,而人們卻露天盤膝坐在毛皮墊上,恭候皇帝駕臨。在御座前放置了一張桌子,大學士和禮部尚書把御杖、寶冊和金印放在桌上,御座兩側各有一扇帶有圖案的髹漆屏風

年輕的康熙帝進入太和殿後,認真查看了冊寶,而後落座。史料中對此盛典時的朝中禮節有過確切的描述。如同蘇格蘭醫生約翰·貝爾在另一場合所目擊的那樣,康熙將穿上“一件寬大的黑色羔皮馬褂,皮毛朝外”,裡面穿一件“黃緞束腰長袍,上面繡著五爪金龍”(五趾龍是皇帝的象徵,為皇室所專用),“他頭戴黑色狐皮貼邊的小圓帽”,帽上僅鑲一顆梨狀珍珠,珍珠下面飾有紅絲流蘇。

皇帝入座後,樂聲四起,鞭炮齊鳴,洋溢著一派歡騰氣氛。然後,隨著禮儀官高呼:“下跪!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眾人對皇帝行三跪九叩禮。

立太子慶典以向欽派使臣宣讀建儲制敕開始:“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立皇后所生二皇子胤礽為皇太子。故此授命諸大臣隨御杖慶禮。”首席大學士將御杖交給使臣,滿洲諸王被引進太和殿,皇帝陛下的御案上設有茶水招待,之後,皇帝回到自己宮中。

至此,全部慶典均沿襲明朝的形式。不過,由於太子年幼,其餘的程式又做了一些更改,欽派使臣到達胤礽和已故皇后居住的景仁宮後,先把冊寶、御杖放於宮前鋪著黃緞的桌上。太子太小,完成不了必要的禮儀,於是授權其乳母抱著他跪在桌前接受冊寶,在御杖前行三跪九叩禮,向皇帝謝恩。之後,她抱著太子,跟隨手捧冊寶的太監退下。皇帝使臣把御杖送到皇帝宮中,向陛下並報慶典完成。隨後,皇帝率滿洲諸王大臣到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宮行禮謝恩。

次日,皇帝再御太和殿,接受大臣的朝賀,並就建儲事頒詔天下,通過驛站,曉示全國臣民。詔書中還包括三十三條皇帝賜予百姓的恩典,諸如蠲免賦稅,特赦死囚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