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康寧鄉位於甘肅省武威市西部,東臨永豐。南接西營,北依豐樂鎮,西靠金山鄉,南北長 11.5公里,東西寬17公里 :境內豐西路(豐樂鎮--西營鄉)貫穿南北,鄉政府所在地距312國道6公里,距武威城區37公里。
自然環境
康寧鄉西面為山山麓地帶,南高北低,海拔1850多米,較城區高 200多米 ,屬沿山冷涼灌區。境內大部分耕地地處西營河第六壩,故稱六壩坪,地勢平坦,適宜糧食等作物的生長。康寧鄉屬溫熱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區,常年降低量少,蒸發量大;山川氣候結合,夏季氣溫低於武威市平均氣溫,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果品含糖量高。小麥面質高,精度大。
行政區劃
康寧鄉因境內有自然村"康寧寨"而得名,意為康樂安寧,解放前屬豐樂鎮管轄;1949年解放屬豐樂區管轄;1955年撤區並鄉為金山鄉的一部分;1958年由金山,截河壩,青林鄉合併成立豐樂人民公社.1962年體制調整時成立康寧鄉人民公社,隸屬豐樂區管轄,1986年撤區並鄉,將康寧,豐樂,合併為豐樂鄉,1991年撤鄉建成豐樂鎮。1998年元月與豐樂鎮分設,重新成立康寧鄉至今。據資料顯示[1],現轄山灣、康寧、西灣、新寨、東湖、龍泉六個行政村,57個村民小組;據2007年年末統計,全鄉總人口11285人,2582戶。
地域特色
康寧鄉位於武威市邊緣山區,人口多,耕地少,水資源十分有限,農業灌溉主要靠降水和祁連山冰雪融水補給,因而"農隨水轉";地下水主要是摻漏形成的淺表水層,僅供部分農戶水畜飲用,與永豐接壤的五壩河沿岸地下水較為豐富;有淺表水溢出地表,適於發展日光溫室及瓜菜生產。西南山區有螢石、白土、石英、花崗岩等礦物岩及砂石建築材料蘊藏豐富,其中白土生產加工的康寧砂器久負盛名,遠銷新疆,內蒙,青海等地。 解放前,鄉境內廟宇眾多,曾有海潮寺,油聖宮,龍王廟,雷祖廟,五神宮,這些廟宇均於1958年至1965年折毀,現存部分遺止;東湖村郭家山有早期人類生活遺址和漢墓群,曾發現半坡氏族文物,現遺址可見陶彩罐等碎片,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為市級文化保護點。康寧鄉位於武威市邊緣山區,人口多,耕地少,水資源十分有限,農業灌溉主要靠降水和祁連山冰雪融水補給,因而"農隨水轉";地下水主要是摻漏形成的淺表水層,僅供部分農戶水畜飲用,與永豐接壤的五壩河沿岸地下水較為豐富;有淺表水溢出地表,適於發展日光溫室及瓜菜生產。西南山區有螢石、白土、石英、花崗岩等礦物岩及砂石建築材料蘊藏豐富,其中白土生產加工的康寧砂器久負盛名,遠銷新疆,內蒙,青海等地。
經濟概要
2007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07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4249萬元,增長8.5%;第二產業6240萬元,增長7.6%;第三產業260萬元,增長8.8%。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3893元。完成財政收入405.2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0.8萬元,區財政補助收入完成404.4萬元。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立足區域特色,大力發展蔬菜、制種、畜牧三大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農業經濟。2007年,全鄉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惠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2007年,完成農業總產值4249萬元,同比增長8.5%;牧業增加值120萬元,同比增長7.8%。全鄉肉牛存欄達4000頭,比上年增長8%;羊存欄達24000隻,比上年增長8%;豬存欄14000口,比上年增長7.5%。 工業經濟。2007年全鄉工業經濟繼續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624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10萬元。 第三產業。2007年新增個體工商戶20戶,從業人員80人。
社會事業
1、科技。農業科技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得到普及推廣套用,在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產業中大力推廣新材料,實現了溫室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和更新換代,廣泛套用土壤改良培肥技術,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畜牧養殖業中,推廣品種改良、暖棚養畜、人工授精、科學防疫等新技術。全鄉形成了鄉有站、村有員、組有科技示範戶的三級農技推廣網路。鄉、村兩級共有農業技術人員15人。此外,還培養了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農業科技入戶率達100%,農民的科技意識和技術水平較高。
2、教育。我鄉現有中學1所,國小6所,在校學生1633人,教職工103人。
3、文化。鄉宣傳文化轉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文化娛樂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已建成6個村級文化活動室。
4、衛生。全鄉有衛生院1所,床位12張,醫務人員7人,大專3人,中專4人;初級職稱7人。村級衛生所7個,已創建標準化村級衛生所7個。鄉上成立了環衛所,各村按照村民"一事一議"籌資辦法,解決了環境衛生整治費用,健全完善了管理制度,建立起了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
5、體育。積極開展民眾性體育競賽活動,現有籃球場7處,桌球室8個,實施體育鍛鍊標準的學校7所,達標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