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茲涅茨之謎

第二,在短期內,比如一個經濟周期內,也有邊際消費傾向小於平均消費傾向。 第三,在長期內,平均消費傾向穩定不變,基本上是一個常數,因此必定有邊際消費傾向等於平均消費傾向。 庫茲涅茨等人總結的三大消費現象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任何新的假說,都必須同時解釋這三個現象。

凱恩斯認為,在短期內,影響個人消費的主觀因素是比較穩定的,消費者的消費主要取決於收入的多少,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的消費也在增加,消費是“完全可逆”的,但消費的增長低於收入的增長,即著名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凱恩斯提出絕對收入假說後,由於其更多的是建立於所謂的心理規律的基礎上,沒有合適的微觀基礎,所以自誕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凱恩斯“絕對收入假說”只能是一個過渡性的學說。20世紀40年代末,庫茲涅茨等人對消費進行了實證計量研究,其計量結果與從凱恩斯絕對收入假說中得出的推斷並不完全符合,凱恩斯絕對收入假說並不能對此作出很好的解釋,這也就是所謂的“庫茲涅茨之謎”。
“庫茲涅茨之謎”是指庫茲涅茨(Simon Kuznets)等人發現了有關消費的三個基本事實。第一,截面數據分析表明,邊際消費傾向小於平均消費傾向。這說明在某一時點上,社會中收入越高的人,其消費占其收入的比重越小。第二,在短期內,比如一個經濟周期內,也有邊際消費傾向小於平均消費傾向。第三,在長期內,平均消費傾向穩定不變,基本上是一個常數,因此必定有邊際消費傾向等於平均消費傾向。
庫茲涅茨等人總結的三大消費現象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任何新的假說,都必須同時解釋這三個現象。凱恩斯的理論能解釋前兩個現象,但無法解釋第三個現象。“庫茲涅茨之謎”也引發了其他經濟學家對消費理論的研究,這些研究突出的有杜森貝里(James Duesn—berry)的相對收入假說、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說與莫迪利亞尼(Franco Modigliani)等人的生命周期假說。這一時期的研究在解釋巨觀消費現象的同時,也試圖為消費理論尋求微觀基礎,並運用實證數據對消費理論進行了計量檢驗。
隨著總量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理性預期的發展,消費理論也引入了理性預期的概念,同時計量技術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消費理論的研究。將理性預期引入消費理論研究是霍爾(Robert Hall)提出的隨機遊走假說。
以後消費理論進一步發展,出現了過度敏感性、流動性約束預防性儲蓄理論、損失厭惡假說、有限理性假說與入假說等。這些假說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目前還未完全定型,消費理論還仍處於不斷向前的發展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