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庫恩範式與社會革命簡單地說,科學在某一時期內,其理論假設、套用方法是以一些特定學科的“科學家共同體”所接受的方式存在的,就是“範式”(PARADIGM)。比如,在亞里士多德時代,對天體的研究,依據的是“月上區、月下區”的概念。在牛頓力學的時代是依據萬有引力進行的,對行星的軌跡,科學家們都會以萬有引力作為最基本的定律。可以看到,和中世紀相比,現在的天文科學與過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構理論。庫恩發現,無論是歸納主義還是否證主義,都與科學發展史不符,科學的發展並不保持連續性,而是具有革命性,不論是天文學、物理學、光學、等等,都有革命性的變化。概括地說,庫恩範式的科學進步有如下的步驟:前科學----常態科學----危機----革命----新的常態科學----新的危機常態科學總會出現問題,但並不一定就會產生革命。當出現的問題危急到常態科學的基本原則,並且為了解決問題,維持常態科學的規則越來越寬鬆時,革命就產生了。舉例來說,亞里士多德認為,世界是分為兩部分的,即永恆不變的月上區和變化的月下區。為了解釋月相的變化,亞里士多德歸結於月下區的大氣變化引起的。亞里士多德的“範式”暫時獲得了穩定。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後,人們開始觀察星空,發現了星星的位置是在不斷變化的。人們發現月上區的這些變化後,亞里士多德的“範式”就真正遇到了危機,並最終產生革命,人們接受了哥白尼的理論並且在一定的時期內遵循這個理論觀察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