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文廟[貴州省石阡縣]

府文廟[貴州省石阡縣]

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阡縣城東南越城路,在縣城以內可徒步到達該景點。石阡府文廟始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由時任知府李鑒修建,因在石阡設府同一年修建,故稱“府文廟”。

基本信息

簡介

府文廟 府文廟

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阡縣城東南越城路,在縣城以內可徒步到達該景點。石阡府文廟始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由時任知府李鑒修建,因在石阡設府同一年修建,故稱“府文廟”。明永樂十一年石阡設府,結束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土司制度,改為流宮制度,“改土歸流”意味著文明和進步,它使漢文化在少數民族地區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郡縣宮吏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建文廟,傳播儒家思想。文廟亦稱學宮,是古代培養封建科舉人才的場所,自漢武帝尊孔崇儒,歷代相承,推孔子為萬世之表,重儒術以治理天下,令郡縣皆建學宮,以為宮紳人士奉祀瞻仰之地,因此歷代宮吏都把建設和培修學宮作為重視文教的標誌。石阡府文廟歷經戰火,多次重修,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知府董醇重修後,廟制穩定,其面積約3000平方米,整個廟基坐東朝西,廟分三進院落,院基漸次升高,自西向東自上而下分別建有廟牆、泮池、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兩廡、天子台、大成殿以及崇聖祀、考棚等。解放初期,泮池、狀元橋、欞星門宗聖祀、考棚等被毀。

府文廟 府文廟

文廟正中為大成殿,殿上丹墀,廟墀左右煉油西階,階下為天子台,天子台上下各有“雙龍搶寶”和“鯉魚跳龍門”巨型浮雕一塊,左右列東西兩廡各三間,前為大成門五間,其左右兩間原為文武官員的更衣室,左為名臣祀,右為鄉賢祀。大成門外有桂花古樹二株,四季濃陰,八月花開,一黃一白,香飄滿院。中間稍下丈余,豎立石枋為欞星門,門外為泮池及狀元橋,池前左右有門題有“禮門”、“義路”,門外各立下馬牌,大成殿之後有崇聖祀,周圍繞以紅牆,廟基長二十六丈五尺,闊七丈八尺。

歷史改建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設國民女校於廟左儒學署,宣統元年(1909年),設立“閱書報室”,內藏光緒年間知府趙爾巽捐贈之經、史、子、集等書籍2406冊。

府文廟 府文廟

至民國8年(1919年),增置《詞源》等書籍25冊,後逐漸散失,民國12年(1923年)設女蠶室於此,民國31年(1942年),石阡湯山鎮第二國小由秀順巷遷入,除大成殿外,均改作教室及辦公室。解放後,中共石阡縣委設此,大成殿改作會議大廳,1964年,改作戰備鹽倉庫,飛檐吊鐘及屋脊雕塑毀於“文革”時期。

1982年,建縣人大常委會大樓於欞星門至泮池一帶。至此,文廟舊建築尚保留大成殿,鄉賢祀、名臣祀主體結構及巨型浮雕石2塊,“學宮生員教條”碑一塊。石阡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府文廟的建築價值以及其完好的保存現狀都使得省內外的文物專家讚不絕口。

1984年5月,石阡縣人民政府將石阡府文廟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11月,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