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與癲狂

幻想與癲狂

《幻想與癲狂》是2009年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查里斯·麥基。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幻想與癲狂:金融危機經典案例》是一本關於民眾性狂想與幻滅的歷史故事集。我最先聽說這本書,是在1992年。當時,日本、中國台灣省1990年發生的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大崩盤的波濤未息,在金融危機衝擊下的經濟衰退還沒有到達谷底。美國人對1987年的股災也還記憶猶新。經濟界對於證券市場泡沫預伏的危機與痛苦有很高的警惕。在國際討論會上也經常討論與金融狂潮及其必然崩潰有關的理論和政策問題。當時中國的股市剛剛建立,有些著名的股份制專家興高采烈地歡呼股市的“輝煌業績”,似乎股價飆升已經預示著中國經濟騰飛有日。不過這種議論似乎並沒有得到國際上專家們的認同。在國際交流的場合許多關心和愛護中國的外國朋友往往懇切陳詞,希望我們注意已開發國家證券市場發展歷史中的有關經驗教訓,不要因為陷入靠狂熱炒作致富的幻想而不能自拔,最後招致社會災難。在1992年的一次國際討論會上,一位韓國教授在和我討論各國發展證券市場的歷史經驗時,詫異地發現我這箇中國同行居然從來沒有聽說過各國經濟學界和金融界這本無人不曉的書:《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民眾性癲狂》(1841年初版書名為《非同尋常的民眾性幻想》,1852年版才改為今名)。

編輯推薦

《幻想與癲狂:金融危機經典案例》的出版,首先應當感謝吳敬璉教授。他不僅最早提出把《幻想與癲狂:金融危機經典案例》介紹給國內的讀者,而且一直關心《幻想與癲狂:金融危機經典案例》的翻譯工作。

目錄

第一章 金錢的瘋狂

第二章 南海泡沫

第三章 鬱金香熱

第四章 聖物崇拜

第五章 近代預言家記事

第六章 大盜的讚歌

第七章 鬚髮榮辱記

第八章 決鬥與神裁

第九章 都市流行語

第十章 十字軍東征

第十一章 “女巫”奇冤

第十二章 慢性投毒者

第十三章 鬼屋魔影

第十四章 鍊金術士

第十五章 占卜術

第十六章催眠術士

譯後記

……

序言

金融危機,是2008年最沉重的底色。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人們原本以為這不過是太平盛世中一個小小的插曲,然而,幾個月後,這個金融體內的“病毒”像瘟疫一樣傳染全球金融市場,波及之廣,程度之深,損失之巨,令人始料未及。

華爾街上一個個金融巨人接連倒下,全球各地的銀行機構面。臨前所未有的損失和困境,幾百家對沖基金倒閉,全球各大股票市場的股指連連下挫……各國政府為緩解危機,使出渾身解數,救市計畫爭相出台。

中國也在經受嚴峻的考驗。滬指從6000點跌至1600點左右,投資者財富嚴重縮水,房地產市場低迷不振,應對政策紛至沓來,救市計畫頻見報端。

一時間,人們陷入了茫然,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然而,歷史像未卜先知的智者,淡然一笑。他對這一切了如指掌。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在人們對今天的事態不斷反思之際,歷史已為我們演示了這場危機完整的脈絡。作為編者,我們有一份責任感,將那些塵封的歷史重新呈現給讀者。

一本成書於19世紀的志書在西方經濟學界和金融界產生重要影響,暢銷於西方各國,中國金融出版社於2000年出版了中文譯本,初版書名為《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民眾性癲狂》。在書中,我們發現它所記錄的那些故事和今天人們的行為何其相似,“密西西比泡沫”和2007年全球股市的狂熱如出一轍。恐慌的人們在面對金融危機不知所措時,理性的人們已開始在歷史中搜尋問題的答案。

今天,中國金融出版社重印再版此書,書名定為《幻想與癲狂——金融危機經典案例》。雖然這不是一部全部介紹金融危機本末的著作,但是其中對金融泡沫的介紹,一直被學界奉為經典的教輔讀物。期望讀者通過重溫這本書,尤其是其中的危機事件過程和歷史教訓,喚醒大眾的理性,廓清今天這場金融危機的面目,指導人們今後的行為。

文摘

第一章 金錢的瘋狂——密西西比計畫始末

有一個人,他的性格和經歷與1719年和1720年的那場大陰謀關係如此密切,以至於我們只能將對其始作俑者約翰·勞一生的簡短描述作為密西西比大瘋狂的歷史的開場白。歷史學家們有的認為他是一個騙子,有的說他是個瘋子,眾說不一。在他的一生中,由於他的計畫的不幸後果深深地印在人們的心裡,人們就用這兩個稱呼來叫他。但是,後世之人發現如此對待他是不公平的,眾所周知,約翰·勞既不是騙子,也不是瘋子。與其說他騙人,不如說他是受騙;與其說他是犯罪,不如說他是受害。他對信用的原理和真正原則了如指掌,他比同時代的任何人都熟悉金融問題;他所建立的系統轟然崩潰並不主要是因為他的過失,而是因為他建立這個系統的基礎——人們——的不是。他沒有料到整個國家貪婪的狂潮;他也不知道,自信,像懷疑一樣,可以無限制地增長,並且,希望也可以像恐懼一樣四處泛濫。他怎么會預見到法國人會像寓言中的那樣,在他們發瘋般的渴望中,殺掉給他們下了那么多金蛋蛋的鵝呢?他的命運就像第一個從伊利湖向安大略湖漂流的划船人一樣。他出發時,河面上波平如鏡,視野寬闊。他的行程既迅捷又愉快。此時來看,有誰能阻擋住他前航的輕舟呢?可是,天哪!眼前就是大瀑布。當他明白時,時間已經太晚了。以前載著他快樂前行的水流如今競成了他的葬身之地。他試圖按原路返回,但是水流太急了,其微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對抗。於是,隨著時問的一點點流逝,他

離那勢如雷霆的瀑布也越來越近。

後記

1995年12月,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教授從倫敦訪問回國,帶回了英國作家查里斯.麥基一個多世紀前寫的《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民眾性癲狂》。書中以翔實的史料,生動的文筆,描述了發生在中世紀和近代歐洲的一些無比荒謬卻又絕對真實的故事,其中也包括證券市場歷史中有名的密西西比和南海泡沫事件。這一樁樁令人不敢相信又不得不信的事實,深刻地展示出了人類本性的另一個側面:潛藏在人類心靈深處的原始衝動,總是會在不經意之間,掙脫理性的韁繩,沖開文明的堤壩,形成民眾性的迷狂。此時,人類的愚昧、輕信、狂熱、貪婪、恐懼,無限地滋長起來和蔓延開來,禍及一個群體,一個市場,一個社會,和每一個參與者。在歐美諸國,即使經過了啟蒙運動和科技革命數百年的洗禮,那種“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民眾性癲狂”,還是時時出現。證券市場中反覆發生的股災,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

密西西比和南海泡沫破滅以後,1873年,美國爆發鐵路股票風潮,造成大批公司破產,經濟衰退一直持續到1897年。1929年10月,華爾街股市暴跌,一場股市風暴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引發了世界性的大蕭條。1987年10月,美國股市再次發生暴跌,波及全球,人們又一次體驗到天崩地裂般的恐懼感。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戰後的經濟奇蹟即告終結,全國陷入了經濟衰退的泥潭,雖經十年努力,未見起色。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一個保持了二十多年增長、欣欣向榮、充滿活力和自信的經濟區,霎時陷入經濟蕭條和社會動盪之中。總之,自股市誕生以來,不同程度、不同範圍的股災,史不絕書。

幾乎每次股災過後,人們都會領悟和反省自身的愚昧和瘋狂。而每當經濟持續繁榮、前景廣闊誘人的時候,愚昧和瘋狂往往又會悄悄地再次降臨。因此,本書的翻譯對正在走向現代化的今日中國,對正在發展中的中國證券市場,自有其現實意義。

根據吳敬璉教授的建議,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市場導報》編輯部組織下,本書的翻譯工作於1996年開始著手進行。由於書中涉及大量中世紀的歷史知識,許多事件及其歷史背景在國內還鮮為人知,因此給翻譯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雖然譯者作出了最大的努力,譯稿也經過多人反覆審校,但是一定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和諒解。

本書的出版,首先應當感謝吳敬璉教授。他不僅最早提出把本書介紹給國內的讀者,而且一直關心本書的翻譯工作,並欣然為之作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