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如果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年輕人的情緒,10年前大概還是“憂傷”,10年後的今天,“憂傷”已被“焦慮”替代,年輕人集體焦慮於物質、生存、身份、職場等各種壓力。於是,在各大入口網站、論壇、微博上,各式各樣的“哭窮帖”此起彼伏。比如,“月薪1萬才配談戀愛”、“兩房一車才敢結婚”等類似“哭窮帖”都曾激起網民熱議。面對呼嘯而來的生存和競爭壓力,房子、車子這些物質元素,被當下社會中的年輕人或主動或被動地扛在了身上。相對於詩意的精神“憂傷”,如今年輕人的“焦慮”反而現實了很多。
應當承認現實環境下,年輕人確實面臨各種各樣的生活壓力,但同樣不能忽視他們“抗壓”能力的減弱。其實,每一代人都面臨不同的社會環境,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壓力。比如現在的年輕人,需要應對就業難,可他們的“前輩”,可能在讀大學之前就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可見,來自社會環境的壓力從來都有,只不過,不同時代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應對而已。
現象
年輕人的焦慮各有各的來由。比如,剛剛告別少年時代的“95後”為高考能過一本線還是二本線而焦慮,大一點的為找工作落在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而焦慮,再大一點的為讀博還是工作、為找對象、為升職加薪、為買房買車而焦慮……。
治癒方法
治癒年輕人“焦慮症”就要從“現狀側”和“預期側”兩側發力:
現狀側
從“現狀側”出發,一方面,年輕人需懂得“打鐵還需自身硬”,你想到多高的山峰上看風景,就要具備和付出攀登多高山峰的能力和努力。另一方面,年輕人要給自己成長的時間,要允許自己失敗,要能接受自己不是那個“第一名”。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各有短板,關鍵的是充分施展才華、盡力補齊短板,其間的挫折、失敗,都只是一個更強大的自己“成長中的煩惱”,是憶往昔時的“崢嶸歲月稠”。接受現狀、正視現狀,才能改善現狀、超越現狀。預期側
從“預期側”出發,一方面,年輕人需懂得“合理預期”,除了人生預期還要有階段預期,要去摘取“踮踮腳能夠著”的蘋果,難度過大的預期除了挫敗自信心,還會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精力和其他資源。另一方面,年輕人也應認識到,人生取得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評判成功的標準也不止一個。隨著社會的日益開放和多元,以物質財富、身份地位論成敗的時代注定一去不復返。年輕人要敢於將自己的預期多元化、個性化,勇敢地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業和生活。以白手起家締造商業帝國是一種成功,耕耘三尺講台結得桃李滿天下是一種成功,旅行說走就走、小調想唱就唱的生活態度是一種成功,“老婆孩子熱炕頭、朋友詩歌和遠方”也是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