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鰭鰍科

平鰭鰍科

平鰭鰍科為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鯉形目的一科。頭與體的前方平扁,腹面平直;胸鰭與腹鰭均向左右平展,其最外側的數個鰭條不分枝,有些內側的數個鰭條亦均不分枝。眼下或眼前均無刺。全世界有2亞科,共約37屬,470種以上(Nelson, 1994)。為淡水底棲小型魚類,主要棲息于山澗急流中,或高山湖泊和河流,或峽谷急流,或溶洞暗河中。主要以水生昆蟲和其它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但亦有攝食藻類、植物碎屑及浮游生物者等。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及其附近島嶼。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平鰭鰍科平鰭鰍科

中文名:平鰭鰍

拉丁學名:Homalopterazollingeri

本科魚類是亞洲東南部特有的魚類~大部分都只生活在山區溪流的湍急河段。頭部以及身體前部稍扁平或極扁平,腹部平坦。胸鰭和腹鰭向兩側伸展如扇形,鰭條下有吸附趾埝。觸鬚最少有三對。捐世界有100多種,台灣僅僅產了4種,此4種,此4種分別為台灣間爬岩鰍、埔里中華爬岩鰍、台灣纓口鰍台東間爬岩鰍

形態特徵

平鰭鰍科平鰭鰍科

有須4對,體被細小圓鱗,胸鰭蓋及腹鰭前緣,腹鰭後緣在腹面癒合。體色淺黃綠至墨綠,可長至7--9cm,為體形較大的一種,棲息於水流較大而湍急的溪流,能平貼在石頭上,經常在石頭間跑來跑去,以青苔、藻類為食。

眼睛很小,部分魚種眼下有刺,另有須3-6對,吻須2對,口角須有1或2對,頦須與鼻須則各1對或沒有。魚鰾分為兩室,前室有部分或全部被包於骨質囊中。身體及頭部滿布細小鱗片,有些魚種則僅留痕跡。側線有無則依魚種而異,背、臀鰭均短小。

的前方平扁,面平直;胸鰭腹鰭均向左右平展,其最外側的數個鰭條不分枝,有些內側的數個鰭條亦均不分枝。下或眼前均無刺。下位,上頜的邊緣由前頜骨形成;咽齒1列。至少有須3對,包括吻須及頜須。鰓孔小,鰓膜不與峽部相連,無假鰓。體被圓鱗側線存在。多退化,分為左右兩室,被包於骨質囊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