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古代地名]

平陽[古代地名]

平陽,古代地名,一說古帝堯所都,今山西臨汾市,春秋晉羊舌氏邑,另一說春秋魯邑,在山東新泰縣西北。

歷代平陽

古代有以下地方稱“平陽”。

(一)古帝堯所都,春秋晉羊舌氏邑。《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晉分羊舌氏之田以為三縣,趙朝為平陽大夫。《史記·魏豹傳》“漢元年,項羽徙魏王豹於河東,都平陽。”漢置平陽縣,三國魏置平陽郡,故治在今山西臨汾縣西南,晉永嘉三年為劉淵所都,後魏置晉州,隋改郡為臨汾郡,復曰平衛郡,唐復為晉州,宋曰晉州平陽郡,升為平陽府,元初曰平陽路,改晉寧路,明復曰平陽府,屬山西,清因之,民國廢,治所為今山西省臨汾市。

(二)春秋魯邑,在山東新泰縣西北,“城平陽。”漢置東平陽縣,應劭曰,河東有平陽,故此加東,後漢省。

(三)春秋魯邑,戰國為齊南陽邑,漢置南平陽縣,南朝宋曰平陽,北齊時省,故城即今山東鄒城市治。

(四)春秋邾地,後為魯地,《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越子使後庸來聘,盟於平陽,《杜注》“西平陽。”在今山東鄒縣西南,方輿經要及高士奇春秋地名考均以為即宣公八年之平陽,誤。

(五)春秋衛地,在今河南滑縣南。《左傳·哀公十六年》衛候飲孔悝酒於平陽,醉而送之,《杜注》燕縣東北有平陽亭。

(六)戰國趙地,在河北臨漳縣西,《史記·秦始皇本紀》桓齮攻趙,敗趙將扈輒於平陽。(《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十三年,桓齮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 )

(七)戰國秦地,在今陝西岐山縣西南,接寶雞縣界。《史記·秦本紀》寧公二年,徙居平陽,武公元年,居平陽封宮。《正義》封宮在平陽城內。

(八)三國魏置,晉改名興晉,西魏廢,故治在今湖北鄖西縣西北。

(九)晉改平春縣曰平陽,徙治仁順城,隋改曰義陽,在今河南信陽縣南四十里。

(十)東晉置,五代晉省,宋復置,明省,即今湖南桂陽縣治。

(十一)南齊置,隋改曰吉陽,故城在今湖北孝感縣北。

(十二)南齊置,今闕,當在湖北境。

(十三)後魏改眉縣置,西魏更名眉城,故治在今陝西眉縣東北。

(十四)後魏置,今闕,當在河南境。

(十五)後魏置,今闕,當在安徽。

(十六)後魏置,今河南汝南縣地。

臨汾平陽鼓樓 臨汾平陽鼓樓

(十七)漢回浦縣地,後漢章安縣地,三國吳為安陽縣地,晉置始陽縣,尋改曰橫陽,隋省入永嘉縣,唐復置橫陽縣,五代梁時吳越改曰平陽,元升為州,明復降為縣,屬浙江溫州府,清因之,屬浙江甌海道。今浙江平陽及蒼南縣地。

(十八)明代山西西南平陽府,今山西臨汾市運城市大部。

考古成果

2015年6月21日,中國社科院、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國新辦舉辦山西陶寺遺址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宣布,“堯都平陽”正在走出傳說時代成為信史,堯舜古國文明不再是傳說,多年考古形成的一系列證據指向陶寺很可能就是堯的都城。

發布會上,中國考古研究所所長、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全面介紹了陶寺遺址37年來尤其是近10年的重大考古發現與部分研究成果。

王巍指出,一系列的考古證據鍊表明,陶寺遺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陶寺遺址的內涵、規模和等級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與堯都相當契合。

王巍指出,儘管目前還不到“一錘定音”的時候,但目前沒有哪一個遺址像陶寺這樣與堯都的歷史記載等方面如此契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