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田鄉[台州市黃巖區]

平田鄉[台州市黃巖區]
平田鄉[台州市黃巖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平田鄉位於台州市黃巖區西南,距城關三十二公里,東與本區茅畲鄉相鄰,南同雁盪景區毗鄰,西連上洋鄉與台州市大水缸——長潭水庫,北接北洋鎮。

在美麗的中國大地上,有很多地名叫平田鄉的地方,下面介紹以下3個平田鄉。

台州市黃巖區平田鄉

平田鄉[台州市黃巖區]平田鄉
概述 平田鄉位於台州市黃巖區西南,距城關三十二公里,東與本區茅畲鄉相鄰,南同雁盪景區毗鄰,西連上洋鄉與台州市大水缸——長潭水庫,北接北洋鎮。區域面積40.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828.3畝,山林48500畝,水果面積16893畝。鄉境東西狹、南北長,平均海拔400多米,最高海拔776米。轄18個行政村,人口不足1萬人,約有一半以上的勞動力勞務輸出。平田鄉系革命老區鄉,全鄉經濟以農為主,鄉政府駐地為天燈洋村。鄉際交通便捷,北平公路、茅平公路、平上公路、平智公路四條主幹公路穿境而過,且全部實現路面黑色化或硬化,全鄉“康莊工程”建設基本實現村村通。現有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衛生院1個,敬老院1所。近年來,平田鄉緊緊圍繞發展這一主題,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農業立鄉、旅遊興鄉、環境優鄉”的發展思路,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農業建設 以提高經濟綜合競爭力為切入點,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資源,促進農業生產向現代、高效、優質農業發展。利用溫差優勢及牛游塘村東魁楊梅基地的典型示範效應,該鄉將東魁楊梅作為“一鄉一品”戰略的主導產業來抓,全鄉東魁楊梅種植面積達15000畝,村級楊梅覆蓋面達100%,同時推行了東魁楊梅技術管理責任承包制,組建了楊梅專業撫育隊,實施楊梅統一管理,成立了合作社,註冊了商標,提高東魁楊梅的附加值,部分農戶僅東魁楊梅一項收入就達5-6萬元。該鄉的東魁楊梅還榮獲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獲省綠色農產品、省森林食品等稱號,並列為省楊梅標準化栽培示範基地。在東魁楊梅規模、品牌優勢的帶動下,鄉黨委、政府以黃岩西部十五萬畝綠色農業開發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山區特有的地理位置優勢,搞好西部綠色農業開發平田區塊的規劃工作,重點推進全鄉的高山水果、養殖、筍竹、無公害蔬菜四條優勢產業帶建設,這些規模基地的蓬勃發展極大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平田鄉從單一的農業種植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利用山場廣闊的優勢,大力發展畜禽養殖,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其中尤以小田的山黃雞養殖園區最為突出,預計可年出欄黃雞14萬羽。

鄉鎮建設 隨著經濟的發展,鄉黨委、政府於2004年在全區率先編制了生態鄉規劃,分年實施,推進生態鄉建設進程。在天燈洋村建立了全鄉垃圾集中收集和處理工程及農貿綜合市場建設,在山頭下村、桐外岙村、牛游塘村實施了生活污水濕地處理工程。完成了5個生態村建設。村村編制了村莊規劃,按照以點帶面的方法,在牛游塘村開展區級新農村示範點建設,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圖畫呈現在人們眼前。

江西省南康市平田鄉

平田鄉[台州市黃巖區]平田鄉
概述 平田鄉位於江西省南康市的中部,總面積31平方公里,屬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均溫度19.2℃,全鄉共11個行政村,21000農業人口。該鄉西接江西四大名鎮之一的度江鎮,面朝沿海,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處於閩粵經濟向內發展的要衝之地。贛米線、康隆公路在境內交匯,距贛州黃金機場22公里,距105國道和京九鐵路南康站2.5公里,南下廣州、北上南昌、東往福建,西去湖南十分方便,村村實現了程控電話可直撥世界各地。該鄉資源豐富,通訊發達,人才薈萃,市場繁榮,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經濟技術開發如涌動之春潮,氣勢磅礴,私營加工企業十里長街店店相連,形成了以茶葉批發、食品加工、糧食加工,木材加工,糖果加工、汽車修理、商業飲食、美容美髮等多業並舉的市場格局,現在,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正繼續堅持“以農為本、興果富民;以工為富,興工富鄉;以技為力,興企富村;以商為活,興鄉增收”的經濟發展思路和“借梯上樓,借路出海、借地生財、藉資開發”的戰略,立足本地實際,銳意改革,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建設新型平田。

雲南元謀縣平田鄉

平田鄉[台州市黃巖區]平田鄉
區劃與人口 平田鄉位於元謀縣城西部,距縣城直線距離20公里,東臨元馬鎮、黃瓜園鎮,南連老城鄉、牟定縣,西靠新華鄉,北接物茂鄉,全鄉面積188平方公里,轄平田、班果、華竹、新昌、新康5個村委會,46個自然村,47個村民小組,共3592戶,總人口數14236人,農業人口13957人,非農業人口279人。漢族10275人,少數民族中,彝族2882人,傈僳族913人,苗族141人,傣族5人,回族4人,佤族3人,其他13人,占全鄉總人口數的27.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85‰。

歷史沿革 平田鄉原為班果區,班果系傣語,含義為板栗樹紮營地。蜀漢時期,本區灑芷、怕郎以北屬三降縣,南部屬蜻蛉縣,後改隸屬弄棟縣。唐朝屬磨豫縣。大理政權時期屬華竹部。元朝屬元謀縣。明朝因之。清朝乾隆年間改馬為鄉,設有長山、勐令鄉。光緒四年(1878年)改勐令鄉為蒙利鄉。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鄉設區,分屬二、四兩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該區為鄉,設大興鄉。1950年為第三區,轄龍泉、丙月、華竹、新民、虎溪、西平6鄉。1953年並區,西平、班果、新民、新昌、虎溪五鄉屬一區(區設於苴林),龍泉、華竹屬二區(區設於老城)。1955年撤區設新民、虎溪、華竹3個直轄鄉。1956年因修河尾水庫,大姚縣大河邊、新華兩鄉併入元謀。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鄉改名為大隊。1959年鄉域內設華竹、虎溪、新民、大河邊、光輝、新華、華豐7個大隊,分屬元馬、苴林2公社,共轄8個大隊。1961年,班果、新民、大河邊、光輝、新華、虎溪、華豐7個大隊由苴林公社分出,華竹大隊由元馬公社分出,建立班果公社,共轄8個大隊。1962年增設新昌大隊,並改大隊為小公社,改公社為區,轄9個小公社。1969年改區為人民公社,改小公社為大隊。所屬單位不變。1971年增設平田大隊。1973年,社隊規模調整,分出華豐、大河邊、新華、光輝4個大隊建立新華公社,同時增設挨相、雷依2個大隊。是年,轄華竹、班果、新民、平田、挨相、新華、虎溪、雷依8個大隊。1980年增設帕郎、大己保2個大隊,共轄10個大隊。1984年進行體制改革,改人民公社為區,改大隊為鄉,劃出虎溪、雷依2個大隊並物茂區。班果區設華竹、班果、新昌3個鄉,平田鎮1鎮。下轄37個自然村,10926人。1988年3月,班果區改為班果鄉。1990年5月5日,改班果鄉為平田鄉,轄華竹、班果、新昌、平田4個行政村,49個自然村。1995年,全鄉轄華竹、班果、新昌、平田4個行政村,46個合作社。2000年7月,實行村級體制改革,改村公所為村民委員會,按照“一法兩辦法”的要求,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自我教育、自為管理、自我服務”,選舉產生首屆村民委員會。全鄉轄華竹、平田、新昌、班果4個村民委員會,38個村民小組。2001年7月23日,在第一批移民搬遷的3個自然村,成立新康村黨支部,為了與全鄉村民委員會同屆,由村黨支部行使行政管理職能。2001年7月後,新康村委會內有新搬遷進5個自然村,至今新康村委會共搬遷入8個自然村,574戶,2496人。

經濟概況 2005年財政總收入36萬元,其中自收收入25萬元,比上年減少24萬元,減少102%;上劃中央兩稅收入10.9萬元,增加6.6萬元,增長260%。全鄉財政總支出218萬元。農林牧業總產值5792萬元,其中:農業4462萬元,林業232萬元,牧業914萬元,漁業52萬元,服務業132萬元。工農總產值86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139元,比上年增加443元,增長26.1%。農作物播種面積29590畝,其中:糧豆作物13833畝,產量577.15萬千克;經濟作物14011畝。蔬菜種植10786畝,產量2992萬千克。全鄉有經濟林果4283畝。大牲畜存欄6694頭,出欄660頭;生豬存欄8954頭,出欄8845頭;山羊存欄8702隻,出欄4824隻;家禽存欄18956隻,出欄11569隻。全鄉發放退耕還林補助款235.02萬元。鄉鎮企業246個,從業人員825人,鄉鎮企業總產值2890萬元,比上年的2236萬元增加654萬元,增長29.2%。實現增加值778萬元,上繳稅金45萬元。農村剩餘勞動力輸出1136人,勞務輸出收入202.89萬元。

平田鄉[台州市黃巖區]平田鄉
教育 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和《教師法》,依法治教,改善辦學環境。全鄉共有一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456人,教職工51人,專任教師37人;有5所完小,6個教學點,51個班(含學前班),教職工78人,在校生1105人,專任教師69人。

自然資源 平田鄉礦產資源豐富。鐵礦多屬褐鐵礦,大部分露天開採,年產1.3萬噸,銷往攀枝花市。矽礦分布廣,可露天開採。此外還有粘土礦、銅礦、金礦、鉑礦等,分布在班西立、大己保、孟令溝一帶。石墨礦藏於金剛纂、怕郎、那蚌村後,含量較多。雲母礦分布於班皂利、班凱、德大村後,鉀長石分布於丙令村;花崗石分布於平田、班果兩個村委會;芒硝、草煤分布於挨昌沙箐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