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
城隍神歷來被視為中國城池的守護神,傳說從堯時開始祭祀城隍神,唐宋時期逐步遍及天下,明清二代最為盛行,明太祖朱元璋還為城隍制定爵位,並規定城隍廟的建築形制須與當地官衙同級。
平和城隍廟
城隍廟坐北朝南,面積1400平方米,為四進建築群,平面呈“中字形”,依地勢北高南低而建,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在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為人門(牌樓)、儀門(戲台)、拜亭、東獄大殿和後殿,兩側有迴廊。牌樓為面闊三間,單檐懸山頂,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後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
城隍廟的規模與藝術性在當時堪稱一流,其建築具有明末清初典型的地方特色。
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木瓜斗拱,鎏金彩繪;蟠龍石柱,石盾石屏,精雕細琢;其中斗拱形式多樣,石柱亦有圓形、方形、八角形及高浮雕盤龍柱等多種形式,瓜柱下部瓜形下斗描金彩繪,紋飾繁密,金碧如新。人物花鳥,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屋頂二龍戲珠,張牙舞爪,栩栩如生。
城隍廟內仍保存著一批共四十餘幅明清時期的壁畫,彌足珍貴,可謂“福建的敦煌”。《二十四孝圖》、《十八地獄圖》場面恢宏、人物眾多,兼工帶寫、造型生動,線條流暢、極具功力。《平和八景圖》有大家氣,雖為實景寫真,卻不拘於自然描摹,追求意境之營選,形神兼備;線條、皴法功力高超,頗具宋元遺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