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幕後兇手【Curtain: Poirot's Last Case】
又譯作:帷幕,幕,別墅陰雲
波洛的最後一案。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在1944年完稿的作品,是留給女兒羅莎琳德的禮物,書中黑斯廷斯之女朱迪斯即以羅莎琳德為原型。1976年8月6日,《紐約時報》刊登了波洛的訃告。
題詞
To Rosalind獻給羅莎琳德
作者簡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姓米勒,全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偵探小說大師。1890年9月15日生於英國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爾德宅邸,1976年1月12日,逝世於英國牛津郡的沃靈福德家中,安葬在牛津郡的聖瑪麗教堂墓園,終年85歲。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父親是英籍美國人弗雷德里克·阿爾瓦·米勒,母親是英國人克拉麗莎·克拉拉·伯契默·米勒。她是家中的的第3個孩子,有1個姐姐瑪格麗特·弗蕾莉·米勒和1個哥哥路易斯·蒙坦特·米勒。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名高產的作家,她的作品不僅局限於偵探小說,全部作品包括66部長篇推理小說,21部短篇或中篇小說選集,15個已上演或已發表的劇本,3個劇本集,6部以筆名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發表的情感小說,2部以筆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馬洛溫發表的作品(包括記錄異域生活的回憶錄1部,宗教題材的兒童讀物1部),1部自傳,2部詩集,2本與偵探俱樂部的會員作家們合寫的長篇推理小說(2本共3部)。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數量之豐僅次於莎士比亞。
阿加莎·克里斯蒂開創了偵探小說的“鄉間別墅派”,即兇殺案發生在一個特定封閉的環境中,而兇手也是幾個特定關係人之一。歐美甚至日本很多偵探作品也是使用了這一模式。
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有過2次婚姻,第1任丈夫是阿奇博爾德·克里斯蒂(離異);第2任丈夫是馬克斯·馬洛溫。她同第一任丈夫有過1個女兒羅莎琳德·克里斯蒂。
她在晚年回憶自己的寫作生涯,動筆寫了一部自傳。《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是一本文筆相當優美的傳記文學。自傳為讀者了解這位“偵探女王”的生平,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並成為偵探小說史上的重要文獻。
被譽為“舉世公認的偵探小說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國小說家和劇作家,她的名字對中國廣大讀者來說並不陌生。她的名字伴隨著她的作品傳遍了世界各地。她一生共創作了80多部長篇小說,100多個短篇,17部劇作。她塑造了高傲的比利時偵探波洛和英國鄉村女偵探馬普爾小姐的形象。
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的作品被譯成一百零三種文字。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61年的報告,阿加莎·克里斯蒂是當時世界上作品最暢銷的作家。她的著作在一百零二個國家出售。據有人在1976年她去世後不久統計,她的作品在世界上銷售達四億冊。美國著名雜誌《紐約人》指出,克里斯蒂的作品其銷售量在書籍發行史上僅次於莎士比 亞的作品和《聖經》。她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等優秀作品被改編成電影,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各地廣為上映,頗受歡迎。她的由小說改編的《捕鼠器》一劇連續上演多年,經久不衰。克里斯蒂這個名字,在英美等國連續數年被列為暢銷書作者榜首。一九七一年,因她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英國女皇授予她大英帝國阿加莎夫人的稱號。她的作品有不少被譯介到我國,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和歡迎
如果說柯南道爾開創了偵探小說的第一個黃金時代,那么克里斯蒂則是世界偵探小說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分析她的偵探小說藝術,可以讓我們了解這位被譽為“文學魔術師”創作的新風格。
她的生平事跡,已拍成傳記片《阿加莎》。
故事簡介
黑斯廷斯上尉應波洛之邀,在事隔多年後回到了現已是鄉間旅館的斯泰爾斯莊園——這對老朋友初次相遇並共同經歷第一樁謀殺案件的地方。然而,另滿心憧憬著與波洛及女兒朱迪斯相聚的上尉始料未及的是,比上次更加兇險的謀殺正等待著他的到來。原來,波洛追尋一個手法高超的謀殺犯來到此地,希望阻止罪行的發生。身體每況愈下的他要求黑斯的協助。但波洛拒絕透露兇手,只斷定兇手就是旅館中的某一個人。
旅館主人夫婦,女兒的僱主——富蘭克林夫婦,護士克萊雯小姐,卡林頓爵士,科爾小姐,史蒂芬·諾頓,生性不羈的阿勒頓少校,甚至波洛的新男僕科蒂斯……究竟誰才是兇手?
黑斯逐漸發現,這些人之間,以及他們與前幾次謀殺案件的當事人之間,都存在著某種聯繫;而兇手的犯罪手法有一個共同點:在每次事件中似乎都有一個明顯的嫌疑人等待著走上被告席,然而,真正的罪犯卻隱藏在他們背後,逃過了法律的制裁。
正當一切看似平靜的時候,兇手已經開始行動了,有人相繼被害,波洛卻未能阻止慘案的發生。這位畢生都在與罪惡周鏇的傑出偵探會以失敗鳴鈴謝幕嗎?……
黑斯廷斯苦苦思索著波洛留給他的線索,陷入重重迷霧之際,收到了一份手稿。原來,真相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