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宋建炎中(1127-1130),梵隆襌師初建“無住精舍”。紹興初年梵隆以善畫得名,經葉夢得推介,高宗對這個“異材贍學,高操絕藝”的和尚產生興趣,予以召見,“得對內殿”,高宗大為滿意。“詔賜庵居於萬松嶺金地山”(在杭州吳山東南,今名雲居山,南宋時靠近皇城)。
梵隆開始“力辭,願歸故巢”湖州菁山的“無住精舍”。不過去實地一看,只見“江濤湖光,映帶幾席,壽藤老木,岑蔚天矯”,不由“悅其地”而“幡然願留”。直至去世。高宗為之悵然,“賜金歸葬故山(菁山)”。紹興十二年(1142)高宗賜御書“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八字,又賜御書“天申金剛無量壽閣”扁榜,紫檀刻佛號“如來閣”榜,親臨“王羲之帖”二十二紙,米芾“史略貼”一卷,題團扇兩柄及白金等財物。(陸游《常照院記》)“及孝宗皇帝嗣位(1163)”,於乾道三年(1167)命在其湖州故地菁山建寺,賜額常照院。
嘉定三年(1210)又創昭回閣,專供奉御賜物品。通過兩代皇帝的恩賜建造,常照寺規模宏大,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天王殿、羅漢堂、藏經樓、鐘鼓樓、寶塔、昭回閣等,香火旺盛。時年84歲的陸游心甘情願地為其撰寫“常照院記”。歷代幾經興衰,久廢。清朝僧以乘,一時又先後募建。
清同治年間興。後又幾經劫難,僅有兩株八百餘年樹齡的紫薇,已枯萎。令人嘆奇的兩枝枯萎紫薇於1998年又枯木逢春,花開繁茂。於是又為今日之常照寺增光添輝。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現任住持釋惟光。
2001年獲湖州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局批准成立常照寺國畫五百羅漢堂籌備委員會。
重建寺廟
1994年建大雄寶殿,至1997年竣工。1997年建天王殿。1999年建客堂。
2000年,建馥馨大和尚肉身塔。
2003年,建觀音殿(圓通寶殿)。
2004年建地藏殿。
2005年,建山門。
2006年,修建104國道至寺院之水泥道路。
寺廟現狀
重建後的常照寺占地30餘畝,寺院金碧輝煌,氣勢雄偉,建築物在縱軸線上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兩側又有客堂、僧舍4幢。建築物中以大雄寶殿為冠,殿面寬5間,長34米,進深26米,高20多米。
重檐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飛檐翹角,屋脊中光亮的寶珠,兩端塑龍頭吻,脊正面書“佛日增輝”,後面書“法輪常轉”,垂脊上有仙人、獅、鳳、天馬等飾物,檐下有斗拱承托,大殿木質樑柱為抬梁式,石質柱礎刻有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