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優勢
常樂鎮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從常樂出發到上海虹橋、浦東國際機場只需150分鐘,崇海大橋建成後可縮短至90分鐘;常樂至上海市區為120分鐘,崇海大橋建成後可縮短至60分鐘;常樂至南通興東機場只需30分鐘。常樂西行30多分鐘即到南通市國際貨櫃碼頭。在建的寧啟高速公路、蘇通大橋(蘇州和南通之間興建的長江公路大橋)、寧啟鐵路、滬崇蘇沿江大通道(上海崇明至海門越江大橋)等為常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大交通優勢。境內省道222線、天久公路、星海公路四通八達,建有3.5萬伏高壓變電站兩座,通信網路齊全,滿足工、農業發展及居民生活需要。經濟發展
常樂鎮是蘇中地區崛起較快的新興鄉鎮。鎮依託良好的區位優勢、環境資源優勢和獨特的人文優勢,全力推進經濟建設,已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產業、工業為主體產業、建築業為支柱產業、服務業為優勢產業的產業結構。經濟總量不斷攀升。2006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79億元、農業總產值2.15億元,建築業建安產值5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4.1億元,財政收入超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58元,各項經濟指針居本地區領先地位。占地2820畝的工業園區,經過幾年來的延伸擴建,初具規模,被評為南通市工業示範園區。新建的“張謇工業園”,道路縱橫、綠樹成蔭、廠房林立、配套設施到位,已成為新的經濟發展亮點。興建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化示範項目,使常樂特色農業成為蘇北“一枝獨秀”。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常樂鎮的各項社會事業日益繁榮。全面實施鎮區改造工程,鎮容鎮貌煥然一新;實施現代化教育工程,中國小軟硬體設施一步到位;實施有線電視進戶工程,全天播放33個頻道的電視節目;實施特色旅遊業建設工程,已開放10多年的張謇紀念館,以其別具一格的布局、翔實豐富的史料、優美雅致的環境,令國內外遊人留連忘返。投資近億元在建的“張謇宛”、“張謇廣場”、“中南新村”景點,將為人們提供集旅遊、觀光、娛樂、度假於一體的理想場所。
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常樂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常樂鎮位於合浦縣北面,與浦北縣接壤。離縣城32公里,距北海市6O公里,209國道合(浦)靈(山)公路橫貫全境,交通、通訊十分便利。常樂鎮總面積2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21公頃,山地面積1萬公頃,常樂鎮設22個村民委員會,2個居民委員會,有280個自然村,村民小組510個,2001年末常樂鎮總人口7272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4509人。常樂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月照總時數1920小時,年均氣溫22℃左右,無霜期362天,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年均濕度74--84%;常樂鎮土地肥沃,鎮內多為丘陵地和南流江沖積小平原,西部為南流江沿岸小平原,東部為低丘(緩丘)山地,地勢平坦,土層疏鬆深厚,有機磷、速效磷、速效鉀含量較高,適宜林果種植。農業以水稻、花生、玉米、蔬菜、甘蔗、蠶桑、香蕉等為主,是合浦縣的農業大鎮,也是北海市主要的冬季農業開發示範基地、蔬菜基地和蠶桑基地,蠶桑業久負盛名,已有300多年歷史。該鎮按照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思路,以龍頭企業帶動、基地聯動、項目啟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充分發揮繅絲廠、酒精廠、木片廠、食品加工廠等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調整形成了蠶桑、木薯、速生林、甘蔗、蔬菜、良種牛繁殖六大農業產業基地。常樂鎮抓住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這一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優勢,按照“3618”工作思路、(即扶持壯大三個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六大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十八個重點項目)發展經濟、效果顯著,全鎮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步伐正在加快。200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0782萬元,農業總產值21978萬元,財政收入69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63元。
企業優勢
常樂鎮擁有全區最大的繭絲行業龍頭企業——合浦縣常樂絲綢工業園。工業園由常樂鎮繭絲貿易公司投資建設,計畫投資1.45億元,是自治區農發辦重點支持的農業龍頭企業,也是合浦縣的重點扶持項目,工程分三期建設,整個工程預計在2007年全部竣工投產。第一期計畫投入資金5000萬元,改造飛宇2000型自動繅絲機12組,年產繭絲466噸,年消化乾繭1515噸,改造HGA732型劍桿織綢機170台,年產綢布680萬米。整個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可以消化16萬畝蠶桑生產的蠶繭,產值可達3.26億元,創稅3478元可為社會安置就業人員3200人,直接帶動15萬農民致富奔小康。項目的第一期工程已投入資金4000萬元,首批12組繅絲機已於今年7月份正式投產,預計年底產值將突破2500萬元。公司技術力量雄厚,2002年9月,公司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建立了“華南農業大學合浦縣蠶桑高新技術示範基地”。2003年,在華南農業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引進了國內新生代蠶桑品種,農戶每十天就可以養一批蠶,大大縮短了養蠶周期,增加了農民的收益。特色產業
常樂鎮蠶桑的發展目標在現有蠶桑10000畝的基礎上,力爭到2005年底達到12000畝,發蠶種量12000張,年產鮮繭1800噸,產值2500萬元,到2007年蠶桑面積達20000畝,發蠶種量20000張,年產鮮繭3000噸,產值3600萬元,常樂絲綢工業園完成投產,初步形成常樂蠶絲的優質品牌。到2008年底,絲綢工業園要實現既定的目標,成為區內最大的蠶繭加工企業。常樂鎮常樂鎮素有“蠶鄉”之美譽。據歷史資料記載,早在2500多年前,常樂人已經開始種桑養蠶、抽絲、織綢,常樂的絲綢以潔白、亮麗聞名國內外,當時常樂的絲綢就是通過古海上絲綢之路銷往世界各地的。常樂蠶桑產業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常樂鎮的蠶桑面積達到12000畝,占合浦縣蠶桑面積的60%以上,年產蠶繭3500噸,合浦縣當時也因此被列入了自治區人民政府十五個蠶繭基地縣之一,並承擔廣西科委灘涂旱地種桑科研項目。種桑養蠶已經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主要途徑,農民種桑養蠶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常樂鎮的蠶桑產業在那時已達到了歷史的高峰。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常樂鎮
常樂鎮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城區西南部,南連山區,北靠黃河,距市區10公里。總面積約918平方公里。常樂鎮轄15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1萬人,其中回民290人,耕地面積2.9萬畝。常樂鎮山川共濟,是歷史悠久的引黃灌區之一。轄區內煤炭、石膏、石灰石、石英、黏土、銅礦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原煤儲量達2億噸。20世紀70年代以來,常樂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鄉鎮企業成為常樂鎮支柱產業。20世紀90年代,積極推進鄉鎮企業“二次創業”,實施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工業企業數量和規模迅速壯大,形成了金屬鎂、水泥、陶瓷、制磚、機械鑄造、煤炭、石膏為主的產業格局。是西部地區重要的金屬鎂生產基地。科豪陶瓷公司是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科技水平較高的陶瓷企業。常樂鎮共有鄉鎮企業286家,從業人員5200人。其中工業企業41家,年產值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5家,500萬元以上的企業3家,100萬元以上的企業16家。2004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達到44623萬元,其中鄉鎮企業總產值39540萬元,占社會總產值的89%,農民人均來自鄉鎮企業的純收入達2258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7%。常樂工業基地創建於1987年,1996年被自治區命名為“自治區級工業基地”,同年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東西部合作示範區”。工業基地占地5055畝,分東西2個小區,分別位於鎮東南1公里處和西南12公里處。現有企業162家,其中工業企業41家,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2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5家,500萬元以上企業3家,100萬元以上企業16家。以金屬鎂、陶瓷、水泥、煤炭、鑄鋼件加工、制磚等為主產業。近兩年先後完成了中衛太青山水泥公司18萬噸鏇窯水泥生產線擴建項目,科豪陶瓷公司技改和年產450萬平方米外牆磚擴建項目,金益鎂業公司技改和鎂合金項目;新上了華鈺制磚、鑫隆鋼廠等15個工業項目。2004年,常樂鎮內共投資310萬元,硬化鎮村道路9條8.04公里。共修建橋樑、尾水87處,鋪築土石方6萬立方米,硬化面積48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