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村[山西壺關縣常平開發區下轄村]

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常平開發區常平村位於壺關縣東北部,全村546戶,2180口人,面積4平方公里。 2007年常平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0億元,上繳國家稅金突破2億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9000元,在長治市農村經濟行列遙遙領先。 2018年10月8日,經地方推薦和專家審核,農業農村部擬將常平村推介為2018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詳細簡介

改革開放前常平村是壺關縣有名的窮村,這裡曾是窮山惡水,地上無資源,地下無礦藏,是遠近聞名的“光棍”村,全村2000餘口人,十多年間未蓋一間房,外借糧食20萬斤,人均收入只有56元。改革開放後,常平村從“吃石頭”企業起步,鄉鎮企業經過兩次企業改制,建成了完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管理的常平集團,在一窮二白的太行山老區走出了一條興企富民的新路,常平村一躍而成為上黨地區乃至全省、全國有名的小康村。到2005年,常平集團發展成為擁有30多個相互關聯企業的產業集團,年產值達到30個億;常平村農民人均年收入由2001年的4300元達到7000餘元,家家 戶戶先從土窯洞搬到了青瓦房,接著又都住進小二樓的別墅房。

經濟發展

壺關縣常平鋼廠是山西常平集團有限公司最大的企業,全廠占地面積47萬平方米,其中擁有19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和國際先進的生產工藝設備,擁有1.5萬平方米現代化綜合辦公大樓、職工住宿樓、職工食堂、澡塘。目前,在崗職工及管理人員600餘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50餘人,大本以上學歷人員占員工總數的40%以上。常平鋼廠現有四機四流連鑄機,6000Nm3/n的制氧站及相關配套工程.所產鋼種為普通碳素鋼及部分低合金鋼,代表鋼號為Φ235和Φ345鑄坯斷面尺寸為120mm#215120mm、150mm#215150mm、160mm#215220mm,鑄坯定尺寸為6―12m。年產鋼坯200萬噸,生鐵80萬噸,實現產值60億元,利稅6億元,可上交國家稅金3億元。

企業力爭到2010年,形成400萬噸煤、80萬噸鐵礦粉、200萬噸鐵、120萬噸焦、3億度電、200萬噸鋼、100萬噸高檔線材、50萬噸型鋼、50萬噸不鏽鋼的產業格局。實現銷售收入120個億,利稅10個億,常平集團力爭步入全國先進民營企業行列,常平村力爭步入全國文明富裕村行列。具體措施是:常平集團產業鏈的延伸要以煤、焦、鐵、鋼、材為基礎,以科技增活力,向管理要效益,走結構最佳化、布局合理、配套發展的道路。常平集團在現有高爐的基礎上,再上兩台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1080m3煉鐵高爐,煉鋼廠形成兩台60噸轉爐,達到200萬噸鋼的能力,100萬噸高速線材生產線一期工程力爭今年7月份竣工投產,全部工程力爭明年前半年投產,軋材要形成100萬噸高線、50萬噸型鋼、50萬噸不鏽鋼管材的能力。高線產品進一步進行深加工,我們要發動全區村村辦工廠,家家搞實體,上馬編鋼絲網,拉鋼絲蠅、制鋼製品等項目,我們下一步要繼續完善城鎮化建設力度,新建“壇上”大壩路橋,實現常平開發區與壺關縣城一體化連線,今年開工建設常平村委和常平集團12層辦公樓、常平影劇院、購物超市等公共設施,使常平逐步建成工業示範區、新興商貿區,在常平村的輻射帶動下,力爭把整個常平開發區建設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的典範,全國新農村建設的先進。

村莊榮譽

中國村莊經濟百強排名第38名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8.3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蠶桑產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2.00畝(其中:田25.00畝,地67.00畝),人均耕地0.92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2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7.00畝,主要種植八角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800.00畝。

基礎設施

村里一角 村里一角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5戶通自來水,有15戶飲用井水,有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27戶通電,有1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00公里。全村有機車6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7戶,共鄉村人口67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31人。其中農業人口67人,勞動力4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傣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人,彝族7人,漢族59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0人,參合率59.7%;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5公里。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00萬元;畜牧業收入4.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5頭,肉牛7頭;工資性收入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人,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28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勐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正興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3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8.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0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離鄉鎮較遠,經濟發展無支柱產業;產品結構單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難以準確把握市場信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缺少項目開發資金和技術。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不斷完善道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引進技術資金,開發當地土地、林業資源,發展支柱產業;調整產品結構;在保證糧食產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經濟作物和畜牧業發展力度;主要發展茶葉、桑樹等種植(其中:完成種植茶葉100畝、桑樹40畝),以及發展養蠶、雞、豬等養殖業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