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伯奇

民國17—24年先後於太原博文中學、中山中學任教。 民國34—36年間積極協同政府創辦條東中學,並任數學教員,著有《珠算便覽》小冊子。 民國38年調往縣農場,擔任農業技師。

常伯奇(1903—1966),原名常偉,字伯奇,北常村人。一生從事農業科研和教育工作,創立翼城第一個園林苗圃實驗基地,繁育出本縣第一代西紅柿新品種,曾任翼城縣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常務副主席、翼城縣人民政府委員。 他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富有獨創精神。科舉制度廢除後,最先進入縣立第二高校讀書。民國12年(1923)以優異成績考入山西大學農業專科甲種農科班,民國15年畢業。由於學業優良,遂留校任教。民國17—24年先後於太原博文中學、中山中學任教。曾被中陽縣政府任命為實業技師。民國25年,任山西省實業廳第一科科員,後為山西省建設廳第一科科員。民國26年調往長治初級農業技校任教員兼教導主任。七七事變後,返回原籍與胞弟常仲傑在本村建起了一塊農業實驗園田,率領全家辛勤耕作、實驗,並經常到集市選購或野外採集優種,進行雜交實驗,把書本理論知識和當地實踐相結合,培養出適應本縣生長的西紅柿、菠羅門參、除蟲菊、六十日玉米、八十日西瓜、五月仙桃等30餘個新品種。他還成功地創造出“灌水植樹法”,使樹苗成活率達95%以上。解放後,此經驗推廣到全省,對綠化山西黃土高原、控制黃河流域水土流失起到指導作用。同時編寫有《育苗常識》小冊子。民國34—36年間積極協同政府創辦條東中學,並任數學教員,著有《珠算便覽》小冊子。翼城解放後,繼續在河東中學任教,並設立農業專修班。他把自己家中的實驗品種首先引進學校,然後推廣到農村,還親自率領學生進行栽培甜菜和製作砂糖的實驗,受到學校師生和社會民眾的愛戴。民國38年調往縣農場,擔任農業技師。並擔任專署舉辦的由十三縣農業幹部和勞動模範組成的農業訓練班的農業課教員。他日夜編寫教材,為上好每一堂課付出艱辛勞動,受到學員好評和領導表彰。1951年7月當選為翼城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常務副主席、縣人民政府委員。1954年3月,調往臨汾,後因曲沃中學再三聘請,又被調往該校任教,並擔任校務委員、工會審查委員會副主席、曲沃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職。由於他治學嚴謹、工作認真,多次被評為積極分子,學校曾掀起向常老師學習的活動。他先後編著有《澆水栽培法》、《怎樣用甜菜製糖》、《防治棉花病蟲害》等書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